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兩篇:新機入手Panasonic LUMIX G2 M4/3系統單眼相機(1)-外觀
Panasonic G2 錄製短片實戰心得
這是在大安森林公園新生南路側入口拍的,當時是太陽高照的狀況下:
F5.6, 1/100", ISO100, 42mm(等效35底片機的84mm), 自動白平衡, jpg直出

綠色確實是偏濃,而且從地面上的反光看不出豔陽高照的那種感覺
第2張是先用白平衡板(晶晶板)在相同條件下拍的

感覺比較翠綠,地面的反光也確實呈現那種豔陽高照的高反差
再來是自己工作中的作品,我的工作是貼AR鍍膜,大多會把施工前後拍下來最比對用,特別是AR鍍膜呈現的是一種消光黑色澤,自動白平衡模式下常常會因此造成整個畫面的色偏,所以必須使用手動白平衡來固定住參數,這樣比較起來比較真實。
以下是相同物體在3種不同模式拍出的感覺
F3.5, 1/25", ISO100, 14mm((等效35底片機的28mm), 自動白平衡, jpg直出

因為光源採暖色系光源,原本相機的烤漆應該是略帶橘黃色,現在看起來變成金黃色了
相同條件下改成用白平衡板手動白平衡

這張不用講大家都知道偏綠了,原因後面會再說明
這張是拿第上一張照片透過CS色彩平衡後的結果,結果這張最接近實際的色彩感覺

這張是在室內光源下,三波長燈管+暖色系螺旋燈泡拍的:
F3.5, 1/5", ISO100, 14mm((等效35底片機的28mm), 自動白平衡, jpg直出

可以直接從照片中感覺出來採用暖色系光源,背景牆面變成乳白色偏黃了
同樣一張照片透過CS校正後,就非常接近實際的色彩了,牆面也恢復原本該有的顏色了

這張是貼好AR鍍膜後只用白平衡板校正jpg直出,因為AR鍍膜佔整個相片面積近30%,所以很容易因此讓自動白平衡韌體判讀失誤,結果就是色偏誤差更大,所以只能用手動的方式鎖定住白平衡,這張還是有點些微偏綠和偏黃

這次的拍攝主角才是讓我找出真正解決方案的最大功臣-用粉久的無線滑鼠,怎麼說呢,為了解決偏黃的問題,拍這張時把所有暖色系燈泡關閉,用兩盞6500白光螺旋燈泡來拍攝,看最後的差異
F3.6, 1/20", ISO100, 15mm((等效35底片機的30mm), 自動白平衡, jpg直出

瞎米,用6500K冷光白平衡下竟然還會些微偏黃
那用白平衡板試看看好了

結論是一整個偏綠
最後一張開閃光燈用自動白平衡的方式,6500K冷光當作輔助光源

結果顏色表現最正確
原來光源和白平衡板就出問題了,難怪怎麼校正都有問題,都還要再跑一次CS才能得到比較正確的色彩。
結論:
1. 自動白平衡在攝影模式下會隨著環境光源而改變,樹蔭下的光源帶綠光,所以自動白平衡後會偏綠,暖色系光源偏黃,自動白平衡後照片偏黃,這部份可能要等Panasonic出韌體更新後看會不會改善,懂日文的網友還請幫忙到日本Panasonic網站多反映一下這種狀況,這樣原廠才會快點出更新版韌體
2. 市售白平衡板的材質參差不齊,最好當場校正後試拍看看,我買的是便宜貨,校正後還是會微微偏綠,還要進CS綠色-3藍色+1才會剛好
3. 光源如果色溫和顏色都是攝影專用的話,問題就解決掉大半了,棚燈和閃燈大多是5500K日光色,這種狀況下就算用自動白平衡還是很準
PS. 為了提昇工作時效,又要準備一筆預算買棚燈和閃燈了,也順便去店家看看有沒有不錯的白平衡板
本文同步發表在我的部落格中
http://nathan5588.pixnet.net/blog/post/11130920
你們使用的經驗和參數如何?可以的話大家可以多分享你們怎麼白平衡色彩最準,市售白平衡鏡頭蓋效果準嗎?你們搭配的哪一款棚燈或閃燈?和照出來的效果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