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弟有一點小疑問, 想求各位大哥大俠解疑~
一般來說, 看到的相機的照片尺寸, 比如4/3傳感器的相機, 照片尺寸從4:3轉換到3:2的話, 機內處理方式等于是將原來4:3的照片進行剪裁一下, 比如GF1的話, 其照片尺寸是這樣的: [4:3] 4000 x 3000; [3:2] 4000 x 2672. 這個樣子就狠好理解.
再看一下GH1的情況: [4:3] 4000×3000; [3:2] 4128×2752; [16:9] 4352×2448. 我狠好奇的是, 橫向象素點最多可以達到4352, 而縱向象素點就更難理解了, 比如3:2的時候, 使用的只是4:3的傳感器的中間一部分, 而象素卻可以達到2752這麽高? 而16:9時的2448想來就更是誇張. 那麽我狠好奇的是: 1, 在4:3照片設置時, 是否可以表示照片尺寸可以遠遠超過4000x3000呢? 而4:3的照片格式只是使用了傳感器上象素點的一部分而已呢? 2, 如果橫向做到了4352的象素點(縱向可能更是狠離譜?), 那麽只用到4000的象素點的4:3的照片時是否畫質會不如原來那種傳感器(GF1或EP1的那種)呢(在科技差距不大的情況下同尺寸傳感器象素點越多畫質越差貌似是共識)?
另外附加一些資料: G1和GF1是相同的live mos: 總像素數 1310萬, 有效像素 1210萬; GH1的live mos: 總像素 1400萬像素, 有效像素 1210萬像素(這個也狠奇怪既然最高象素只有1210萬的話那麽似乎4000x3000是差不多沒錯吧, 那麽4352的橫向象素又是如何做出來的呢? 難道是通過處理器"插值"出來的嗎?).
PS: 照片感覺上GF1或是G1畫面比較銳利, 但卻也比較生硬, GH1比較軟, 立體感狠好, 噪音方面GH1也是比較好一些.
就是CMOS搞的比成像圈大一點
GH1在16:9的廣度才是28MM
G1在16:9只有等於30MM因為是用才切的方式
GH1畫質高ISO真的都很不錯
資料來源
DPRIVEW-GH1
http://panysgood.blogspot.com/
不同長寬比的矩形都在同一個外接圓上, 各種長寬比的對角線視角是一樣的.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50&t=1304140&p=1#15816142#15816142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