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實際摸到機子後,GF6與EPL7比較小台,握感也比較單薄,所以最終選了握感較好的A6000黑色。(最主要也是我大力勸敗A6000比其他兩台畫質更好性能更強又有EVF)
為啥選黑色,不是中意挑白機嗎? 也不是因為白機比較貴,實際上白機還便宜了幾百元,原因是A6000的白機搭配銀鏡頭,他覺得很醜,所以選全黑比較好看一致。
自己使用GX7,剛好這一兩天也都在教他如何使用A6000,感覺兩機差異甚大,所以來個簡易說明,提供給大家參考:
(底下比較已重新潤文並加入更多心得)
外觀:
GX7:金屬機身,質感良好,稍重,握感不錯。
A6000:塑膠機身,質感普通,稍輕,握感比GX7稍好一點。
EVF:
GX7:276萬畫素,可翻轉,支援亮度、對比以及各種色彩調整,支援使用EVF時可用觸控LCD來調整對焦點,色彩與清晰度較好,EVF與LCD支援感應度調整或是可關閉EVF/LCD自動切換,也有實體按鈕可手動切換EVF與LCD。
A6000:144萬畫素,不可翻轉,支援亮度與單純色溫調整。
LCD:
GX7:104萬畫素,有支援觸控,支援亮度、對比以及各種色彩調整,色彩與清晰度較好。
A6000:96萬畫素,無觸控,只支援亮度調整。
對焦:
GX7:白天時對焦速度比A6000要快且準,夜間暗處對焦能力也比較好,對焦區域全畫面。
A6000:白天對焦速度稍慢稍不準,夜間暗處對焦有時對不太到,有時則是要對好幾次才勉強對到焦,對焦區域約畫面中90%範圍。
測光:
GX7:有點連動測光,對焦點與測光點同步,也可在各種測光模式下直接使用Touch AE功能,點擊LCD立即測光,然後移動對焦點對焦,把測光與對焦分開使用。
A6000:無點連動測光,點測光僅支援中心點。
濾鏡:
GX7:相片效果濾鏡有22種,細部設定可調整,濾鏡效果都可即時預覽,全景模式可套用濾鏡。
A6000:相片效果濾鏡有13種,細部設定無法調整,部分濾鏡效果無法預覽,全景模式無法套用濾鏡。
操控:
GX7:機身上方前後都有轉盤,調整設定時,可用食指與拇指調整,後轉盤可按下調整其他設定,某些功能下前後轉盤各有不同細部功能可調整,例如閃燈補償,ISO上限,搭配機身上的實體/虛擬按鈕,幾乎各種功能都無需進選單就可操作。
A6000:機背的上方與下方都有轉盤,調整設定時,拇指需上下移動調整,稍嫌麻煩。
查看照片:
GX7:預覽照片時,可直接使用後轉盤調整放大倍率,按下還可定住放大倍率方便查看,前轉盤則是用來切換照片。
A6000:預覽照片時,要按放大按鈕,再用底下的轉盤調整放大倍率與切換照片。
Q-Menu:
GX7:Q.Menu,有兩種模式,一種是螢幕上秀出的所有功能都可調整,切換到該項時很直覺得把該項所有設定都顯現出來。另一種是自訂Menu,可以把常用的功能加入快速選單,數量有15個。
A6000:快速FN的功能選項僅12個,但支援功能自訂,也可以把常用的功能加入快速選單。
長曝:
GX7:長曝時畫面上會有秒數倒數提醒,降噪處理時也有秒數倒數提醒,機身支援最長60秒,超過需使用B快門,B快門最長僅120秒。
A6000:長曝時畫面無任何顯示,我弟剛開始用以為相機當機了,所以緊急關機,經過我說明是長曝他才知道虛驚一場,A6000降噪處理時只顯示降噪處理中,並無秒數倒數提醒,機身支援最長30秒,超過需使用B快門,B快門應該可達半小時或更久。
連拍:
GX7:支援全畫素電子快門10fps,僅第一張對焦測光,降畫素電子快門支援40fps,僅第一張對焦測光,機械快門則是AFS為5fps,AFC為4fps。
A6000:支援機械快門11fps,且張張對焦測光。
註冊/記憶模式:
GX7:共有C1、C2、C3-1、C3-2、C3-3,其中C1、C2、C3都是實體轉盤,切換使用非常方便,而在C3模式下,亦可按下Menu後輕鬆切換1/2/3的設定。
A6000:共有MR-1、MR-2、MR-3,實體轉盤僅一個MR模式,切到此模式下可選擇1/2/3其中一組設定,若要切換設定有2種方式,一種是進Menu去尋找記憶功能來切換,另一種方式是先把拍攝模式設定到FN上,當轉到MR模式下,可直接按下FN選到拍攝模式去切換3種記憶模式。
直方圖與關閉螢幕:
GX7:直方圖可在各種模式下顯示,且可任意移動位置。可按多次Display按鈕切到關閉LCD畫面達到省電效果,關閉LCD情況下,要查看照片依然可使用,察看後恢復LCD關閉。
A6000:直方圖須按Display按鈕切換,其他資訊會消失,無法移動位置。可設FN關閉LCD畫面,只是會少了一顆FN可使用。LCD關閉後畫面是全黑,但最底下仍保留參數設定,轉盤依然可調整設定,關閉LCD情況下,要查看照片依然可使用,察看後恢復LCD關閉。
底下列出兩台差異性的功能:
GX7:1/8000s快門、閃燈同步1/320s、電子水平儀、電子快門、靜音模式、機身防震、多重曝光、縮時攝影、停格動畫,擴展遠攝轉換、定位焦點對焦,麥克風收音調整。
A6000:1/4000s快門、閃燈同步1/160s、M模式自動ISO、電子前廉快門、多框ISO、斑馬紋、眼控對焦、USB充電但充電時相機無法使用,可購買APP擴充功能。
產地:
GX7:日本製。
A6000:泰國製。
價格:
GX7與A6000水貨單機身都約15K上下。
至於畫質與ISO等,看有沒有機會再做個比較嚕。
要比日拍要拿相當的鏡頭,要借看看X 14-42才能比較。不過16-50mm日拍畫質在LCD上面看也都糊的,是拿到鏡王還是真的那麼差,完全都糊掉,夜拍的話手持幾乎都糊的,這可能跟手震有點關聯,因為象山上腳架縮光圈拍畫質又還OK,所以應該不是鏡王才對。
至於高ISO 3200,在麥味登吃飯時隨手拍來比較看看,在兩台LCD上比較看起來差異不大,甚至GX7略好。這看起來跟01評測或者是DPReview結果是差不多的。真要測高ISO也要拿X 14-42來比可能也比較有參考價值。
============================================================================================
============================================================================================
借到X 14-42mm,於是來個比較一下。
條件:房間室內正常燈光,A6000是自訂白平衡,GX7也有自訂但忘了切到所以是自動白平衡模式,ISO自訂,光圈固定F3.5,兩台機身降噪全關,放桌上都開定時2秒拍攝,使用單點對焦模式,兩台對焦框都開最小,對焦距離約25cm~30cm之間,測光模式都是多重測光,EV值都是0。
以上是A模式拍攝,忘了調M模式,所以快門速度不見得一樣,但這都是相機自動測光的結果,比較符合一般人的用法。
因為16-50,廣角端等校24mm,14-42,廣角端等校28mm,相同距離的視角有差異,所以就想辦法把距離調到實際拍出來大小差不多嚕,給大家參考看看,其實兩台實際的拍攝距離並沒差很多。
拍完才想到可能1650要開F8來比可能畫質部分比較不會有爭議,但是考慮到要開高ISO,勢必都光圈全開,所以就先這樣嚕。
左邊都是GX7,標示P,右邊都是A6000標示S。 底線後面的是ISO值。裁切的都是中心對焦點。




這結果跟我想像中差別很大。

底下則是原圖用光影魔術手加框後縮圖到長邊720,不銳化。(重新上傳加框與加入EXIF資訊)
剛仔細看,A6000的ISO12800特別亮,但數值是正常的,可以比較6400與12800的快門就知道是合理的,室內無其它燈光我也不曉得怎麼回事。
















最後一張是證明手上有這幾台,GX7是我測完後又換回12-35mm,作ISO測試時我的確是拿X 14-42mm拍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