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NY開發出 35mm全幅有効2481万画素CMOS,
雖然小弟不知全幅到底好在哪裡,
可是以sony主導市場的功力,
全幅將來勢必普及化,
APS-C的用家有全幅的未來,
而4/3的未來在哪裡,
小弟會進入4/3是因為買了松下L1,
一樣是電子大廠的松下,
能否也端出好菜呢,
聽說4/3不會有全幅,
那4/3未來怎麼走,
画素能上看2000万嗎,
lvin0128 wrote:
SONY開發出 35...(恕刪)
我只想問,如果從來沒有所謂的全幅,連底片都只是APS規格的..那你會在意是否全幅嗎?
或著是今天來台120片幅的平價機,你要追求這種機子嗎?
135的規格也是人定的.只是取底片機的畫質和機身的平衡點.而今數位的平衡點不見得是全幅機.
所以說,想通了就好.有也好,沒有也高興.
4/3的長處在望遠及小型化,規格開放,還有轉接易,其缺點在廣角難.但自有其市場.目前而言,表現也不輸任何APS的.對全幅而言,那也只是要不要做到那個畫質等級的問題. 太過執著於片幅大小只會陷自己於器材迷思之中.
剛不是刊出DC打敗大炮的新聞嗎? 就是如此而己.後面的頭遠較前面的頭或機身重要多了.
lvin0128 wrote:
SONY開發出 35...(恕刪)
4/3當然不需要全幅,因為4/3已經是全幅
4/3是以感光元件的尺寸固定為前提來發展的,因此廠商發展的方向是朝向在同樣尺寸塞入更多的像素但卻又能保持優秀畫質與低雜訊來設計的,與APS-C或FF的發展發向剛好相反(感光元件越做越大)...
2006年開始4/3系統已全面將感光元件由CCD改為LiveMOS,就是要迎接高畫素時代所作準備
從Panasonic第一代750萬畫素的LiveMOS進化到1010萬畫素的LiveMOS
我們可以清楚看到畫素更高但雜訊卻更低了...這就是4/3系統感光元件進化最好的例子
因此我倒不擔心4/3會因此式微...反倒是覺得APS-C會被FF取代而先出局...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