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

[請問]該如何解讀DXO網站的數據?

http://www.dxomark.com/About/In-depth-measurements/Measuring-sensors-using-RAW-and-testing-lenses-on-cameras
有加料的RAW會試圖還原成原始資料,沒辦法的在評測中會標註提醒使用者

"Pre-cooked" RAW?
Certain manufacturers embed a small part of the processing directly in the sensor, which means that some degree of processing occurs before the RAW image is sent to the RAW converter. In this case, measurements for these "pre-cooked" RAW images can be biased by this processing.

To avoid any potential impact on our measurements, DxOMark always tests all cameras to detect any pre-processing of RAW images. A processed or pre-cooked RAW image has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from a genuinely unprocessed image. To some extent, these characteristics enable us to walk back the processing and reconstruct the original image to perform unbiased measurements, and we always inform the user about models with embedded pre-processing


kanako0605 wrote:
若DXO有註明GM1...(恕刪)
Willien Chen wrote:
就跟早年S家一直賣不過C家,但是S家人總愛拿出DXO的數據來證明自己的感光原件是最好的安慰自己

C家的感光原件測出來一定都比S家出的爛,但是市場銷售卻又完全不是這回事..可能大家都是木眼吧

不然照DXO的數據來看,再加上S的外星科技...S早就統一整個攝影界了...

機身畫質好不一定銷售就會好,

事實上一般消費者並沒有非常重視畫質,
真得要考慮機身畫質時,
很多人也只會用片幅大小來判斷。

品牌形象/操控性/鏡頭群/色彩設定都會影響銷售。

至少用DXO的數據來判斷畫質,
比用銷量來判斷準多了
mywang wrote:
有加料的RAW會試圖還原成原始資料,沒辦法的在評測中會標註提醒使用者


謝謝,原來有這動作。

發言又出現了~~XD

DXO只針對RAW檔去解讀,對於拍JPEG的人,可能去參考其他網站有實拍圖自己可以判斷。
例如:DPreview有實拍RAW檔與JPG檔,可以自己來分辨哪個是自己所喜好的。

SONY官方宣稱A7S的動態範圍高達15.3 eV。但DXO評測出來好像不是這回事,是SONY太誇大還是DXO測的不準呢? A7S跟A7/A7R比較,反而A7S最高的動態範圍都還輸這兩台。
kanako0605 wrote:
SONY官方宣稱A7S的動態範圍高達15.3 eV。但DXO評測出來好像不是這回事,是SONY太誇大還是DXO測的不準呢? A7S跟A7/A7R比較,反而A7S最高的動態範圍都還輸這兩台。


這就跟有些人覺得RX100M3的iso可用6400
但實際上每個人所倚靠的標準不同
他覺得RX100M3可以用到6400,但我覺得800~1600就極限了
相同的在M43上也可以看到相同的論調
這樣相比之下的基準點混亂,A7s也許就是原廠的標準
然而DXO評測無法正確說明也許會令一些人覺得有爭議
但實際量化出數字也給了一些數據來相佐
以小弟由DC,M43,APSC,FF都有玩到來看DXO的評測
個人是覺得相去不遠,可以知道這些相機能力上的差異
以現階段縮圖可用iso來看M43是夠用
但若想要滿足不縮圖高iso能力的話勢必要上大片幅
體積與畫質之間只是種選擇罷了
地圖上的流浪者 wrote:
my大對DXO的...(恕刪)


說到dxo的解raw軟體,最近好像有免費下載,到7/1前,大家可以去搜尋一下

這樓看下來挺有收穫,數位時代的iso特性真的挺混亂的,一種廠商一種特性,不過反正對使用者而言,該用的時候還是得用啊。
https://www.flickr.com/photos/roxsoul/
aztec1234 wrote:
然後GM1的測試,D...(恕刪)


還是一樣回答。
DXO的測試本來就該用同一套標準來測試,才能對得起他合作的廠商。
他無義務對你提出的相機問題負責或做任何改變。

cdx wrote:
請問,該如何解讀DX...(恕刪)

樓主的問題是:該如何解讀DXO網站的數據?

只要是喜歡的廠牌機型,評測數據勝過他牌或其他機型,那...DXO的數據就是準確且真實的。

反之,只要自己喜歡的品牌機型數據輸了,那...DXO的數據就是"看看就好,認真你就輸了"。

以上原則,在01幾乎是鐵律。
大家都好專業,我只有個人經驗可以分享,各位參考就好:

DXO個人認為算是相對科學的一個測試網站,但不代表他是權威。比如說,我就絕對不看ISO那項,因為依照他測試的方法,D800E高感度超強!但是實際上,有人會拿D800E來拍低光嗎?我曾把D4以及D800E的RAW抓來研究,D800E可以靠"抹"來得到還堪用的畫質,但是實際上跟D4比起來就是不自然、油畫感重,然而這在DXO的分數上是看不出來的。

還有一個我不看的是SNR值。D700的SNR一路都高於D610,但是實際上在高感度之下D700卻占不了任何便宜;另一個例子是GH2/D300,當初買了GH2就發現似乎高感度RAW比D300"好處理",略抹一下就堪用了,反觀D300只要一動曝光,畫質便快速下降,需要特別調整。但是根據DXO的數據,D300的高感比GH2優秀,這又該怎麼說呢?

DXO也許用科學以及儀器量化了測量,但是回歸到最後照片還是給人看的,讀者也要有判斷的能力。我個人現在已經不太看sensor比較,因為變數太多很難客觀。反而是鏡頭測試還不錯,一開field map色散銳利一目瞭然。

wazer wrote:
大家都好專業,我只有...(恕刪)

太棒了!終於又出現另一個不同的聲音了!
話說GH2能和D300同台也實在是它的光榮~

widther wrote:
只要是喜歡的廠牌機型,評測數據勝過他牌或其他機型,那...DXO的數據就是準確且真實的。

反之,只要自己喜歡的品牌機型數據輸了,那...DXO的數據就是"看看就好,認真你就輸了"。
..(恕刪)

你不要這麼中肯行不行~
  • 1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4)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