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的心跳悸動]
使用Micro 4/3這個系統已經很長的時間,從G1開始也跟Panasonic結下了緣份,G系列也好,GF系列也好,或者是GH系列,幾乎或多或少都使用過一段不短的時間。
這幾台機器中,其實比較讓我難忘的是GF1,那也是我使用LUMIX在Micro 4/3中,最久的機器。

後來的GF系列,變得更加簡易使用,體積也更輕便,但也失去了GF1那種方正,在簡易使用卻又仍保有攝影的樂趣。
於是我們在GX1找到了過去GF1曾帶給我們的悸動,方正的外觀跟更貼近業餘攝影愛好者的操作。
而現在,GX7就是一台再一次重溫過去初次與LUMIX系列相機相遇時心跳感覺的相機。

我認為GX7是相當富有復古風貌跟現代容貌融合的一台相機。比起GX1來說,我很喜歡的一個部分是改良過的握把。
這個握把不僅讓握持更好握,在使用稍大一點的鏡頭,像是LUMIX 12-35/2.8這樣的鏡頭也更舒服,配重也更好些,是我很喜歡的改變。

不過在轉盤與撥盤的配置上有相當大的改變,GX7的錄影按鈕位置改變,也加入了第二個滾輪,就在快門鈕的旁邊。

除了GH系列以外,這也是其他LUMIX Micro 4/3機種初次有雙滾輪的設計。
我想這是為了更方便快速的調整數值而作的改變,如果你有注意到的話,其實大部分的機背按鈕配置都與GX1很接近,不過Fn自定按鈕的部份增加,也預設導入了WIFI的新功能。

除了閃光燈開關外,也能夠自由切換EVF與LCD的快速按鈕,這顆按鈕也能被我們當成Fn4來使用。

AE Lock按鈕則是另外一個略有改變的配置。
除了曝光鎖以外,它也兼具自動對焦與手動對焦的快速切換。

一般說來,我們操作GX7的時候,大致上用一隻手就可以完成操作,加上改大的寬大握把,這樣的操作也相當穩定。

GX7還有個很大的改變是關於取景的方式,這也是我認為很特別的部分。

一方面是內建了276萬像素的EVF電子觀景窗,在這個細緻體積內,能擁有內建觀景窗是很讓人開心的一件事情。

但更特別的,除了一般的翻轉螢幕以外,EVF也可以垂直翻折,是很有巧思的可動機構。

有一件事情是我覺得GX7很有意思的一個部分,那就是關於體積的運用。

在握把的位置,電池跟記憶卡的放置不再是水平的放置,而是利用斜置的方式,恰好運用到握把突出的部份,縮減了機身左右的寬度。

在GX7的核心部分,感光原件也更換更新的製程,一方面也讓感光能力增加,另外一方面在噪訊比上面也有更好的表現。

我自己使用的時間還不算特別長,不過我自己目前對低光源高ISO的部份印象很不錯。
不管是ISO1600或者ISO3200的照片來說,我們都可以來看看關於磚牆細節的部份,在雜訊消除跟保存細節上有不錯的平衡。
這張是ISO1600的磚牆,我也附上原圖跟截圖,大家可以點進去Flickr來看看原圖。


ISO3200


GX7另外一個變動則是新增了內建的機身防手震機制,大概可以降低安全快門拍攝靜物大概2-3級(防手震實際表現需看每個人略有不同)
我自己試了一下,搭配20mm的安全快門約落在1/40s到1/50s,這張照片在1/13s沒有什麼晃動到,確實是有效的降低約兩級左右的快門速度。

這回GX7搭配的Kit 則是新改款過的20mm,一直以來,舊版的20mm都很受使用者歡迎跟好評。
它基本上是一顆相當銳利,而且便於攜帶的小巧鏡頭。

新版的20mm我認為一樣承襲了這兩樣優點,只是對焦聲音更小些、對焦速度也更快一些些,塗裝也更新成金屬殼,跟機器本身的質感很搭。

我覺得這還是個很讓人喜歡的鏡頭,畫質也很夠水準,稍後的照片我都是放置了原本大小的照片在Flickr上,大家可以參考看看。

既然說到畫質的部份,我們在短短的介紹最後也來談談這部份。GX7基本上不只在操作上或者感光原件更新而已,它也為了畫質做了些努力。

GX7移除了低通濾鏡,在細節的展現上是更好的,搭配原本就銳利的20mm,整理在畫面的質感都不錯,我們都可以從實拍的照片來檢視看看。

這篇文章短短的整理了這週以來的使用心得,我們轉過頭來回顧,GX7會是怎麼樣的相機呢?

它依舊承襲了GX1所想給使用者的,操作的樂趣跟便攜,但我們在這代相機擁有更多。

怎麼樣的更多?

有了更多的自定義按鈕,也微調了一些位置跟增加了滾輪,這是我們擁有的新操作。

也有了更方便的電子觀景窗跟LCD,這是我們擁有的新便利。

在心臟部分也有了新製成,更拿掉了低通濾鏡增加細節,這是我們擁有的新科技。

這樣的相機,當我們第一次遇上她的時候,怎麼能不怦然心動?

這樣的怦然心動,如同第一次遇上GF1一樣,我們暱稱的女朋友一號,那所謂的初戀。

還記得初戀的心跳是怎麼樣的嗎?

可我們這次又有些不一樣。

再一次心跳的感覺是怎麼樣的呢?

先是坐立難安、總是滿懷期待、爾後滿心喜悅。

那麼我想,GX7就是這樣的一台相機。

再次的怦然。
再一次的心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