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棒球場焦段選擇...

棒球季也快到了..

想請問在棒球場上想拍攝球員全身..

45-175或是45-150哪管較好呢..?

預算老實說不太夠上100-300甚至是35-100

通常都是坐在一樓前十排或外野前五排

想有管中長焦 在比賽時能紀錄些球員身影
2015-02-22 2:04 發佈
文章關鍵字 棒球場焦段
kershawdai wrote:
想請問在棒球場上想拍攝球員全身..
45-175或是45-150哪管較好呢..?
預算老實說不太夠上100-300甚至是35-100
通常都是坐在一樓前十排或外野前五排

去 google 地圖, 找 你要去的那個棒球場 的圖, 出來量啊..

比如 我去 台中洲際棒球場, 坐在下圖中 量角器圓心 的位置..


如果我想 把投手, 拍到像如下這兩張差不多的大小.



那我用 EF-S 55-250 STM 做不做的到?



答案是, 做的到!!

因為 EF-S 55-250 STM 說明書的規格中, 水平視角 是 從 5度多一點點 到 23度多一點點.. (不消說, 因為 EF-S 是 CANON APS-C 專用鏡, 這個一定是指放在 CANON APS-C 拍得之視角.)

第一張 水平視角 差不多 5度, 取景寬度 差不多和 投手丘 一樣大,

第二張 水平視角 差不多 10度, 取景寬度 約 投手丘 的 二倍,.


不太清楚樓主主要在哪個球場看球,也下僅以個人經驗給樓主參考參考
小弟主要是在桃園球場,且以內野為主
這是唯一一次在外野第一排以6D+小小白+1.4倍鏡 (280mm,跟M43 140mm等效)


只有外野手才能拍得比較大


桃園球場內野第一排6D+S120-300S (300mm,跟M43 150mm等效)


洲際球場內野第一排7D2+200 F2L (200mm,跟M43 160mm等效)


洲際球場內野第一排7D2+S120-300S (220mm,跟M43 176mm等效)


桃園球場一壘側第19排6D+小白兔+兩倍鏡 (400mm,跟M43 200mm等效)


洲際球場內野第一排7D2+S120-300S (300mm,跟M43 240mm等效)


其實以焦長來說,只要內野坐近一點,45-150或45-175都足夠拍到球員全身照。真正的問題是光圈,尤其是晚場的比賽太陽下山後,球場內光線普遍不足,若光圈不夠大則ISO勢必會拉得很高造成噪點滿天飛。若真想要拍到好的照片(拍"到"與拍"好"的需求大不同),還是建議多存點錢上攻O家40-150mm f/2.8
大大拍得好好!

平常是天母/新莊球場擇一 ,目前預算只能先求拍到了

日後再陸續補一些 大光圈鏡頭
建議先用租的試試看, 40-150mm F2.8還可以外接1.4X增倍鏡, 變成56-210mm F4.0, 體積僅增加一點點
...

相片拍得很棒,瞬間動作拍得很清楚


joseph211 wrote:
不太清楚樓主主要在哪...(恕刪)
最後選擇了45-150 拆鏡水貨
一方面價格真的很平民,且先從kit開始練習中長焦段以及確認自己的需要到哪

未來在升級
內文搜尋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