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圍響起一個聲音「M4/3的確電子性能很強,但怎麼也擺脫不了天生感光元件不夠大的限制,最終還是個DC,不是DSLR」「你沒看到M4/3機身跌幅超大超快嗎?GF1機身現在只要6千多就買得到了」請問,他這麼說有語病嗎?
它本來就沒有反光鏡~本來就不能稱為DSLR感光元件不夠大的限制~一 是淺景的表現不夠明顯二 高iso 會相對差一些淺景深 我覺得 這比不完那跟全片幅來比呢?這是相對的東西 不是絕對的高iso 如果你不開高iso那就沒差了你有需要淺景深 需要高iso那就買鏡後距長的apscm43的尺寸 換來的是輕薄的機身看你要甚麼?跌價大 那才好~這不好嗎?
bububull wrote:週圍響起一個聲音「M...(恕刪) 1.電子性能強的PANASONIC不是M4/32.感光元件不是不夠大 . . . 是沒有APS和FF大(各取所需囉)3.DSLR嚴格說來也是DC的一種4.機身跌幅超大超快這不是很好嗎?忍一陣子就有便宜很多的機身可以撿不好嗎?有沒有比較差. . . 我覺得是取決於個人對於器材的發揮度啦
1.不管是 "D"C 或是 "D"LSR 都脫不了Digital2.只要是 Digital 跌價都超快3. P家的 M4/3 跌超快是因為水貨因素 以及剛開始m43新系統定位 和 EVIL機的挑戰 過了兩年也許就穩定了(也許被淘汰了...難道你還記得10年前DC有什麼功能嗎?)4.想保值去買黃金土地,要拍照想那麼多幹麻?最後以Digital Image 來看,就是 電子 + 光學(鏡頭系統) 的組合,FF, APS-C, M4/3 定義的是電子感光元件 (CCD or CMOS, 光學進步很慢,而電子產品進步很快,尤其是CMOS) 尺寸大小而已,不代表pixel,而真正變成影像還要經過 A/D, DSP 以及軟體(韌體) 處理,一個500萬畫素的 APS-C 會比1800萬畫素的 m4/3 好嗎? 真正比較起來你願意花更多錢買500萬畫素的 APS-C 嗎? 過個五年也許給你一台中片幅的 Phase 相機你都嫌爛了. 以現階段來說,有可交換鏡頭的系統M4/3 or EVIL 出現,為何沒FF 或者中片幅的無反光鏡系統出現,也許就是因為 CMOS 進步太快了,廠商設計光學系統去迎合大感光元件,還不如想辦法在 DSP上下功夫,很快可以出新機種,質 & 量都能衝起來
我記得...有位攝影名人(映象中是cybercat)它網誌有提到大意是這樣有人跟他說 你拿13吋筆電吧 同樣價格你想要他有16吋的效能嗎?說完了以樓主的朋友論調 大概也還輪不到FF說話補充說明很多很多年前大家都覺得筆記型電腦要打電動很拼 效能很差 打電動還是要用桌上型啦(拍照還是要aps-c啦)大概五六年前的 at1 x700 x1600 打魔獸已經算是堪用了更不用提現在的 筆電裡面的 5730 5830也許M43走的太前面了
mema wrote:我記得...有位攝影...(恕刪) +1認同我在之前 就覺得m43算是把畫質跟體積結合得合理化的產品在MP3剛問世的時候 CD音質明顯好過MP3但後來mp3的發展卻遠遠超過碟片消費性電子來說要求方便的消費者是最大宗的很多高規格對於相機圈外人可能不是那麼必要有的人只是要方便然後有換鏡頭的fu 而已光圈快門也不懂但是這種人很多對廠商來說搶相機圈子的客人 是擂台上的角力搶圈外的生意 是擂台賽的門票
要拍好照片不是只有Sensor.拍照是一堆條件的組合, 只在Sensor裡打轉, 那只是隨著行銷人員的點子起舞而已!單Sensor就可決定景深嗎? 不用考慮鏡頭嗎? 隔壁很貴的L牌好像都不太強調高ISO, 反而很強調大光圈!有很多按紐轉盤重要嗎? 其實用熟最重要.其實到最後你會發現, 被拍的才是主角, 其他的都只是會被淘汰的器材.東西買了用就對, 沒有十全十美的東西, 了解它的特性, 善用他的長處, 避掉它的弱點, 這樣就好了. 不然錢多, 所有的都買回家就好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