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經許可轉貼kangning兄的文章,全文無修改。
M4/3一片欣欣向榮,不過這個系統的微距作品卻少的可怜,多數為小品級別,有机會測試GH1和徠卡45微,就幫忙把M4/3的這個短板彌補上吧。
前言
依据個人推測,未來攝影器材的發展方向是全幅和M4/3可換鏡頭DC兩方面。前者大家應該不會有什麼怀疑,而M4/3系統還非常年輕,很多人都為他的前途擔憂,所以真正能大踏步跟進的愛好者並不多,微距愛好者更是寥寥無几。
對松下在電子方面的實力我從來都不曾質疑過,收購三洋后,松下已經成為日本第一的電子大鱷,加上他的頂級鏡頭有徠卡的協助,也就解除了光學上的難題,以電子性能彌補光學缺陷,在今后應該會更多的被利用到,如鏡頭畸變糾正、暗角消除、動態范圍增加等,松下在這些方面無疑走到了前面。
GH1我認為是M4/3系統里最具誠意的一款机器,外型相對單反時尚,而對比其他M4/3的机器則低調很多,但作為G1的加強版發售的地區也不多導致用戶群很單薄。
dpreview給予GH1相當高的評价,這部机強化了前身G1的很多不足,比如攝像和高感效果,並且換裝了松下最新銳的總像素1397W的LiveMOS傳感器,因為傳感器本身比成像圈要更大些(這個設計理念直接脫胎于稍早的LX3)在3:2和16:9的比例下,依然可以做到損失最小像素轉化畫幅比例拍攝。
徠卡45微這顆鏡頭看到實物第一感覺就是“太小巧了!”,超乎想像的小,完全符合M4/3的理念。而且鏡頭做到了內對焦,加載鏡頭防抖功能,鏡頭對焦距離選擇等,皆為一支頂級微距鏡頭所真正需要的,真是佩服徠卡的鏡頭設計!
鏡頭小巧並且內對焦帶來的意外好處就是,即使在1:1(等效2:1)的放大比時,內閃依然不會造成任何陰影,雖然M4/3現在也沒有發布微距專用閃光燈,但是內閃+柔光罩的組合我想絕對可以應付90%以上的場合,下面的樣片就是內閃+柔光罩拍攝的,完全沒有用到環閃。
兩張對比圖,GH1(含電池)+徠卡45微的總重量尚不夠尼康105VR一支微距鏡頭的重量:


鏡頭特寫:


這樣進行微距攝影在几年前還只能是個夢:

真真正正的原生1:1放大比,等效全幅2:1放大比,配合M4/3的大景深,微距攝影時優勢巨大:

其他請自底下連結觀看:
http://www.four-thirds.cn/forum/thread-137707-1-1.html
連結裡面有跟5D2+百微和D700+105VR的比較圖。
後面回覆也有貼人像,真是滿不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