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olymous 12/2.0到底比panasonic 14/2.5好在哪裡

olymous 12/2.0跟panasonic 14/2.5是M43目前唯二的廣角定焦鏡,
兩顆鏡頭焦段只差了2mm所以會被拿來比較,
重點是olymous 12/2.0比panasonic 14/2.5貴了5倍的價錢,
多2mm的廣度跟大了一級的光圈值得五倍的價差嗎?
今天拿兩顆鏡頭出去試鏡,
說真的回家照片看了半天,也許小弟眼拙吧,到底差在哪邊實在說不出所以然,
此時心情down到谷底,為什麼明明有14/2.5還要多花5倍的錢買12/2.0,
然而終於在一張照片中發現了最大的差異,olymous 12/2.0的邊角畫值大勝panasonic 14/2.5,
12/2.0
olymous 12/2.0到底比panasonic 14/2.5好在哪裡
olymous 12/2.0到底比panasonic 14/2.5好在哪裡
olymous 12/2.0到底比panasonic 14/2.5好在哪裡
14/2.5
olymous 12/2.0到底比panasonic 14/2.5好在哪裡
olymous 12/2.0到底比panasonic 14/2.5好在哪裡
olymous 12/2.0到底比panasonic 14/2.5好在哪裡
各位看倌,您看出來了嗎?
歡迎有12/2.0跟14/2.5的大大一起來分享12/2.0到底好在哪裡?
2011-12-16 21:58 發佈
lvin0128 wrote:
olymous 12...(恕刪)


太陽下M43的定焦鏡畫質都很高
就算用旅遊鏡也不錯

兩支鏡頭其實素質差不多

14mm f2.5
12mm f2.0

差別主要還是差在光圈
環境越暗,兩者畫質差越大
還有拍人的淺景深也是有差

價差很大,但選擇的是消費者
也能選中間價位的20mm f1.7、45mm f1.8、25mm f1.4
各有各的最大優點

主要還是大光圈很好用


不用蒐集七龍珠,健達出奇蛋,一次滿足你三個願望
塑膠鏡片用多->暗部色階變少,樹葉變色塊.
如果要色塊->寫生即可.
「独裁者は出現させる側により多くの責任がある。積極的に支持しなくても、黙って見ていれば同罪だ……」
雖然我也同意Olympus 12mm f2.0的畫質會比較好,
不過比邊角畫質, 拍平面或者是遠處風景, 確定邊角都在景深內, 準確性會更好.

挖洗不良中年 wrote:
確定邊角都在景深內, 準確性會更好...(恕刪)

都是用f5.6...不知這樣算景深內嗎?
lvin0128 wrote:
都是用f5.6...不知這樣算景深內嗎?

好奇的話, 可以用景深計算器算一下.

不過同樣是F5.6, 14mm那顆的景深會比較淺.
http://www.photozz.com/fizz/20931943.aspx

這裡有比較詳盡的比較可看

lvin0128 wrote:
然而終於在一張照片中發現了最大的差異,olymous 12/2.0的邊角畫值大勝panasonic 14/2.5,
12/2.0...(恕刪)



很好的試驗!
但樓主裁切的邊角處剛好是照片離相機的最近端,
有可能已經超出景深範圍了所以看來會比較糊,

建議再找一組拍遠景的來試試
不止是邊角畫質,連顏色都有很大的差異。

P這顆頭的綠色彩感覺就像是用油漆塗出來的。

其實不是OM貴,而是PANA便宜,就拿2017來說,高素質大光圈定焦
二手一萬塊有找,這般的超值,機身上以拿掉會增加成本的實體
功能鍵改成直覺式觸控,這些都是競爭力所在呀。

----------------------------------------------------------
論體積、重量
論質感、材質
論成像
論實用性
12mm都對得起這個價
光憑這顆頭,我對O記又是信心大增了。

要是愛拍室內多人聚餐、會議、展會、室外大景、建築物.........
都應該考慮帶一顆回家。

Nick Yang wrote:
不止是邊角畫質,連顏...(恕刪)


我倒是認為14mm f/2.5綠色的表現是因為搭配P家機身的關係...
搭O家機身就還不錯,數位相機時代機身的色彩管理對照片的顏色表現,
我認為大過於鏡頭

至於售價上,看看兩顆鏡頭的內容物:
Olympus M.ZD 12mm f/2.0 ---
8群11枚,包括1枚DSA,1枚非球面鏡,1枚Super HR,1枚ED
MSC對焦系統

Panasonic Lumix G 14mm f/2.5 ---
5群6枚,包括3枚非球面鏡

再加上生產上的工差精密度要求,Olympus的開價其實還蠻符合實際成本,
只是對消費者而言,這不是重點也不是他們想知道的,
就像前一陣子質疑X14-42mm為什麼是舊版14-42mm兩倍以上售價的聲音一樣,
消費者不會想要知道這些鏡頭的製造過程成本多少

與其說Pana太便宜,
倒不如說是Pana願意出像14mm f/2.5或20mm f/1.7這樣用數位修正來輔助的鏡頭,
以降低鏡頭的造價來壓低價格,反正他們的數位修正也不能關,
對一般使用者來說,可以輕鬆達到"低價與足夠的畫質"這樣的要求

對Olympus這樣的光學廠來說,也許這與他們的原則不符,
所以不願作這種事吧...(但還是與市場妥協推出像17mm f/2.8這樣的鏡頭)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