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

Panasonic S1/S1R蓋大樓

tyf000 wrote:
我覺得松下的產品企劃...(恕刪)

現階段看來目前的產品線的確有向Sony看齊的趨勢
但是松下也說未來會發布10顆新鏡,目前才出了兩顆鏡頭,未來的新鏡會不會有便宜又好用這個例子很難說
然後M4/3現在也在衝旗艦產品線,我想肯定是之前一堆人嫌低階機、中階機畫質性能不好有關

GF1確實創造出前所未有的熱潮,但別忘了GF2這個失敗的例子,拿掉實體按鈕全靠觸控,搭的14mm畫質又沒有20mm好,高ISO還和GF1一樣,也難怪一堆人在喊話要出更專業點的機子,所以也就有GX系列的誕生
現在想靠GF1策略成功打入全片幅市場,不是不可以,但是如果這個新機的整體表現不如前代,那麼恐怕又會重蹈GF2的覆轍
如果是像A7Ⅲ那個例子,或許成功率會變高一些,但未來的事沒人敢保證
地圖上的流浪者 worte:
現階段看來目前的產品...(恕刪)


或許是萊卡寧願曲高和寡? 所以不希望有高度合作的松下自己把身價拉低?

只好冀望擅於推出便宜大碗的bigma了?


ƒ/1.4 50.0 mm 1/100 5000



ƒ/2.2 50.0 mm 1/500 6400



ƒ/1.4 50.0 mm 1/320 3200



ƒ/1.4 50.0 mm 1/60 640
tyf000 wrote:
我覺得松下的產品企劃...(恕刪)


雖然認同您的想法,但是當初買GF1+20mm的一推人,現在都改買照像手機了,看看N10+、S10+、XPERIA 1、P30PRO,每一台的定價都比入門M43 KIT貴許多,每一台手機都主打拍照,如果不放大圖,靠著手機軟體後製,小圖照片發fb、ig也足以,時代已經改變了。

反而繼續留在m43、繼續堅持揹著相機的,都已經走向專業化,也難怪松下近年會朝專業化發展。要不然GF10+20mm或15mm,比起當年GF1更輕便,性能也更好,但反映在銷量,松下是很清楚的。
M50系列依然是賣最好的產品線

GF系列也是

但能不能賺錢,我猜想就算是清庫存的m50,依然很難賺

tyf000 wrote:
新系統最需要的是大量便宜的鏡頭,結果它首發就出這種堆料到頂的旗艦產品.....


關於這點我倒是有不同的看法, 因為松下要跨入全幅這個已經被CNS霸佔已久的市場, 要能夠切入一開始一定要在相機性能或成像品質上有話題性, 畢竟媒體一定會特別關注這個生力軍, 如果一開始出的鏡頭素質太差, 被各大媒體評測後接下來在網路上搜尋看到的文章會很慘, 也會讓大家一開始就直接給松下全幅貼上負評的標籤 , 若是以這樣開場之後恐怕很難生存了 ...

所以目前我覺得它們策略算是成功的, 因為現在媒體的相關評測至少都一置推薦一個特點, 就是超優的照片畫質和銳利度 ! (雖然一開始開價不美麗, 不過松下的傳統大家都知道的 XD)
ncume wrote:
有多少網友拿到機子了...(恕刪)

又有一台無反全幅要誕生了 S1H 主要是錄影 多了6k 24p 加入風扇其他跟S1一樣
我看松下根本完全沒有聽取主流的攝影師的意見,至少日本的攝影師不喜歡用那麼重的相機/攝錄機。

S1功能上是不錯的,色彩科學也很強。但是不少專業的攝錄師跟我說,暫時還是卻步了。原因與S家比起來重量太重了,對焦能力還是差很多還有就是維修服務太差了。

他們的市場營銷對象似乎針對了准工業級的用家,但是在日本國外的維修和售後服務好像完全跟不上。
ichmak wrote:
我看松下根本完全沒有...(恕刪)


全世界都不喜歡重的相機

都喜歡越輕便越好,功能堪用就好,頂規也沒用,畢竟大多數都是攝影兼”錄影”,都用不到!

至少CANON跟SONY打這牌打很久,也賺了很多錢,代表這也是對的選擇

但難得推出與眾不同之處的相機兼攝影機,讓市場更多元也是好事

不論他它到底會不會大賣,反正都是消費者賺到,逼另外兩家會擠更多牙膏出來賣!
Panasonic S1R+Sigma 35mmF1.2 DG ND





  • 2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