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大大好,國高中就蠻喜歡到處拍照(大部分是風景跟女朋友)現在準備上大學,要出去住宿舍,想要買一台相機,家裡目前是Panasonic GF6白色,蠻喜歡的,因為對於光圈什麼的不是很清楚,所以想請各位大大推薦類似的,謝謝🙏
抱歉沒有講清楚,我要去高雄唸書,相機家人也會用所有叫我買一台新的
Olympus 25mm F1.8
Olympus 45mm F1.8
eikiwang wrote:...有空先了解
1.曝光三要素
2.PASM模式的差異
3.相機摸熟...

器材花錢就有,高興就好,不過這只占攝影的一小部分,差別最大在於工具的運用,基本知識還只是基本,基本到跟手機拉不出什麼差距,甚至在HDR與顏色討喜度上被打臉,那花錢又額外找麻煩帶相機幹嘛?為什麼還要買相機?


若手機用著並不覺得礙手礙腳又限制連連...那意味著並不需要相機,因為需求與要求根本不到;我非常不喜歡用手機拍照...是因拿不穩.對不準.來不及又角度極度受限...所以是已經太習慣了相機+週邊的標準運用模式,只用手機就感覺是迫不得已的自我閹割,不想這麼委屈自己才不厭其煩地帶相機;
根本上與什麼畫質發色與HDR無關,因為能完全依自己的意願去拍,可以拍,時機不被浪費,這些才是前提,有照片再談其他才有意義,不是嗎?
祛除人的因素只談現成的畫質與規格...有個客觀的比較標準又不多花腦筋...當然拿這當"標準"簡單明瞭又容易,花的錢似乎就都"看得到"了;這無可厚非,花錢當然就是買規格,不然能買什麼?只不過運用工具所取得的成果照片...卻幾乎都是沒什麼變化的千篇一律,明顯的錯誤一堆,以此為圭臬難道不是最大的問題?
透視與畫面的相對位置&比例...不是Ai可以輕易"解決"的,手機能跟上畫質與補足DR已是神物,那是以前不敢想像與要求的巨大進步;可以了,若多拿來平視或擺拍,沒什麼問題,問題是為什麼只受限於此?
至於GF6...講難聽一點也不是"不能用"...好歹螢幕還可傾斜可翻轉自拍,光是這樣拍攝角度已經比手機靈活許多,想省錢的話去撿二手鏡頭補足焦段(這才是重中之重),就當成是學習攝影的基本訓練,這學費不算高,M43現在不夯,原副廠鏡頭群豐富,體積也相對小,撿便宜的機率會高很多;弄支舊P家7-14 F4.0大廣角,再弄支P家12-60 F2.8-4.0或O家12-100 F4.0當標變+天涯鏡...很夠練了,這兩支能運用到好已經勝過大多數人,是不是GF6這種老舊入門機...就顯得"不是那麼重要"了;畢竟知識.講究&理解...買器材不附送,最困難的部分在這裡,也是大多數人不想也"沒時間"願意面對的問題癥結;講究眉角習慣了,自會很容易看出一堆以前不甚在意的缺點(或下次拍攝改進的方向);
說句實在的...俱備基本知識與靈活運用的能力...再入什麼昂貴的器材,"大概"就不算是什麼浪費,而是合理的錦上添花,也省得被別人嘲笑,花那麼多錢結果看起來跟手機拍得差不多(然後竟然有不少人以此為題,PO文自打臉...);很抱歉這麼講...我認為解決人的問題,遠遠遠比器材問題困難太多,先解決自身的問題才不會有CP值或浪費的疑慮;
缺了EVF與熱靴的GF6...我不敢講說這是多"好"的東西,畢竟受限規格(等於拍攝與週邊運用受限),只是它賣沒幾個錢,新買機身又不算絕對必要的優先,不如先湊合著用算了;個人能力先達標了,再多花錢一點不遲也更合理;

7 Reasons To Use a ‘Real’ Camera Instead of a Smartphon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yBQ6NXBTPY
相機入門第一步!認識相機、明確需求、打破幻想: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QvisCATm6I
【相機】
Olympus E-M5 - $5000
Olympus E-M10 - $5000
Panasonic GX85 - $7500
【鏡頭】
Olympus 14-42mm F3.5-5.6 II R - $2500
Olympus 25mm F1.8 - $5000
Olympus 45mm F1.8 - $5000
iiddsss wrote:...推薦像我這樣的新手可以從M34開始學習嗎...M43我還是一直有保留著的...即使其他的系統也沒少,仍不減損其實用的存在價值;

當然,鏡頭大小通常與片幅大小呈正比,各有利弊,一言難盡,只是很抱歉這麼講...Money talks,談到錢就肉疼,沒預算壓力誰不想追新追高?其實不盲目追求高規格也不是沒辦法拍,省有省的方法,誰說一定會"輸"?看過這麼多...真的不見得;即使自己高階器材也大致不缺(甚至更多),不過若非嚴苛的專業需求,幹嘛累死自己又礙手礙腳的,日常DC & M43的使用率反而更高,隨便一個小隨身包都可以丟進去輕鬆出門,省得糾結怕什麼遺珠之憾,反正多帶一些比不上一瓶水,沒差;偶一為之與長期使用之間,很有差!
像這種小機身+小鏡頭,也更容易做到機身分別掛鏡,不須頻繁更換,通常一天涯一大光圈定焦鏡,有用過的自知這有多方便省時,而且還可以再換,那焦段涵蓋&變化就更多了,所以才舊機身幾乎都留存不出,前幾年還額外撿便宜多買個二手EM10,加上延伸底座與原廠電池還不到8k;我不嫌它入門,就從沒人嫌我入門;了無窒礙;
家族中國高中小大學的後輩都有,拿這些去做作業或研究一下基礎攝影...丟臉嗎?鏡頭群中不乏超便宜的副廠手動鏡,甚至貌似不入流的玩具鏡頭,都當是"特效"鏡頭在用,教他們怎麼玩就常用這些,照樣實驗樂趣盎然+玩心不減,開心出借都不心疼;更重要的是學會不迷信昂貴器材,知其所以然,人高於器材,這無價!

反正都一樣是光學嘛,鏡頭才是運用與變化的重點,欲速則不達,引發濃厚興趣才是學習萬靈丹,這不耐心多花點時間去觀察研究細微的變化...幹嘛額外買相機來折磨自己?無腦拍十萬張,和用腦拍幾千張,哪個更有進化的效果?所以鏡頭儘量多樣,創意與題材才不易受限;但"多樣"難免就會產生費用高漲的問題,在這方面M43還是有些優勢的;我買一堆小鏡頭的錢全部加起來,還填不滿一支高階FF標變所挖的坑呢;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