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網站的屬性會不會因為贊助商而有某些調整就不得而知了,
這些測試的數據化以他們的標準為主,當然啦買了相機到底這些數據有沒有意義
就看個人解讀了,有些人是跑分控,買了一個東西總是要有些跑分來顯示自己買的東西比別人來的好
就跟早年S家一直賣不過C家,但是S家人總愛拿出DXO的數據來證明自己的感光原件是最好的安慰自己
C家的感光原件測出來一定都比S家出的爛,但是市場銷售卻又完全不是這回事..可能大家都是木眼吧
不然照DXO的數據來看,再加上S的外星科技...S早就統一整個攝影界了...
其實這些數據對於拍照的人到底有沒有用,自己應該都最清楚,當然對於選機身可能可以當參考,
只是
使用者拿了DXO得分高的機身,拍不好只能怪自己,因為機器是最好的,拍不出好照片都是自己的錯
相機廠作了DXO得分高的機身,賣不好只能怪自己,因為機器是最好的,賣不出好的銷售量都是自己
當然啦...個人是屬於使用者,我寧可拿一台得分爛一點的機身...拍不好我還可以牽拖機身的問題
AKG K240mk2 /K240s /K240DF /K240m /K240
mywang wrote:
採用同樣測試方式的某...(恕刪)
1.關於動態範圍測試
http://youtu.be/k-hqzw5MEa8
這個影片好久以前了 我想很多人應該都看過或貼過 實在不想再重複..
2.之後的一起回應好了
關於色彩位元深度 我目前的了解是 假設8bit的RGB資料 就是RGB三個原色各有2的8次方=256階
256x256x256=16777216
約為1677萬色 也就是一般人螢幕可以顯示的總色階數
一般相機raw檔有14bit 等於是有更高的"精度"資料 可以把更多高光或暗部快消失部分的資料
往8bit還原回來 這也是大家覺得raw檔重要的原因 可編輯的範圍更大 色彩細膩度也更好
先不說低差歐那個有點矛盾又神秘的解說 說實話我真看不太懂 也許因為我不是專業韌體程式人員
但就一般看到的資訊跟知識作常識判斷 還真覺得 可能只有超專業人士才有辦法理解
為何色彩位元深度是會有"小數點"的?
這表示 他的位元深度已經不是用一個範圍內的"分階數精度"來計算?
而是基於一個標準下 往上加乘的計算? 那標準是啥?
既然已經不是一樣的東西了 為啥還要叫色彩位元深度?
總之各種無法理解
更不要說一堆人說是直接測試raw檔什麼的
CMOS得到的資料也不就是grgb排列的單色資料還原 每家廠商解raw的方式也都不一樣
包括第三廠商 LR, captureone, arc 等等 解出來都不一樣
低差歐充其量也不過是其中一個第三廠商而已
還有人說廠商測試軟體都低差歐寫的 根據在哪?
低差歐的軟體解raw 有辦法跟各廠商的相機拍出來的一樣嗎?
更不要說 假設要測試相機的話 理論上一個嚴謹的測試 是要用一樣的鏡頭來測試
因為每顆鏡頭的動態範圍 色彩還原跟呈現等等 都不一樣
該網站的機身資料裡面 有註明是用哪顆鏡頭了嗎?
還是又是 "單純只測試raw" 那raw是怎麼測試的?
他的說明上依然是寫說 是透過光學鏡頭得來的資料 但鏡頭的基準都不同 要如何當標準?
總之 太多地方可以吐槽 懶得打了
還是回歸那句 喜歡的人就盡信吧
開心就好
但對我來說 如果想更了解手上工具的功能的情況 我覺得這資料參考性實在太低了
icekaolb wrote:
補充一下SONY用了...(恕刪)
shinegg123 wrote:
還有人說廠商測試軟體都低差歐寫的 根據在哪?
http://www.dxo.com/intl/image-quality-evaluation/customers
以上是DXO lab 自己放在網站上的客戶....

aztec1234 wrote:
前面說明DXO那些東...(恕刪)
你的文章給人的感覺已經不是懷疑,而是暗指有問題。
你提出了一堆疑問,但這疑問也包括你不懂或無法理解之事。
那是否應該弄懂,搞清楚了。再來說?
我並非說不能懷疑,但未弄清楚前,語帶保留比較好。
就光以你提出的GM1來說吧,DXO在不熟習GM1時,當然以他自己的一套標準來測試。
事後有人提出問題所在,他也作了相對應的措施。
請問DXO的做法有何錯誤?
講白一點,DXO的測試本來就該用同一套標準來測試,才能對得起他合作的廠商不是嗎?
如果她為幫GM1平反而微調其測試手法或標準,那是否其他機型也可比照辦理?
到時又會有一堆獨厚哪廠商或機型的抱怨聲音出來?
此點你有考慮過嗎?
shinegg123 wrote:
1.關於動態範圍測試
http://youtu.be/k-hqzw5MEa8
這個影片好久以前了 我想很多人應該都看過或貼過 實在不想再重複..
誰說色彩位元深度一定是8bit?你認為自然界只有2^8*2^8*2^8種色彩嗎?
現在好一點的相機RAW檔都有14BIT了,在光照足夠,低ISO的條件下,每個色頻解
析超過8bit是有機會的,所以總COLOR DEPTH是有可能超過24BIT的,再提醒你這
是RAW檔的潛力,並不表示你的螢幕可以顯示出來,至於色彩位元深度有小數點,這
簡單到我不想解釋了
2.之後的一起回應好了
關於色彩位元深度 我目前的了解是 假設8bit的RGB資料 就是RGB三個原色各有2的8次方=256階
256x256x256=16777216
約為1677萬色 也就是一般人螢幕可以顯示的總色階數
一般相機raw檔有14bit 等於是有更高的"精度"資料 可以把更多高光或暗部快消失部分的資料
往8bit還原回來 這也是大家覺得raw檔重要的原因 可編輯的範圍更大 色彩細膩度也更好
先不說低差歐那個有點矛盾又神秘的解說 說實話我真看不太懂 也許因為我不是專業韌體程式人員
但就一般看到的資訊跟知識作常識判斷 還真覺得 可能只有超專業人士才有辦法理解
為何色彩位元深度是會有"小數點"的?
這表示 他的位元深度已經不是用一個範圍內的"分階數精度"來計算?
而是基於一個標準下 往上加乘的計算? 那標準是啥?
既然已經不是一樣的東西了 為啥還要叫色彩位元深度?
總之各種無法理解
DXO自己就已經寫得很清楚了,他們只分析RAW的原始數據,不同廠商解RAW出來影像不同,那是
大家對影像不同處理方式,他們不會去評這些,但感光元件的最大潛力就那樣子不會變
http://www.dxomark.com/About/In-depth-measurements/Measuring-sensors-using-RAW-and-testing-lenses-on-cameras/Why-use-RAW-for-measurements
更不要說一堆人說是直接測試raw檔什麼的
CMOS得到的資料也不就是grgb排列的單色資料還原 每家廠商解raw的方式也都不一樣
包括第三廠商 LR, captureone, arc 等等 解出來都不一樣
低差歐充其量也不過是其中一個第三廠商而已
還有人說廠商測試軟體都低差歐寫的 根據在哪?
低差歐的軟體解raw 有辦法跟各廠商的相機拍出來的一樣嗎?
那我反問一下好了,若是用不同的鏡頭測同一個SENSOR,用DXO的方式測動態範圍和色彩深度結
果會不一樣嗎?另外你又怎麼知道他們沒用一樣的鏡頭,甚至是特規的鏡頭?
更不要說 假設要測試相機的話 理論上一個嚴謹的測試 是要用一樣的鏡頭來測試
因為每顆鏡頭的動態範圍 色彩還原跟呈現等等 都不一樣
該網站的機身資料裡面 有註明是用哪顆鏡頭了嗎?
還是又是 "單純只測試raw" 那raw是怎麼測試的?
他的說明上依然是寫說 是透過光學鏡頭得來的資料 但鏡頭的基準都不同 要如何當標準?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