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又在玩像素升級迷幻大騙術了。
同樣大小的感光元件作出更多像素作新一代機身,同時毫無保留地宣稱可以提高相片的畫質,有如下述:
{Panasonic Lumix GX8這次的感光元件擺脫使用好幾年的1600萬像素,正式把4/3尺寸的感光元件帶入到2000萬像素的級距,並且改善噪訊比,運用新的處理晶片,預期會有更好的畫質與高ISO表現。}
事實上,在同一感光元件作出更多像素是相片惡質化的真實作法。這是物理現象的限制所在,日本相機廠沒有能力去克服它!
日本相機廠在 1/2.3吋數位相機就玩過這種騙死消費者不負責的惡劣行銷紀錄,一開始作出200百萬相素的相機,當時把其相片放大一比一在顯示器看,畫質還可以看。然後一路作到1600萬相素,把它拍出來的相片放大一比一看,顆粒噪點可說慘不能睹!
如果有興趣買新相機的話,我建議買舊機種,千萬要避免買有更高像素的新機種,免得買到低畫質相機。
ssword wrote:
可先參考看看實拍高...(恕刪)
作者其中一段話
「In my GX7 review, I said the GX7 looks quite similar to the Lumix DMC-L1, Panasonic’s first four thirds camera (micro four thirds predecessor). And now with the GX8, it’s styling is even closer to the L1.」
看來不只我一個認為GX8長得很像L1
不過也不否認LX100和L1長得很像就是,甚至可以說最近出的新機種都是為了複刻L1而來
可惜在下直至M4/3時代才得以參與,無緣一見L1的本尊
再者,即便技術水準是原地踏步,那麼一樣大的sensor,選擇塞更多的像素(導致單個像素點面積變小),所劣化的只是100%的畫質,100%的畫質不代表「畫質」這一概念,畫質需要的單個大像素以及數量更多的大像素(所以低像素機器不代表畫質好,底還必須要大以容納更多的大像素)。如果你認為小底做低像素等於高畫質,那大可以從645D裡面截一塊像素很低的1寸大的底出來,按這個理論,兩者的畫質是一樣的,同理,現在的M43和24-28MP的大部分APS-C畫質也是一樣的,這結論荒謬不?
如果你要比較,請縮到一個像素比畫質,這就是為什麼DPR推出了COMP模式的原因,例如現行12-36MP全副,一般來說就算高像素機器縮圖后仍然更臟一點,細節形態卻是更好的,所以信噪比不會吃啥虧,當然了,16和20MP之間不會有啥大區別。
Rick0743 wrote:
在同一感光元件作出更多像素是相片惡質化的真實作法...(恕刪)
所以A7細節比A7R好
D610細節比D810好
A7II細節比A7RII細節好
手機200萬細節比1600萬好
大家都吃驚了
極限下是你說的那樣但科技是會進步的
DPreview 有人放出 review
tyf000翻譯~
複製貼上
GX8 畫素撐高 25%,是否會衝擊到高 ISO 性能
這裡跟最近的新機 G7, E-M5 II 做了一些對比,GX8 直到最高 ISO 都保持良好的細節,
可以說就算把圖片縮放到相同尺寸,仍是 GX8 比較好
JPG ISO 25600 的比較圖,從左到右是 E-M5 II, G7, GX7, GX8
GX8 的黑色仍然是最黑的,看不到任何色偏
そんな装備で大丈夫か?呀~伊爹
そんな装備で大丈夫か?
呀~伊爹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