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我也要說 片幅與景深^○^"

因另一大樓"M4/3的淺景深" 我回文本是要大概提一下景深與散景是不同的..

但一不小心又提出一些自己對片幅為什麼影響景深的想法....且越打越多不知不覺,打了很多

可是都沒有人回應我打的內容是否合理,且也被蓋過很久了 = =" 現在已經20頁了


所以想說是不是可以在另外貼到這邊讓P家的人洗腦一下 (這樣我才甘心打麼久想要大家了解我的想法並幫我修正或反應問題或如果可以在我提出錯誤的地方拋磚引玉更好)


以下 同步於M4/3的淺景深 第10頁#97的發文 = ="



================



景"深" 清晰範圍 or range

"散"景. 磨糊的表現

當景深A固定時,並不能完全決定模糊的情況或表現B

例: 將景深A外的物體做移動

以上A不變,但B會變

所以A 不等於 B

散景跟光路行徑鏡片的角度與鏡片品質優劣可能有一定關係,但只是其一猜測

如果模糊程度與表現是主觀的,那就必須考慮到客觀,既然考慮到客觀就沒有一定標準好壞





另外,片幅大小,決定同距物於不同片幅內的比例或大小,當要表現同成像比例


就得改變焦距(此也為等效名詞所相關的),或是移動物距

而光圈除了與物距外一樣會影響景深外,另外也決定光路角度與位置而有透視的表現,




光圈固定下,將焦距改變,比如焦距拉遠,對焦物體隨之變近

景深隨之變淺

===========

來用眼睛當鏡頭來測試看看光圈固定下物距變動景深與散景表現:

怎樣玩? : 單眼注視指甲尖,從手臂伸長位置慢慢移動到眼前試看看,當你注視雙眼前指甲尖,是不是景深變的非常淺~ ok! 這時你已經引起別人異樣眼光了! 不是啦@@" 這是你可以用餘光感覺,焦外的表現非常的散了吧 , 這樣就不需要照片解釋了吧 >Q<")

那來用眼睛當鏡頭來測試看看光圈不同的表現:

(本人眼睛光圈大小是全自動曝光調配,所以不好實驗 = =, 說真的是可以但好像太傷眼了)


ps : 光圈大小跟眼睛瞳孔大小為差不多的東西,但眼睛瞳孔是隨著身體對眼睛看到的光線強弱自動放大或縮小

==================

上面提到會影響的有兩種[光圈與物距],(因焦距轉變物距,而焦距也被我列入光圈值的計算裡,且也改變虛體的物距)

而片幅的大小改變時影響到了什麼:


表示成像於感光件相對於片幅所佔比例改變,因為面積大片幅,可抓入更多的景,片幅小的就好像用原本大片幅的景做裁切一樣,但為了獲得一樣的比例大小(物件所佔面積A/感光元件大小A=物件所佔面積B/感光元件大小B),可以:


A. 移動物距使成像於感光元件的大小比例等效 (什麼! 你不能移山? 那往後退一點吧 )

但因先前所述 : 物距改變,景深跟著改變(應該是非線性比例),散景程度也會改變(應該是非線性比例),但景深與散景模糊表現方式還是不一樣的東西


B. 變更焦距使成像於感光元件的大小比例等效

但因先前所述 : 焦距轉變虛擬物距(物距其實沒改變但是是一樣道理,但是是透過光學原理改變影響),景深跟著改變(應該是非線性比例),散景程度也會改變(應該是非線性比例),但景深與散景模糊表現方式還是不一樣的東西



那為什麼片幅大家認為可以有較淺的景深?

其一解釋:

因為大片幅可以抓更多view (可拍較廣,比如說人與旁邊的樹)
片幅小點的只拍到人的全身樹被小片幅的邊給切掉了

假設我們要的是第二種只拍到人的結果,所以片幅大的可以做兩種事情來改變

1.人往前走(物距拉近)
2.變長焦(物距拉近) ps : FF假如要取得M43的景大小,就得將原本焦距X2

上面做的兩件事都讓物距變短了~ 物距改變,景深跟著改變 , 也因物距變近,景深相對變淺


所以在取得一樣的view時,大片幅是可以有較淺的景深 ,而我想這只是其一


其二解釋:

除了片幅焦距與物距還得把鏡後距跟光圈與光路角度比例等影響全部考慮進來吧~~ (但這些只是懷疑我也不會用推論的)


========================

我覺得片幅的單位成像密度與質量比大小重要,但單位密度與質量與取景大小相同時,大片幅等於可抓取更多細微資訊

(離題 ,講到片幅的成相品質了)

===================

所以焦長與光圈徑的比值跟物距才是真正影響景深吧 (上面的其二解釋的懷疑先排除的話),而個人認為物距近(或是透過長焦)最簡單也最容易使景深變淺

而光圈除了也影響景深外可另外使透視感增加 (這點也是用感覺想像的)

===================

但我注意到一件事情,就是長焦拍出來的圖片比短焦拍出來的焦平面面積廣,感覺焦平面被焦段影響了?

我洗澡的時候想了一下, 感覺應該是光路於鏡片的路線角度照成的,短焦取像角度大,所用的取像角度比如說使用了70度

長焦時成像範圍光路比如僅需使用到20度, 所以使光路修正為平行光路或沒完全修正為平行光路之成像,都較短焦好控制

所以長焦的焦平面是會比較好的~~


假如將鏡片曲率改成可變的,就是不等曲率(等曲率就是等R),來修正焦平面或是光線走向使到達感光元件時,不被鏡片彎曲角度影響,這樣可以保有較佳的平行光線進入吧 ....所以這時候非球面鏡片或是增加不同球面半徑的鏡片都可以來修正這樣的表現....



以上初稿是我邊想像邊用手機打的 ,因表達力與文法是我比較差的(平常不愛講話語文能力不好@@),後來一直有做一些修正,另外更希望大家可以看的懂

說真的我涉略不深但看過一些資訊(沒看透但有啟發),我是用半調子再講我認為的東西,有誤請指出學習

PS: 想像的內容,僅供參考 <================ ,

不過不管看的懂或看不懂,或錯誤的地方或誤人子弟的地方請不吝給點意見喔 ,因為手機真的打很久耶 ~ 雖然是自己亂來的觀念但給我建議這樣我以後也可以更自覺哪邊需注意並修正觀念,或說法~~ 拜託拜託
2011-09-04 12:06 發佈
文章關鍵字 景深 片幅

happyspirit wrote:
因另一大樓"M4/3...(恕刪)


給你

雖然我看不懂
不用蒐集七龍珠,健達出奇蛋,一次滿足你三個願望

kevin^^ wrote:
給你雖然我看不懂...(恕刪)



謝謝大大⊙﹏⊙,果然是卡在大家看不懂
我的基礎功 隨手拍出喜歡的照片^^
有圖說明應該會比較好理解~~
happyspirit wrote:
因另一大樓"M4/3...(恕刪)
給樓主一個讚
但希望有圖解
不然新手看不懂 XD
不得不給一個讚
明白的人應該不少
但像樓主這樣會寫出來的真沒幾個!!
為什麼篇幅大就可以得到更淺的景深,這一點我一直無法理解 = =(好像每一年都會有一兩週會想到這問題,但都無疾而終 = =)

因為腦袋的觀念 => 全幅50/1.4 跟 aps-c 30/1.4 差不多啊,就一個轉換的觀念而已,根深蒂固了,很難去理解 全幅50/1.4 景深比較淺 = =

有沒有什麼key point 比較好記的啊,不然總是記不住!
越來越多機器人,如何分辨,看他有沒有回覆別人文章即可!!!

yakerwebstudio wrote:
為什麼篇幅大就可以得...(恕刪)


keypoint就是:
鏡頭的光學表現,光線的拆射,都跟片幅都無關
50mm的鏡放進ff,apsc,m43也好,它的光學都不會變的
你的例子,實質就是50mm vs 30mm

小弟說一個簡單點的,
大片幅跟小片幅二個站一樣距離,一樣焦段,一樣光圈,
其實景深是一樣的,只是小片幅得到的是大片幅裁切下的視角.

如 FF跟M43,在一樣距離拍攝下,
m43用25mm拍,而ff可以用50mm拍出一模一樣視角透視感,
ff可用二倍的焦段拍出和m43一樣的視角透視,
主因是因為較長焦段所致,所以景深就比較淺.

為什麼我不說ff用跟m43同焦段但站近點拍,
因為拍攝距離改變了,透視感會變,
二者拍出的構圖是不一樣的.
要比較ff跟m43景深,不是用同一焦段比,
要用不同焦段比(x2),如此得的構圖透視感才是一樣的.

就像廣角鏡拍攝出的透視感不是說拿長焦退一些就能一樣的.
網路上找到的,個人覺得這篇寫得很好

http://jimmyyen.blogspot.com/2010/01/blog-post_3825.html

其實跟片幅及鏡頭的實體焦長都有關係~
  • 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