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感覺M43(O家和P家)領軍開發出來的新市場,已經快要從藍海殺成紅海了...

最早由O家和P家開發無反光鏡系統的M43推出之後,
後來除了索尼、三星相繼投入市場,
今年連富士也投入市場了,而且一槍就打出三個定焦鏡...

然後今天又看到Canon家新DC發表...G1X...
先前好像都沒聽到傳聞...
雖然是不可換鏡的DC...
但片幅跟M43不相上下...(G1X略大)
很特別的策略...

請見Oscar大的報導...
Canon PowerShot G1X:1.5 吋大型感光元件...
http://www.eprice.com.tw/dc/talk/1370/4698592/

雖然我覺得可換鏡有個小優點,
就是機身和鏡頭不需重複投資...還有可以亂轉接...(其他的優點還沒想到)
但不可換鏡頭的DC就是圖個方便吧...方便不就是Evil機種的訴求之一嗎?
如果是差不多價格...性能差不多...
大家究竟會想挑選可換鏡機種還是不可換鏡機種呢?
GF3這類沒有熱靴的M43會不會因為G1X的推出而再次改變策略及型態呢?
xz1、LX5的下一代會不會也被迫升級成不可換鏡的略大片幅呢?
這類挑機的問題未來想必會在板上出現很多新人發問吧...

不管怎麼樣...隨著M43熱賣,大家相繼投入這片市場,
即將從2012年起藍海快要殺成紅海市場了...
手邊有M43的朋友對於這個現象有什麼樣的看法呢?

請以輕鬆的心情聊聊看吧~~
2012-01-10 1:04 發佈
good69 wrote:
最早由O家和P家開發...(恕刪)


套一句網路上看到的
槍枝的設計都是以子彈的尺寸做設計的
我個人認為單眼的片幅也有類似的情況
當然,不排除某天APS-C片幅的機身跟鏡頭可以做的跟M4/3一樣小,性能又好
但,真的有這一天,我會買FF片幅的無反光鏡系統
不錯的議題,最近出現這麼多強權崛起,我也想聊聊這話題。

O家預計推出一款全新的機種,O家人推測是4/3機的新秀,也可能是E-5後繼機,而Pana家快要推出的X恆定光圈鏡的表現、價位,相信是許多人在M4/3去留的關鍵。

三星出的NX200表現不俗,相信有去看吉姆林文章的人應該也有這種感覺,但仍然還有些需要努力,但SONY可就不一樣了,24za+Nex7強大的表現,即使價位高檔,仍擋不住愛好者紛紛投入,更皝論9月即將發表的NEX9全幅隨身機,據乳摸報導,是一種混合式接口,可以接全幅鏡頭也可以接E鏡頭。

老謀深算的富士推出的EVIL機,誇張的機身價格(超過5萬台幣)與合理價位的定焦鏡群,讓人搞不懂富士是不是決定不出變焦鏡了,但其說法"超越全幅"的畫質,不需要低通濾鏡即可達到最佳畫值,其超然的自信一定會使某些愛好者投入,屆時可以看到富士EVIL機的威力。

Nikon 1的實力,相信大家已經看了不少,一方面2.7倍等效倍率搭配轉接環也被視為打鳥利器,V1(或J1)搭配10mm定焦鏡的實力,多看幾篇文也知道可圈可點,唯獨廣角鏡可能比想像中的難做。

Canon目前看似不打算搞EVIL機,但大片幅的G1X表現理當不俗於G12,我看朋友用G12拍出來的照片實在好極了,沒道理G1X會表現得差。

Pantex Q可能很多人遺忘了,但去翻翻阿Q大樓其實也比DC有特色的多。

那麼,當初Pana家與O家在M4/3先發的強大優勢呢?很快的就會被各家瓜分了,對,體積依然小,畫質也不錯,但難保跟當初手機進化一樣,一直追求體積小之後,突然冒出智慧型手機,漸漸的大家不在意手中的3.5吋螢幕已經大過GD55很多很多,因為功能性領先一切,Pana & Oly快加油吧...我都快跑票了
的確耶
看到CANON G1X 的各項規格和外觀和按鍵
真的能感受到CANON真的不是蓋的
雖然不是可換鏡頭的EVIL機
但我想CANON G1X 也讓很多人心頭一震眼睛為之一亮吧
雖然和G12外觀相差不遠 但內在可說是非常不同

就連我這個M43愛用者
都有點對G1X的類G12外觀或者是各項操控著手性能有些心動了

畢竟用朋友的G12拍起來的那個感覺
無論是飽和度銳利度 或是操控手感和翻轉螢幕的方便性
真的都可說是一時之選阿
如今G1X可說是G12的大大升級吧 看了真的是讓人心癢癢

但唯一的缺點就是 價格真的是挺不親切的
只能看看上市後他的各項數據或照片呈現 值不值這個價了




BTW CANON G1X 的命名和 P家的GX1有何關係呢
感覺好像有些互別苗頭的味道在喔!!!
多點競爭總是好,讓M43有點危機意識,可以多出些C/P值高的機子或鏡頭(12-35X我就是在說你,價格不要開太高啊)。
巨爪召集人 wrote:
不錯的議題,最近出現...(恕刪)


謝謝你喜歡這個議題...^^

我覺得瓜分市場難免啦...
何況是canon和富士這種老廠牌...光聽名字就贏了...

不過我覺得M43的性能並不會太差哩...
撇開片幅帶來的散景些許差異之外,
機身性能、對焦速度、觸控拍照等等和高iso都逐年在進步。
GH2的長時間錄影+破解更是物超所值...

當然富士那一台也滿殺的啦...
光是富士的色彩表現就很吸引人了...

但是就價位來說M43還滿划算的...
例如GF2水貨空機目前可能可以用一萬以下買到...
新品單眼能賣到這種低點真的滿棒的...

我覺得Pana當初可以好好整頓一下GF系列的產品...
結果GF系列居然變成入門款,創造新的GX1來當進階款,
我反而覺得應該GF系列維持進階款,另創一型號來當入門款,
畢竟GF1這台經典機種機器打出一片天,知名度很高,
連我沒什麼研究相機的同事都會跟我講「你有沒有帶你的小女友」,
若以GF系列的高知名度當作進階機種或許能博得更多掌聲...
畢竟要能和C、N大廠的那個品牌印象較勁不容易...

當然也許Pana覺得GF的高知名度打頭陣當入門款剛好,
又要能有親民的價格才會做此選擇吧...
不過GX1可能必須重新建立知名度...(叫小男友有點牽強...畢竟不是BF1)

純屬閒聊...勿戰...
歡迎發表看法~~
good69 wrote:
謝謝你喜歡這個議題....(恕刪)

這麼晚還沒睡喔

的確,Pana家的策略是以超低價機身(GF2、GF3)引誘購買,然後便慢慢的跌入擴充鏡頭群的陷阱中,但目前出的新機、新鏡頭卻有不可預期的BUG存在,例如GX1若不作細部調整,其中高ISO抹銷細節的情況相信也是有人看到了,而目前兩隻已知的X鏡頭,搭載的Power O.I.S卻太過Power,在某些情況下反而會造成影像不清晰,這些Bug我都希望Pana家已經確定都沒問題後再推出產品,等待不是問題,買了之後被嫌棄才是最大的問題。

不過有BUG也不止Pana家,Sony A77當初傳出的災情也可見一斑,現在出的NEX7連他們自家人去試機之後也頗有微詞,相信這是各家急於出頭的結果。

不過現在各家各有利弊,好的很貴(例如Nex7、24za、X-Pro 1),便宜的被閹割很多功能(GF2、GF3),大片幅的DC失去可換鏡頭優勢換來優良畫質(G1X、X100),但不可否認的,M4/3陣營以外的新機,照片看起來真的是很猛很猛,不得不提24za,紫邊雖然嚴重,但其銳利的程度張張叫我驚呼連連,而Nikon 1的成像讓我覺得出外帶這隻也應該足夠了,

固然各家良性競爭不錯,但這個現象唯一的缺點是...出現了許多奇奇怪怪的片幅,片幅理當構不成任何問題,但這般情況看來,應該是進入以各種片幅試探市場,幾年後應該只會有幾個固定的片幅存活下來吧.......
good69 wrote:
最早由O家和P家開發...(恕刪)


不過CANON G1X的最大光圈只有2.8~望遠端5.8
類單常有的最近對焦1公分變成20公分
重量變到534 公克~續航力變250 張

商人是不是都串通好要避嫌

散景不就跟M43 14mm f2.5那顆差不多~大約人頭到肩榜最上面就像拍大頭照才有明顯散景
F2.8在室內也不足需要開高ISO來補

不過CANON是霸主~不能小看他

そんな装備で大丈夫か?呀~伊爹


そんな装備で大丈夫か? 呀~伊爹

巨爪召集人 wrote:
前兩隻已知的X鏡頭,搭載的Power O.I.S卻太過Power,在某些情況下反而會造成影像不清晰,...(恕刪)


請問這是在哪些況狀下會發生?

我最近才想買GX1 + X 14-42做為高山攝影紀錄用,高ISO我用不太到,O.I.S.有Bug我就無法容忍了,有些山是一輩子才去一次...
吉米3256 wrote:
請問這是在哪些況狀下...(恕刪)

印象有點模糊了,你可能要在01搜尋看看,保證是這個版的文章就是了,
我記得X45-175這隻在特定快門範圍會發生,以及X14-42的42端在特定快門範圍會發生,範圍在哪裡我就忘記了。
  • 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