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

[請問]該如何解讀DXO網站的數據?


icekaolb wrote:
在補充一下,你問說為何同一顆sony的cmos,用在不同家機型有不同的表現。
我看法如下:

1. 各家優化能力不同,就像是同一顆引擎,不同家調適,還是有差異的,但要差到天差地別,你認為有可能嗎?


說得很對
這也是我說DxOMark用RAW量測用意良善, 但是各家RAW其實都"調整"過, 不能顯示原始Sensor的真實情況
要差到天差地遠也是做得到. 看看Fuji的RAW, 乾淨到被DPReview懷疑動過手腳....

對於DxOMark, 我也是會參考但不盡信
arclen wrote:
差一百多分並不是狂贏
反而是差異相當小...(恕刪)


但G3 667分 GX7 718 差51分
實際RAW 高ISO差異卻是很大很大....


還有GM1 只有660分竟然還輸G3 667分

太怪了吧

不用蒐集七龍珠,健達出奇蛋,一次滿足你三個願望

kevin^^ wrote:
但G3 667分 GX7 718 差不到50分
實際RAW 高ISO差異卻是很大很大....


還有GM1 只有660分竟然還輸G3 667分

太怪了吧


測試總有誤差, 參考就好, 不用太認真


ssword wrote:
測試總有誤差, 參考...(恕刪)


G3 ISO能贏GM1 這誤差也大到太恐怖了
不用蒐集七龍珠,健達出奇蛋,一次滿足你三個願望
aztec1234 wrote:
DXO的量測方式有一...(恕刪)

我只知道點進DXO官網都要強制看過他們的廣告才能進真正的首頁

icekaolb wrote:
還是老話一句,沒有真憑實據前,可以懷疑,但不要妄下定論。
我覺得愛亂猜DXO的測試獨厚S家的論調最好玩。
至少我認識的,有拿CNS牌,幾乎都說DXO算準,如C被驗證寬容度比S低,可用ISO對應DXO報告也落差不大。
而使用M43系統的,也會大方承認可用ISO有進步,但確實還是不好。
說實在的,這些朋友都很清楚自己設備的優缺點,也清楚自己當時為何做這選擇。
因為他們自己知道想要拍什麼,而自己的選擇最符合要求而已。

新任高iso之王Sony a7S
超低畫素 + 超高可用iso
不是什麼外星科技
但配上SONY 索尼的logo大師們接不接受
考驗的的是各家大師的天地良心啊
哈哈哈哈哈
就跟跑山豬馬克一樣.....
跑完之後確實有一套相對公正的數據出來,但實際上遊戲是否跑的順,考量的絕對不會只有這樣..
例如MANTLE、綁標、廠商的優化能力...等...
雖然網路上測試R9 295X2沒意外幾乎都贏過780TI
像夢幻之星網路版 R9 295X2跑得比780TI還糟糕...
-----------------------

回到正題,這種評測就是相機買完後給自己看爽的,
像我K5買完每天都在看,因為她有一段時間是第一...

但買它的主要原因是DXO成績高嗎? 也不是
只是當初3萬出頭,能買到跟D7000同等級的機子覺得很划算就買了..
icekaolb wrote:
還是老話一句,沒有真憑實據前,可以懷疑,但不要妄下定論。
我覺得愛亂猜DXO的測試獨厚S家的論調最好玩。
至少我認識的,有拿CNS牌,幾乎都說DXO算準,如C被驗證寬容度比S低,可用ISO對應DXO報告也落差不大。

我也覺得DXO的數據算是最貼近RAW檔實際表現的量化數據了。

如果想知道畫質好壞,
又懶得一一去比較各相機各場景實際表現,
這算是最值得參考的資料。
DxO的ISO給分是sensor能維持"SNR 30dB/DR 9EV/color depth 18bit"的最高ISO值

看到這段
DXO標的高又如何呢
不代表ISO再上去就比DXO標的低好啊
大家可能不知道,DXO 只是間軟體開發公司,並不是什麼光學測試公司。

DXO 在攝影業界有一定聲譽的原因,是因為很多廠商在開發相機的時候,測試軟體就是 DXO 寫的。

他們在搞評分網站之前,就已經幫業界在寫開發相機用的測試軟體。

既然相機是用 DXO 的軟體和標準開發出來,之後接受 DXO 的評斷也沒問題啊。
  • 1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4)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