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松下鏡頭設計能力來至於萊卡?

kanako0605 wrote:
底下有兩篇評測,有興趣的可以點進去看看...(恕刪)


謝謝熱心回覆。

但是這兩則 review 的結果(針對 CA 的部分)並不完全相同,甚至有段差距,該相信哪一篇?
vigour wrote:
這棟樓的主題明明是探討 Pana 和 Leica 之間的關係,結果 SONY 躺著也中槍。
而只要提到 SONY,一定會牽扯出真蔡和假蔡的問題。...(恕刪)

其實講到蔡頭, 一開始是吵東蔡和西蔡
後來和日本合作回魂的CONTAX和SONY陸續採用後, 就開始吵德蔡和日蔡
可是現在的德蔡已經凋零了, 現在只剩日蔡能帶出場而已

反正能被大量採用才是好東西, 要是當初萊卡沒跟Panasonic合作, 及時切進數位時代
搞不好現在只剩緬懷囉...
工廠苦命人の沒力人生... Orz

vigour wrote:
這棟樓的主題明明是探...(恕刪)


不過,ZEISS除了APO之外,其他CA修正也是有所妥協,並不是ZEISS鏡頭就如何!

canon 35mm f1.4 VS contax zeiss distagon 35mm f1.4 MMJ
Voigtlander 125mm f2.5 Apo-Lanthar Macro up against the Zeiss 100mm f2.0 Makro



ZEISS之所以光學巨人在於近代物理光學有大半是德國發展,而ZEISS創始也是Abbe博士(Ernst Karl Abbe),再表示色散能力的ABBE數就是這位物理學家。


LEICA當初也只是沒人知道小公司,遠遠不能和ZEISS相提並論,只是後來受到矚目而越做越好,發展出許多優秀設計鏡頭。








這些光學廠商設計與生產許多優秀鏡頭,才造就今天地位,,這些鏡頭是不是好鏡頭,是在於後面使用者心得或測試得來,並不是這些鏡頭貼上LEICA ZEISS等牌子才變成好鏡頭。







vigour wrote:
這棟樓的主題明明是探討 Pana 和 Leica 之間的關係,結果 SONY 躺著也中槍。微笑


這有什麼稀奇!!!
只要討論EVIL,無論哪一家,最後都可以拉E16F28出來救援才強!!!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REI wrote:
這有什麼稀奇!!!只...(恕刪)


畢竟目前的最下位傳說就是它了,算它倒楣(咦

kanako0605 wrote:
'底下有兩篇評測,有...(恕刪)


看完了!!!評價不錯啊@@

jamistw wrote:
想不到松下最自豪的2...(恕刪)

SIGMA一直都是最終BOSS啊...

lee1024 wrote:
當年minolta 第一批人聽說是去了tamron
所以那陣子 出了一大批鏡頭 17-35 28-75 200-500 180macro 90macro改款
70-200 很早就公佈 但是聽說當年比原廠解析度更強 價格比原廠更貴 所以拖了好久 後來出了廉價的版本

當年還真沒聽過這種說法

首先90macro的改款光學沒有更動

其次如果要這樣講,那以我用KM17-35(D),KM28-75(D)的經驗來講,這兩支跟Minolta AF17-35G,AF28-70G完全不能比,而且Minolta AF200f4macro G的光學設計跟Nikon AF-D200f4macro一模一樣,Minolta沒自己設計過望遠微距,同一批人到了Tamron卻設計180macro?而且如果都是Minolta的人去設計的話,那Tamron原本自己的人呢?
難得出現的有趣議題,頂一下
並感謝幾位神人的分享。

mil654 wrote:
難得出現的有趣議題,頂一下
並感謝幾位神人的分享。



頂一下,長知識

  • 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