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松下鏡頭設計能力來至於萊卡?

這家家電廠,除了萊卡加持外,也自行設計了幾顆令人津津樂道的好鏡,松下何來這種造鏡技術?
2013-08-27 2:38 發佈

jamistw wrote:
松下何來這種造鏡技術?...(恕刪)



當年minolta設計師跑去panasonic

20/1.7 也是他設計的
十機九移,換過八鏡七店六街五老闆四處跑,還得三買二測,一台爛貨

jamistw wrote:
這家家電廠,除了萊卡...(恕刪)


讀得了日文的話,ミノルタ 一個師団 扔進去搜一下,會有不少文章可以看
除了平片假名看的懂外,其餘都用猜的
因為一直納悶,松下的鏡頭設計能力也算蠻強的,一家家電廠,在這些擁有光學鏡頭廠夾殺下,竟然沒暴斃,不像O家本來就有光學底子,在論壇也曾搜過,好像都沒什麼人在講,好奇問一下,當然啦,小弟知道s大懂日文,如果s大能指點迷津的話真是造福小弟及想要有相關知識訊息的朋友
4/3時代的Leica鏡,就是兩家合作的產品。
也有一些Minolta的人不去SONY跑去Panasonic。
kanako0605 wrote:4/3時代的Leica鏡,就是兩家合作的

這樣說這兩家家電廠是瓜分minolta的鏡頭設計師?以兩家目前的造鏡能力,似乎P家比較強(首席跑來P家)

kanako0605 wrote:
4/3時代的Leica鏡,就是兩家合作的產品。
也有一些Minolta的人不去SONY跑去Panasonic。

聽說是Minolta機身Team跑去Sony, 鏡頭Team跑去Pana
Sony後來的鏡頭表現不算出色, 原因就在此

Pana本身電子技術就有相當水準, 那色彩/感光技術不如他廠, 就只能靠自身進步了
jamistw wrote:
除了平片假名看的懂外...(恕刪)


我也只是會google看文章而已,指點迷津什麼的還稱不上

「傳說」當年sony合併minolta的相機部門時,有部份技術人員因為不想離開大阪到東京去工作
所以轉而投向同在大阪的panasonic

像是這篇文章裡的米多比常世先生(目前在panasonic當顧問),以及這篇文章裡的井上義之先生(目前仍為G系列相機的開發企劃小組參事)

這兩位技術人員之前在minolta都有一定的地位,大頭跳槽了帶著底下的小弟一起跳槽
我想也不是很奇怪的事.
jamistw wrote:
除了平片假名看的懂外...(恕刪)


現在光學設計又不是像過去那樣,日本以前在很大光學材料與技術限制,且沒有電腦下,需要德國人來帶領做鏡片與鏡頭設計,之後日本人慢慢自己設計鏡頭與作鏡頭。

在後面電腦輔助引入,以及一些更多新光學材料研發,很多一些舊有設計無法實施的鏡頭,現在也可以做到,日本和德國設計鏡頭在電腦輔助下,只是差在日本是團隊屬性而上面一個主導者,也因此設計速度會快很多!


電腦輔助可以告訴您運算後光跡與最佳化模型,只是無法從無變有,所以大部分是拿舊有與參考現有鏡頭資料庫,進一步更新。

就像您在物理所上的幾何光學一樣,本身數學是不會很難,只是要進一步資訊就會變的非常繁瑣,在沒有電腦時代時候,是有專門數學系出身專門在處理這些計算,只是後面這些工作變成是電腦處理。




所以鏡頭最難還是於起頭時候設計方向,再來就是設計的出來,做不做得出來問題!
NIKON光學玻璃製作影片( NIKKOR Special Movie Optical Glass .)



這也是老鏡頭的鏡片材料少,人力計算,所以光學結構會以簡單型式呈現,而現代鏡頭則是會變化多端,而通常會在成本與生產考量下,不會採用最佳光學設計。







jamistw wrote:
這家家電廠,除了萊卡...(恕刪)


記得底片時代,國際就有跟萊卡合作,像是一些傻瓜底片機似乎就是
國際代工的,相信在合作關係下,底片時代就應該有學到一些!
  • 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