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光學+數碼方式確實比單純數碼修正的方式效果好。
由此看出公司對不同產品的定位策略,E卡口在最初只是S社面向消費級用戶,真正的pro還是給alpha卡口,
不過這也不是一成不變的。
RX1那個是極端的例子,既要cover到全畫幅成像圈,也要考慮掉邊角的光折射,鏡片很誇張
nsx0831 wrote:
這樣類比不太恰當喔。...(恕刪)
K K wrote:
所以還是 SONY 策略的問題多於技術方面, 要做總能做出來的....(恕刪)
K K wrote:
...(恕刪)
看 E EMOUNT 的鏡頭群, 也看看收下 MINOLTA 後有幾多 SONY 自己設計的 A MOUNT, 實在懷疑 SONY 是無心還是無力, 還是認為機海可以打進 C N 霸權.
jamistw wrote:
O家哪顆大魔王75mm 1.8 rumors也有消息是sigma設計的...
(恕刪)
tyf000 wrote:
Sony 的菜頭,像 24ZA 的色散跟 kit 差不多嚴重,但貼上藍標仍可賣高價.
而 Pana 的徠卡鏡,就算畫質再好也不可能賣到可樂標的價.
vigour wrote:'
是 E 接環的那支 24ZA 嗎?這支鏡頭的 review 不多,可否給個連結,讓大家瞧瞧色散有多糟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