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

【採訪】Panasonic Lumix DMC-GX7‧超越前作 規格大躍進


collective wrote:
全屏放大 3X 4X...(恕刪)


感謝回覆喔!^^
售價1W出頭的DMC-ZS30用了五軸混合式防手震系統,看01的評測效果令人驚艷,

結果更高階貴了好幾倍的GX7卻沒用上,是怕賣得太好下一代沒人要買嗎!!??

這樣刻意留一手未免也太明顯了吧!?

若是五軸式防手震只用在旗艦機,規格不下放也就認了...,

但是看到初階的旅遊機都有此功能的話,心中難免不是滋味...!

"謝謝 慢走 不送"我自己說,省得被別人酸,反正會買的人一樣去搶,不差我一個;

偏偏又不愛O家E-P5高聳突出的外接景觀窗,F家色彩OK但防手震技術還有段差距,

看來手持夜拍or長焦距成功率高,又輕便隨身可攜帶,畫質可接受的機種...得再等等;

若GX7有等同DMC-ZS30的五軸混合式防手震系統,還有啥好考慮的!?



fxben wrote:
售價1W出頭的DMC...(恕刪)


可能您把問題想的太簡單了....

小DC的片幅小,本來就比較好去做這些防震措施,這也是為何DC玩到翻,單眼微單很慢才有

來談談M4/3陣營的另一個夥伴O家的防震吧...有5軸防震...多久以前的事?? 2011年底2012年初

以前的O家機身防震,跟現在的Mega OIS有的拼,大概就3級吧,也是後來才有5軸的防震的

現在可能會覺得,GX7只有三軸防震很"落漆"重點是這個算是P很大的一步,

現在也只有P家有做到機身防震,鏡頭也有防震能力的系統.....

可以在廣角與望遠之間達到互補,也未嘗不是壞事

況且P家長焦鏡都有防手震的能力...很差?? 用上長焦的Mega OIS效果不比機身五軸防震效果差

另外...拿DC跟微單比..真的有點拿XX比雞腿

小DC很早就能錄影...單眼微單晚了幾年....

小DC很早就有對比對焦...單眼晚了幾年

如果小DC就能滿足你..那只能說您很幸福....根本不用多花錢去追求甚麼
AKG K240mk2 /K240s /K240DF /K240m /K240

Willien Chen wrote:可能您把問題想的太簡單了...如果小DC就能滿足你..那只能說您很幸福....根本不用多花錢去追求甚麼...

消費者的訴求其實沒那麼複雜,PT大的發文"在E-P5及GX7間猶豫的人…"你也有參與討論,

像他一般猶豫的人應該還是有的(在下也是其中之一),"假設"GX7也有五軸防手震,

我比較敢花個三、四萬來試試,況且P家能用在低階機身的技術,請大師開示有何絕對的理由沒辦法用在

較高階的機身上,違反了一般"高階技術先用在高階機身,再逐漸下放較低階機身"的通例!

在下不敢保證百分百是這樣子的,但至少八九不離十,對吧!?難道五軸防手震不是啥"高階"的技術!?

廠商因商業策略上之考量,刻意"少做一些"以區隔巿場,也"算是"潛規則,屢見不鮮,又不是今天才發生,

消費者貨比三家再下手,很正常吧!?假如Mega OIS+鏡頭防手震能像你說的那麼神,又有啥好猶豫的!

況且廠商宣稱的技術規格,甚至知名的網站評測,入手"一般的"消費者就可以達到一樣的效果!?

還不如PT大騎著機車還能拍照那麼簡單明瞭,那麼令人印象深刻!高速追焦很多人都試過,

但PT大非常有種的玩法,在下孤陋寡聞從沒試過,所以才被他毒到也想實驗看看!

萬一不小心相機摔到地上,4W以下在下還勉強承擔得起,總比摔爛1DX or Nikon D3好吧!?

當然,我無法明確舉證廠商"刻意"偷規格,但你也不能證明廠商一定"做不到",何必語帶諷刺酸溜溜的呢?

說什麼"小DC就能滿足我,什麼什麼我很幸福,blablabla不用多花冤枉錢去追求甚麼"的,

觀望不買GX7是犯著你了?表面上罵人不帶髒字你就清高了?刻意扭曲別人原意就表示你中文程度好?

來01比器材只會被當笑話看,輪不到我獻寶!我口袋不深,但長期以來之收藏也算小有可觀之處,

比上不足,比下應該還綽綽有餘,但這私人的事沒啥好說嘴的,有太多人拿手機一樣拍出好作品!

花錢選擇適當的器材,不過就是節省時間精力,把注意力集中在有效率執行自己的想法上,

畢竟扣掉工作與家庭生活的時間...能剩多少? 閣下的工作壓力或生活狀況在下不清楚,

所以幸不幸福,是否滿足於啥相機畫質,花不花得起錢...在下無從評論!

那你憑什麼指涉別人的價值觀與生活!? 姑且不論閣下有多麼通天的學問與財力,

先學學做人處世與基本的人際溝通吧!畢竟要交一個知心朋友很花時間,但要多一個敵人卻很容易!!慎之!慎之!
fxben wrote:
消費者的訴求其實沒那...(恕刪)


所以本質上您還是沒弄清楚到底DC跟微單差異

所你您認為小DC有了五軸防震,所以GX7也一定能夠有,沒有就是廠商顧意藏一手

如果您也是從DSLR過來的人

那還是這兩個問題

小DC很早就能錄影...單眼微單晚了幾年....

小DC很早就有對比對焦...單眼晚了幾年

為何您當年沒去問問廠商...為何他們不把這些好的高端技術放上單眼,而是放在低端的dc上

她們是不是故意留一手

還是您認為每一家都應該能有5軸防震...因為OLYMPUS有了所以PANASONIC也應該要有

因為這些技術是大家都有的,很好取得

何不去問問...為何SONY的小dc有防震多年,然後ALPHA也有SS多年,為何Nex沒把防震放進去

為何目前的微單有機身防震的就這麼幾家,但是幾乎各家的DC早就有了機身防震多年

為何C/N的小DC那麼多年前就有機身防震,為何1D/D1系列賣了近10年卻連基本的機身防震都沒有

看看第一篇井上的Q & A 即使沒機身防震...GX7就一定沒人買嗎??

Q5:請問為何會突然在GX7機身上加入感光元件防手震功能呢?
A:並不是突然加入的,其實以前一直有在開發,正好GX7搭上開發完成的時間。

從第一台G1推出到現在共13台機身,哪台有機身防震.所以給了..但不像小DC那般就是廠商故意留一手

只能說...邏輯上.....還真....反正您高興就好

言盡於此...跟您討論沒啥好玩的,反正您都先入為主了認定了某些事,也認為人家回你就是在數落您

為了怕您受傷害,小弟還是不再跟您討論為佳,您買不買還是要買啥都不干小弟的事...





AKG K240mk2 /K240s /K240DF /K240m /K240
簡單來說
GX7只是先實作去年底的迴避專利(把補償機構小型化 置於機身底部)
GX7拆解圖 跟專利圖示相當接近

為啥不用五軸 因為也要人家願意賣你才有
回來逆向工程 只會落得專利侵權被告
這絕不可能是P家風格 況且OP還要合作呢
(當然可以問為啥小型機不會有這問題?
只能說系統相機(可換鏡頭)的防手震機構只被少數幾家有專利 並且有實績)

當然市場壓力在 可能五軸還會生出來
只是要等規避專利出來 或是O家願意直接授權 交換一些東西

sola1979 wrote:
簡單來說GX7只是先...(恕刪)


多謝sola大的解釋。

即便是廠商有策略選擇,前提也得先要有了這項技術,再決定是否使用。

從以往的歷史看,P社投入資源最多的還是在鏡片防抖技術,而不是sensor shift方式,而O社的5軸防抖技術有很多專利保護,如果想要達成同樣的效果,就需要更多的時間和資源去研發,想一種新的專利來實現,更何況5 axis也不是一開始就有了,經過了幾年進化才達成。

至於ZS30違反了「"高階技術先用在高階機身,再逐漸下放較低階機身"」的通例,
這個不好說,ZS30的混合時防抖技術跟sensor shift方式在物理上不是一回事,至於效果好,那也是DC的鏡片小,驅動起來更容易,補償效果好
chris_rear wrote:
多謝sola大的解釋...(恕刪)


ZS30 說穿了就是Power OIS 然後加上電子防震的功能,所以稱作Hybrid OIS",

混合機械與電子式的混合式防手震,防手震靠電子協助,會大幅增加CPU的負擔

對於小片幅的DC來說,可能問題會比較小,但是對較大片幅的機種來說

就沒這麼簡單了,CPU能力有限,如果分配太多資源去各種不同的功能上,勢必犧牲掉不少其他的能力

光是M4/3的對焦上,即使是EM-1 在Pana的機種面前,不見得有多大的優勢

(至少上周六去參加過EM1體驗會後,EM-1的對焦速度不會比GX7來的出色,

EM-1的優點就不在這邊多說了,她至少把一些在EM-5的遺憾都補足了)

另外小DC根本就沒有"高階技術先用在高階機身,再逐漸下放較低階機身"這種通則

很多單眼也沒這種通則....

以C家來說像是內嵌對焦點的感光元件的使用,也是從最低階的XXXD先使用,單位數,連看都沒看到

以S家來說內嵌對焦點也指出現在中階機身,高階的機身也沒半台



AKG K240mk2 /K240s /K240DF /K240m /K240
因工作的關係,對行銷部門比較熟悉,基於NDA與長久以來守口如瓶的信任感,

問他們一些事情比較不會刻意隱瞞...尤其他們都知道在下有收藏相機的嗜好,

常常私下給我"試用"不必歸還的工程樣品機,順便問一下使用經驗以及對行銷計劃的看法...,

通常廠商最在意的是"有什麼最醒目的賣點",然後用什麼話術與活動激發消費者掏錢的衝動,

再來就是消費者質疑的地方,該怎麼自圓其說才得以不犯眾怒,讓消費者甘心買單!

以上兩大重點擬好統一口徑的說詞之後,才會有後續的記者會以及相關的行銷活動;

同樣的問題拿去問工程部門高階主管的話,往往都是笑而不答...!

廠商不是慈善單位,維護自己的商業利益是很正常的...包括自己在內,

也身處於這個"隱惡揚善"行銷包裝的體系之內,所以長久以來形成的偏見與刻板印象,

若是冒犯到P家的愛用者,在此表示歉意!但是廠商檯面上的說詞常與事實不符,

流傳在外的謠言又屢次精準命中,這種現象很罕見嗎?身為共謀者,很難全盤否認那不是計畫的一部分!

但是私下身為一個渺小的消費者,又跟P家不熟問不到內幕消息,也就難免產生"誤解"了!

廠商慣於隱瞞部分事實並不算"說謊",反而正式發表時一句"秘密武器"交待一下,

更能引發後續的媒體與宣傳的效益,是不是!? 在下承認有"不信任廠商說詞"的"偏見",

但至少那是基於工作與生活的親身經歷,不是只會用滑鼠拜估狗大神的鍵盤魔人;

活到了中年大叔這個歲數,已趨於保守,非親身經歷的事不敢妄言,也不輕易妄聽!

在網路上公開的言論本來就該接受公評,看法不同是自然,但對事不對人的基本風度是該有的,對吧!?

煩請盡量避免對他人價值觀或生活作無矢放的之評論,這跟我高不高興有關嗎!?

在下不知道W大的生意是做多大,但至少應該知道"嫌貨人才是買貨人"這句話!

Panasonic這次如此有氣魄從GX1直接跳到GX7,以彰顯其規格大躍進,

看了一些開箱與其他先進的作品之後,也打破在下對P家錄影強拍照差的刻板印象...,

但畢竟在下的重點不在於追求高畫質(不缺此類相機),而是被PT大的新玩法所吸引...!

E-P5沒什麼可挑的,只是它突出的景觀窗占空間又容易勾到包包,擔心沒多久就被大喇喇的女王弄壞!

GX7的價位與設計其實更符合在下的需求,買不下手的原因唯一只有針對防手震效果的些許疑慮,

其實就拍照的後製難易程度來說,沒晃到而有高ISO噪點的相片,比沒噪點而晃到的好救多了!

...不知PT大入手GX7了沒,很期待他獨特的評測....!
fxben wrote:
因工作的關係,對行銷...(恕刪)


您真的不知道井上是誰嗎?? 還是認為她只是Marketing的人而已

動動手Google一下"井上義之"這個人吧



當然啦,您也可以當廠商說的都是屁話,都是假話,都是為了欺騙消費者讓消費者去買不成熟的東西

但是消費者就該有自己的判斷能力,去了解分析到底哪個是自己要的,哪個是自己用不到的

您一直說您有收集相機,還是玩相機的經歷,但是所說的真的很難令人去想像

PT大的拍法是在騎乘的時後拍下的照片,所以如果以騎車戴著安全帽的方式來拍照,所以用EVF??

然後您所說的

"E-P5沒什麼可挑的,只是它突出的景觀窗占空間又容易勾到包包,擔心沒多久就被大喇喇的女王弄壞!"

E-P5的觀景窗是可以拆的,不用的時後拿下來,根本不會占空間又容易勾到包包

如果您這麼在乎景觀窗占空間又容易勾到包包,GX7只是比較不佔空間,但是還是會勾包包

它的觀景窗還是突出來的,還拆不掉,勾到可能就直接斷掉

Panasonic一開始就是以鏡身防震為開發主體,從第一代的4/3 Lumix 開始就是如此,

Lumix G1 (2008 年 11 月)



到了今年推出了第一台有機身防震的機器,但是從第一代的FX Lumix DC開始就搭載了機身防震

Lumix FX5(2003 年 10 月)



所以我們可以說Panasonic騙我們騙了這麼多年,其實他們10年前就有機身防震的能力

是故意留一手留了這麼多年,讓我們買了這麼多代的沒有機身防震的機種

然後今年把機身防震放上來然後又騙我們把5軸防震藏起來,打算騙我們個幾年再放出來嗎??

我同意嫌貨才是買貨人..如果您所說的是O家有的P家沒有所以P家很"落漆",我到是很同意,

但是總不是拿機車比汽車這種嫌貨方式....
AKG K240mk2 /K240s /K240DF /K240m /K240
  • 1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