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

全幅與4/3的未來

SONY開發出 35mm全幅有効2481万画素CMOS,
雖然小弟不知全幅到底好在哪裡,
可是以sony主導市場的功力,
全幅將來勢必普及化,
APS-C的用家有全幅的未來,
而4/3的未來在哪裡,
小弟會進入4/3是因為買了松下L1,
一樣是電子大廠的松下,
能否也端出好菜呢,
聽說4/3不會有全幅,
那4/3未來怎麼走,
画素能上看2000万嗎,
2008-01-30 14:52 發佈
文章關鍵字 全幅 4/3
lvin0128 wrote:
SONY開發出 35...(恕刪)

聽說4/3若有全幅,那還叫4/3嗎?不如把特立獨行的4/3看做另類全幅。反正焦斷乘以二,非常好記。若是佳能的,17-55,等效多少,計算能力差的人,還一時講不出來哩!
lvin0128 wrote:
SONY開發出 35...(恕刪)


我只想問,如果從來沒有所謂的全幅,連底片都只是APS規格的..那你會在意是否全幅嗎?
或著是今天來台120片幅的平價機,你要追求這種機子嗎?
135的規格也是人定的.只是取底片機的畫質和機身的平衡點.而今數位的平衡點不見得是全幅機.
所以說,想通了就好.有也好,沒有也高興.

4/3的長處在望遠及小型化,規格開放,還有轉接易,其缺點在廣角難.但自有其市場.目前而言,表現也不輸任何APS的.對全幅而言,那也只是要不要做到那個畫質等級的問題. 太過執著於片幅大小只會陷自己於器材迷思之中.

剛不是刊出DC打敗大炮的新聞嗎? 就是如此而己.後面的頭遠較前面的頭或機身重要多了.
lvin0128 wrote:
SONY開發出 35...(恕刪)

4/3不就已經是全幅了嗎...
lvin0128 wrote:
SONY開發出 35...(恕刪)

4/3當然不需要全幅,因為4/3已經是全幅
4/3是以感光元件的尺寸固定為前提來發展的,因此廠商發展的方向是朝向在同樣尺寸塞入更多的像素但卻又能保持優秀畫質與低雜訊來設計的,與APS-C或FF的發展發向剛好相反(感光元件越做越大)...
2006年開始4/3系統已全面將感光元件由CCD改為LiveMOS,就是要迎接高畫素時代所作準備
從Panasonic第一代750萬畫素的LiveMOS進化到1010萬畫素的LiveMOS
我們可以清楚看到畫素更高但雜訊卻更低了...這就是4/3系統感光元件進化最好的例子
因此我倒不擔心4/3會因此式微...反倒是覺得APS-C會被FF取代而先出局...
dahma wrote:
4/3不就已經是全幅...(恕刪)


此全幅與"沙文"全幅不一樣,
4/3的全幅ccd是指他整個焦平面皆可受光,沒有sony ccd的gap
所以叫"全幅式感測器"
"沙文"全幅是指135片幅
真不知如果135叫全幅,那120是不是要叫"超全幅"?
我是覺得aps、4/3、135.....各有市場,用法不同!!
並不會被放棄,只有自身技術沒精進而被別家吃光而已.......
系統無罪,有問題的只是沒進步的那一家而已!!!

耕生 wrote:
聽說4/3若有全幅,...(恕刪)

請問各位大大,
焦段x2是以全幅來思考才要x2嗎?
如果4/3不會有全幅為什麼還要用全幅來思考,
鏡頭標示的焦段還要x2才是真的焦段,
那為什麼鏡頭不直接標示x2的實際焦段
lvin0128 wrote:
請問各位大大,焦段x...(恕刪)


我想這叫"傳統"或"約定成俗"
用等效焦長比較容易跟不同機種的做比較.使別人一聽就知道視野多少,相對於那個鏡頭.
也就是一種比較方法的"基準".不然怎麼做出比較.
跟是否全片幅一點關係都沒有.


如果用習慣4/3,也沒要比較.一聽11mm就知道是超廣角, 25mm是標準.
因為4/3系統就是4/3的全片幅了.所以當然標實體焦長.

但其他家系統因為鏡頭可能被使用在全幅或APS.所以仍以135的為準.
像小DC因為鏡頭不可換,所以也都標實體焦長,而非等效135焦長.
longyeekimo wrote:
我想這叫"傳統"或"...(恕刪)

感謝大大的回答,
原來是因為要做比較的基準,
撇開誰才是『全幅』的稱號
可以的話,我寧願感光元件越大越好
  • 1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