
Panasonic Lumix 跨入全幅領域近 6 年,今年開始著手 S1 系列的更新,第一季發表了 Lumix S1RM2,接著 5 月同步推出 S1M2 與 S1M2E,不過當年主打 6K 錄影的 S1H 似乎已成絕響,畢竟 S1RM2 就已經支援 8.1K (17:9) / 8K (16:9) 10-bit,外加 ProRes RAW HQ 內部錄製,很難想像 S1H 未來還能帶來哪方面的錄影黑科技?!

初次見到「S1M2 與 S1M2E」這型號名稱時...吉姆也是一頭霧水,畢竟字義看上去都稱作 S1M2 ~但多了 S1M2E 是怎麼回事?!我這邊用大白話讓各位秒懂,請將 S1M2 視為連拍追焦的性能機種就好,因為它是品牌首次採用「部分堆疊式 CMOS」的機型,擁有 70fps 的連拍追焦能力,雙機均支援最高 6K 30p(3:2)的 open gate 錄影規格;至於 S1M2E 可將它視為進階版本的 S5M2,因為它們的多數規格幾乎相同,不過 CFexpress Type B + SDXC UHS-II 雙插卡還是 S1M2E 的優勢。
因為篇幅有限,本篇的重點還是會放在以性能取向的「S1M2」身上,緊接著我們就從雙機的外觀開始看起!
/// S1M2|S1M2E 外觀與特色介紹
- S1M2/S1M2E
- 正面
- 機頂
- 機背
S1M2 / S1M2E 雙機外觀與 S1RM2 可以說是一模一樣,按鍵、轉盤佈局就與前年發表的 S5M2 幾乎同個模子刻出來的,未來如果想要從 S1M2 升級到 S1RM2 也能立馬上手完全不需要適應期,這樣的設計在其它日系品牌上似乎不曾見過,當然升級也不用擔心被另一半發現,不過雙機流的職業用戶可得留意,接案時可別帶錯台啦!

S1M2 採用鎂合金機身及防塵、防潑水、防凍的設計,體積 102.3 x 134.3 x 91.8(mm),加上電池與記憶卡後的重量約 800 公克,其實這樣的重量已經跟傳統的 DSLR 沒啥兩樣了,對於早已習慣 C/N/S 無反的用戶來說,真的很考驗腕力。機身正面、兩側至機背均覆蓋大量的止滑蒙皮,粗獷的蒙皮紋路深得我心。右下角的獨立錄影鍵又讓我誤觸了好幾次,最後我就進選單將它改為「照片樣式」的快捷鍵了。
S1M2 搭載部分堆疊式 CMOS 感光元件(2410 萬畫素),這詞彙有沒有覺得很熟悉?沒錯~就跟去年 Nikon 推出的 Z6III 如出一轍,兩者的畫素量也都落在 24MP 的範疇,外媒也曾宣稱它們的 CMOS 來源相同,只不過差在各自的調校差異而已;S1M2 的訊號讀取速度是前代的 3.5 倍,相較於 S1M2E 的傳統 BSI 有著更出色的動態範圍表現。

「S1M2 + Lumix S 24-60mm f/2.8」是我這次的拍攝主力,售價約只有 Lumix S PRO 24-70mm f/2.8 的 60%,約 36K 就可以入手,同時兼顧了廣角與便攜性,算是難得一見的的設計,雖然還有同為 L-mount 陣營的 Sigma 鏡頭可以選,但原廠鏡頭的匹配性還是較為完美。這組合單手握持的配重尚屬均衡,不過加起來也有 1344 公克的重量,長時間拍下來是挺吃力的。
- 進氣孔
- 排氣孔
S1M2 機身內建主動散熱風扇,它會搭配機身裡的導熱板,能將感光元件和處理器的廢熱快速帶走,然後再把熱氣從機身側邊排出去,除了兩種自動模式外,還有三段主動運轉模式可運行。
- 機頂
- 連拍驅動
- 14
左肩設有連拍驅動/動靜態拍攝的雙層轉盤,上轉盤用來切換連拍速度、高解析度拍攝、縮時拍攝、倒數拍攝;右肩則設有兩具指令轉盤、曝光模式轉盤、錄影鍵與「WB、ISO、+/-」三顆獨立鍵,共有 5 組常用設定可儲存。
- 機背
- 對焦模式撥桿
- 四軸側翻
S1M2 搭載 4 軸多角度翻轉螢幕,除了常見的上翻與上翻之外,它還支援側翻供垂直取景時使用,螢幕尺寸 3 吋 184 萬點略遜 S1RM2 一點;OLED 電子觀景窗解析度高達 576 萬點且擁有 0.78x 的放大倍率,圓形接目器在取景時也比較舒適。機身鎖定鍵設在機背左上方,鎖定後機身的主要轉盤及搖桿將無法操作;「對焦模式撥桿」中央鍵則是用來切換自動對焦模式,連續按壓便可依序切換,操作上相當直覺。
機背的對焦搖桿長短適中,面積大且帶有止滑顆粒,支援八向操作回饋感也很不錯自動對焦點的移動速度提供「正常/快速」兩種選擇;機背的指令轉盤採半外露的設計,用大拇指指腹操作時更省力,轉盤的中央則是四項按鍵與 MENU/SET 鍵。
- 機身右側
- 雙卡槽
S1M2 支援雙插卡設計,分別是 CFexpress Type A + SDXC(UHS-II),我想這也是為了應付6K 30p / 5.1K 60p 4:2:0 10-bit (3:2) 與 C4K/4K 60p / 5.8K 30p ProRes RAW HQ 內部錄製,還包括 70fps 的高速連拍且不受 RAW+JPG 的影響,另外還可透過 USB-SSD 直接寫入,至於機身右側最上方的是電子快門線插槽!
- 機身左側
- 傳輸埠
機身左側提供豐富的傳輸埠,3.5mm 麥克風插孔、3.5mm 耳機監聽孔、Type-C 傳輸孔(支援充電)、標準 HDMI(A)輸出埠。
- 機底
- DMW-BLK22
再來看到機底的部分,所使用的電池為全新的 DMW-BLK22,單顆電池的標準續航力為 350 ~360 張,這樣的數據其實不夠漂亮,特別是以如此龐大的體積與電池來說,要應付一整天的拍攝建議還是準備兩顆電池比較妥當。
/// 感光度測試
S1M2 的標準感光度為 ISO 100~51200,另外可擴展至 ISO 50~204800,部分堆疊式感光元件加上適中的畫素,工作 ISO 大概落在 ISO 1600~3200 之間,至於堪用值大概在 ISO 6400~12800,還是得看當下的環境亮度如何,圖中測試環境為「ISO 400、f/6.3、1.6s」由此可知這環境其實偏暗也比較能看出機器的真實力。
- 400
- 800
- 1600
- 3200
- 6400
- 12800
- 25600
- 51200
/// 動態範圍測試
以下是 S1M2 在 ±5 EV 的動態範圍測試,測試期間感光度固定在 ISO 100,而透過 Lightroom CC 拉回後可接受的程度在 -5 EV~+2 EV,各位可以留意 -5 EV 原圖的雜訊量,唯有在暗部區域的雜訊量多點了,亮部區域則是相對正常。- 拉回|-5
- -4
- -3
- -2
- -1
- +1
- +2
- +3
- +4
- +5
- 原始|-5
- -4
- -3
- -2
- -1
- +1
- +2
- +3
- +4
- +5
/// A|70fps 超高速連拍(RAW+JPG)|支援 AFC / AE

以上是 160 張連拍製成的 GIF 檔,S1M2 在「部分堆疊式 CMOS」的加持下,擁有 70fps 的連拍追焦能力,而且不限 RAW+JPG 的限制,能透過 PDAF 對焦技術連續追焦 180 張,差不多就是兩秒多一點點,如果你想要獲得更豐富的資訊量,可開啟 14-bit 畫質優先的選項,這時連拍速度就會降到 60fps,另外支援「0.5s、1s、1.5s」快門按下前的預連拍功能。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B|70fps 超高速連拍(RAW+JPG)|支援 AFC / AE
以上是連拍 70 張製成的 GIF 檔,面對高速移動的目標,以小犬為例這樣全身移動的範圍,搭配「70fps+AFC」成功率至少還是有個 8~9 成,因為當下搭配的是 Lumix S 24-60mm f/2.8,焦段不夠長、景深還不夠淺如果是 70-200mm f/2.8 長焦大光圈,我覺得成功率會更高。-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影片電子防手震測試
S1M2 的機身防手震最高來到 5 軸 8 級,如果應用在手持拍片上會有什麼樣的幫助呢?當下搭配的鏡頭是 Lumix S 24-60mm f/2.8,吉姆以四種等級來比較,分是電子防手震「關、無裁切、標準、高」,各位可以透過影片來看看之間的差異。
/// 雙原生 ISO 測試
S1M2 在 V-Log 下的雙原生 ISO 最高,分別是 ISO 640~5000(Lo)與 ISO 5000~51200(Hi),我就用這個設定下去測試夜間環境下的表現,影片中「25秒開始」則是 Lo:ISO 5000 與 Hi:ISO 5000 的比較,建議各位直接看天空的暗部會比較明顯,如果是在極暗的環境下手動開「雙原生 ISO 設置:High」就好。
/// 各種影片比例|新增「2.4:1」
S1M2 與 S1M2E 除了都支援 open gate 錄影規格之外,它們與過去機種最大的差異就是新增「2.4:1」這個特殊比例,讓攝影師或導演在拍攝當下就能直接達到電影般的畫面比例與構圖,帶有強烈的視覺風格更勝傳統的 16:9。(
/// 人像 & 風景| 6K 30p 實拍
S1M2 具備原生 6K 解析度的錄影能力,這不僅能捕捉極致的畫面細節,也為後製階段提供了更大的裁切與穩定空間;更關鍵的是,它支援 Apple ProRes 等專業級編解碼器,能夠在機身內部直接錄製高品質檔案,最大限度地保留影像資訊,為精準的後製調色打下堅實基礎。
S1M2 亦帶來出色的影像穩定效果,有效減輕手持拍攝時的晃動,使創作者在沒有使用穩定器或腳架的情況下,也能獲得平穩順暢的影片畫面,極大地擴展了拍攝的靈活性;這次不論是人像或風景的拍攝,全都是純手持完成沒上腳架!
/// Panasonic Lumix S1M2 / S1M2E|使用心得與結語

體驗一陣子之後,S1M2 紮實的機身總是能帶給我滿滿的信賴感,重量雖然不輕但完整的按鍵及轉盤配置,對操控性來說我還是給予正面評價,再來四軸翻轉螢幕也是它們家一貫的亮點,這也是 S5M2 所沒有的,當然也直接反應載了價差上;S1M2 擁有完整的傳輸埠,再加上 CFexpress Type A + SDXC(UHS-II)雙插卡,這也是 S1 為了滿足高速連拍而生的規格。

這裡不免俗的還是要讚揚一下松下的色彩科學,不論是「標準」或「人像」的照片樣式用來拍「人」的色調都超級討喜,簡單說就是白裡透紅相當適合用來表現亞洲人的膚色。這次測試也遇上了一些瓶頸,因為原廠能提供的最長焦段就只有 Lumix S 28-200mm f/4-7.1,說真的不可能用這顆旅遊鏡去打鳥或拍攝體育賽事,因此題材上也比較難發揮,算是小小的遺憾。
而身為旗下第一款搭載「部分堆疊式 CMOS」的機種,S1M2 的規格確實不俗,包括出色的高 ISO 表現、穩定的連續追焦性能、70fps 連拍(RAW+JPG)、6K 30p 10-bit (3:2) 與 ProRes RAW HQ 內錄,但似乎也反應在了售價上,與自家旗艦 S1RM2 的價差僅 8K 不到,但又面對同性質的 Z6 III 降價夾殺,若沒有更高明的銷售手段,這鐵定是場硬仗~期待台松能端出更多牛肉來搶市!

值得讚賞的部份:
◎ 鎂合金機身,支援防塵、防滴與 -10°C 的抗低溫
◎ 松下的預設色彩真的沒話說,拍人像用 Port、風景用 Vivid 基本上全都能搞定
◎ 感光度 ISO3200 時仍可作為工作值,堪用值則落在 ISO 6400-12800 之間
◎ 擁有每秒最高 70 張的連拍速度,支援「0.5s、1s、1.5s」快門按下前的預連拍功能
◎ 內建主動式散熱風扇,有利於長時間錄影或戶外炎熱氣候下作業
◎ 支援「6K 30p / 5.1K 60p」4:2:0 10-bit (3:2) 與「C4K/4K 60p / 5.8K 30p」ProRes RAW HQ 內部錄製
◎ 直接內建 V-LOG 色彩(無須加購),支援雙原生 ISO 選項
◎ 四軸多角度翻轉螢幕更有利於取景
可以改進的部份:
◎ 單電的標準續航力最高僅 350 張,可能無法應付一天的拍攝量
◎ 70fps 連拍的 Buffer 僅 180 張,約 2 秒多就會卡彈
◎ 70fps 再往下一階就是 10fps,落差太大少了中間值可選
◎ 原廠鏡頭的選擇比較少,需仰賴 Sigma 或 Leica 給予 L-mount 的支援
◎ 定價與自家旗艦機 S1RM2 價差僅 8K 而已,除非有 70fps 的必要...否則 44.3MP + 8K 30p 錄影還是比較香阿!
|

DC-S1M2 60mm ISO125 f/2.8 1/60s

DC-S1M2 28mm ISO200 f/8.0 1/60s

DC-S1M2 60mm ISO100 f/2.8 1/80s

DC-S1M2 60mm ISO100 f/3.5 1/200s

DC-S1M2 53mm ISO100 f/2.8 1/500s

DC-S1M2 59mm ISO100 f/2.8 1/80s

DC-S1M2 60mm ISO200 f/2.8 1/60s

DC-S1M2 35mm ISO125 f/1.8 1/60s

DC-S1M2 25mm ISO800 f/2.8 1/3200s

DC-S1M2 60mm ISO100 f/2.8 1/60s

DC-S1M2 24mm ISO800 f/2.8 1/1000s

DC-S1M2 51mm ISO100 f/2.8 1/200s

DC-S1M2 60mm ISO100 f/2.8 1/80s

DC-S1M2 43mm ISO400 f/2.8 1/320s

DC-S1M2 140mm ISO320 f/8.0 1/160s

DC-S1M2 60mm ISO320 f/2.8 1/60s

DC-S1M2 44mm ISO100 f/2.8 1/80s

DC-S1M2 24mm ISO640 f/2.8 1/60s

DC-S1M2 60mm ISO100 f/2.8 1/640s

DC-S1M2 51mm ISO100 f/2.8 1/250s

DC-S1M2 24mm ISO400 f/7.1 1/1600s

DC-S1M2 25mm ISO400 f/2.8 1/250s

DC-S1M2 24mm ISO100 f/2.8 1/320s

DC-S1M2 48mm ISO100 f/2.8 1/60s

DC-S1M2 24mm ISO100 f/2.8 1/640s

DC-S1M2 24mm ISO640 f/2.8 1/60s

DC-S1M2 48mm ISO100 f/7.1 1/200s

DC-S1M2 60mm ISO250 f/2.8 1/60s

DC-S1M2 60mm ISO800 f/2.8 1/400s

DC-S1M2 41mm ISO6400 f/2.8 1/1600s

DC-S1M2 43mm ISO800 f/5.0 1/2500s

DC-S1M2 24mm ISO100 f/2.8 1/200s

DC-S1M2 24mm ISO100 f/5.6 1/250s

DC-S1M2 24mm ISO400 f/2.8 1/250s

DC-S1M2 132mm ISO500 f/6.3 1/160s

DC-S1M2 60mm ISO250 f/2.8 1/60s

DC-S1M2 60mm ISO100 f/2.8 1/250s

DC-S1M2 60mm ISO100 f/2.8 1/80s

DC-S1M2 28mm ISO100 f/7.1 1/60s

DC-S1M2 60mm ISO160 f/2.8 1/60s

DC-S1M2 36mm ISO800 f/2.8 1/160s

DC-S1M2 24mm ISO100 f/5.6 1/100s

DC-S1M2 60mm ISO400 f/2.8 1/60s

DC-S1M2 51mm ISO100 f/2.8 1/250s

DC-S1M2 55mm ISO200 f/2.8 1/60s

DC-S1M2 60mm ISO100 f/2.8 1/80s

DC-S1M2 60mm ISO100 f/2.8 1/125s

DC-S1M2 51mm ISO100 f/2.8 1/160s

DC-S1M2 24mm ISO400 f/5.6 1/1000s

DC-S1M2 60mm ISO800 f/2.8 1/160s

DC-S1M2 60mm ISO100 f/2.8 1/160s

DC-S1M2 60mm ISO100 f/2.8 1/80s

DC-S1M2 60mm ISO100 f/2.8 1/500s

DC-S1M2 60mm ISO800 f/2.8 1/125s

DC-S1M2 28mm ISO125 f/8.0 1/60s

DC-S1M2 51mm ISO100 f/2.8 1/250s

DC-S1M2 60mm ISO100 f/2.8 1/60s

DC-S1M2 81mm ISO100 f/8.0 1/100s

DC-S1M2 60mm ISO160 f/2.8 1/60s

DC-S1M2 172mm ISO500 f/8.0 1/200s

DC-S1M2 35mm ISO800 f/2.8 1/160s

DC-S1M2 39mm ISO100 f/2.8 1/125s

DC-S1M2 24mm ISO100 f/2.8 1/200s

DC-S1M2 60mm ISO800 f/6.3 1/1300s

DC-S1M2 37mm ISO800 f/2.8 1/200s

DC-S1M2 32mm ISO320 f/8.0 1/60s

DC-S1M2 60mm ISO250 f/2.8 1/60s

DC-S1M2 60mm ISO100 f/2.8 1/400s

DC-S1M2 60mm ISO160 f/4.5 1/60s

DC-S1M2 24mm ISO100 f/2.8 1/200s

DC-S1M2 38mm ISO400 f/5.0 1/800s

DC-S1M2 145mm ISO100 f/6.9 1/250s

DC-S1M2 53mm ISO100 f/2.8 1/60s

DC-S1M2 60mm ISO100 f/7.1 1/500s

DC-S1M2 43mm ISO160 f/2.8 1/60s

DC-S1M2 60mm ISO100 f/2.8 1/80s

DC-S1M2 51mm ISO800 f/6.3 1/60s

DC-S1M2 35mm ISO100 f/5.0 1/400s

DC-S1M2 60mm ISO320 f/2.8 1/60s

DC-S1M2 24mm ISO100 f/2.8 1/1600s

DC-S1M2 188mm ISO160 f/8.0 1/200s

DC-S1M2 24mm ISO100 f/2.8 1/200s
/// 小惡魔回文抽獎活動

- 活動辦法:回覆文章留下你對「Panasonic Lumix S1M2 / S1M2E 評測報告」的觀點,就符合抽獎資格喔!若複製他人的回覆內容或無意義回文,將不具抽獎資格,請務必發表自己的看法。
- 活動獎項:EAH-AZ40M2 真無線降噪藍牙耳機 x 1
- 活動時間:即刻起至 2025 / 09 / 04 PM 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