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nasonic GF-1 真的很讚

Olympus 先前因應數位特性,所開發打造的4/3系統,我沒有注意太多,因為我已經是Nikon user 了,有一台老機身D70還有一些鏡頭,但自從M4/3首款產品- EP-1 出現之後,情況似乎就有些改變,因為就外型來說,著實是一款很有魅力的機器,小巧、亮眼、高畫質、可換鏡頭,真想弄來玩玩。

經過一段時日之後,Olympus、Panasonic幾款機器都熱賣,M4/3 系統逐漸擺脫只是玩具的看法,最近聽說Sigma 著手替這個系統開發鏡頭,正好和我期待的接近,如果有更多的廠商加入這陣營,把名單攤開來看,像是沒有鏡頭包袱,卻在CCD 技術以及傳統底片色彩有獨到之處的富士,最近積弱不振的柯達(同為美國品牌的Motorola 靠著Android 最近大有一舉回到戰局之勢,柯達有CCD 技術,以往使用他牌機身,改投M4/3 我感覺應該不需要什麼掙扎)、機身不強勢的韓系以其其他鏡頭專業廠Tokina、Tamron、Zeiss 等等... 一大堆啦,如果都來玩,可就熱鬧了。

(Ricoh 自己開發了GXR系列,看起來不會參加了,有點可惜)

剛剛順手查了一下,FourThirds 陣營,果然有這幾家被我矇中,哈哈。

(看看當初M4/3 發表時癮科技的報導- "重大新聞:Olympus 和 Panasonic 發表 Micro Four Thirds 規格",可知並不是所有人都看好的)

這週末我跟同事Chris 借了他尾牙摸到的大獎Panasonic GF-1來玩玩,拿到機器時,Chris 跟我說,20mm f1.7是他 "另外" 買的鏡頭,果然吧,哈哈~

大家一定會想買的啊,可以交換鏡頭的相機就是好玩啊





用了一個週末,說說我的感想好了:

- 操作簡單、介面不難懂

像是小DC一樣,大部分的功能就能簡單就搞懂,本來不知道在 "M"模式下,光圈怎嘛調整,翻一下說明書,也就知道了

- 體積真的很小
Size Does Matter !!
省下了反光鏡、五菱鏡、縮小鏡頭接環,可讓機身變小,但實際是多小呢? 要摸了才知道。不得了啊!真的很小!跟小DC 一樣大小,不僅如此,鏡頭也小! 真的好帶多了

拿14-45 (換算是28-90mm ) 跟我的24-70相比... 體積重量差一大截,就算比光圈差不多的AF-S 18-70mm或是一樣從28mm 起跳的鏡頭都一樣,鏡頭就是小巧迷你,超可愛的



另一支20mm f1.7 隨便也比我的50mm f1.8也小了一號 (換算一個40mm、一個50mm,就當做焦段差不多吧)

- 畫質不錯、可以錄影

錄影我就沒試了,不過,我覺得至少GF-1 電子部分表現不錯,對焦速度/寧靜度、白平衡、畫質,都沒問題,看不出來這台小小機器,表現真的夠強














(原圖未修JPG直出,直接上傳Flickr,而且我覺得只要在機身中,透過白平衡跟曝光補償,就可以很準)

我並沒有用很嚴謹的測試來看待他,不過一個週末,玩了一下,無疑是很讚的機器,就要把機器還給Chris,真的是不想還了...
2010-03-08 21:56 發佈
文章關鍵字 Panasonic GF-1
我也期待之後有更多的鏡頭製造廠加入m43的行列~~
那張圖上的廠商名單都是要開發M4/3系統的嗎?
超期待的呀~!竟然還有富士~!真是意外~!
這就是為什麼之前會傳 Fujifilm 繼 S5pro 之後,會出 m43 機的傳聞,甚至還有假圖.....
目前 43 聯盟裡就剩下 Fujifilm 與 Sanyo 毫無動靜了。
對於 Fujifilm,我也很期待.......快出吧!!
WeGo wrote:
那張圖上的廠商名單都是要開發M4/3系統的嗎?
超期待的呀~!竟然還有富士~!真是意外~!


那些只是加盟4/3的廠商而已,與M4/3無關。
富士原本就是APS-C與4/3兩邊都參加,為自己留後路?
kanako0605 wrote:
那些只是加盟4/3的廠商而已,與M4/3無關。
富士原本就是APS-C與4/3兩邊都參加,為自己留後路?


只是想知道兩邊到底都在搞什麼而已吧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