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我也要說 片幅與景深^○^"


happyspirit wrote:
如土香大大三行並做了...(恕刪)


在相同焦距、相同光圈、和相同拍攝距離、相同鏡頭、相同鏡後距時,大片幅的景深等於小片幅的景深

這是錯誤的

在相同焦距、相同光圈、和相同拍攝距離、相同鏡頭、相同鏡後距時,大片幅的景深是一定大於小片幅的景深

歡迎參觀土香的xuite相簿: http://photo.xuite.net/thoohiun
土香 wrote:
在相同焦距、相同光圈、和相同拍攝距離、相同鏡頭、相同鏡後距時,大片幅的景深等於小片幅的景深

這是錯誤的

在相同焦距、相同光圈、和相同拍攝距離、相同鏡頭、相同鏡後距時,大片幅的景深是一定大於小片幅的景深...(恕刪)



你起碼也要指出錯誤在那裡...根據公式或那個標準理論,不然Canon、Nikon這些光學大廠計算標準來參考01的文章就好了....



riklin wrote:
你起碼也要指出錯誤在...(恕刪)


他引用我的原文,沒有指出我的錯誤,而得出那個結論
是他要指出我的錯誤在那裡吧
要回文也要看別人的文吧
歡迎參觀土香的xuite相簿: http://photo.xuite.net/thoohiun
土香 wrote:
在相同焦距、相同光圈、和相同拍攝距離、相同鏡頭、相同鏡後距時,大片幅的景深是一定大於小片幅的景深(恕刪)



因為假如只考慮感光元件大小改變其它都不變,那只是打在感光元件可容納景物的多與少而已,景深都一樣@@" ,景深是一個清晰的範圍 ,和散景的表現是不一樣的東西 QQ




我知道我的觀念不一定是正確的,被指出不對的地方我都會準備好接受更正QQ... (泣)

引用的方式不太正確...如有得罪大大或不禮貌的地方,請土香大大原諒QQ~


我的基礎功 隨手拍出喜歡的照片^^

happyspirit wrote:
因為假如只考慮感光元...(恕刪)


我講一個大家都會做的行為,那就是會把拍的照片放大檢視
一些原本在電腦銀幕上看似清晰的地方,在放大檢視後會發現有不少的地方是沒那麼清晰的
為什麼會這樣,那是因為他的片幅變小了,景深變淺了

放大檢視就好像把這張照片進行裁切一樣
放大檢視時,他的片幅就比原相片的來得小不是嗎?

在相同焦距、相同光圈、和相同拍攝距離、相同鏡頭、相同鏡後距時
原本他的景深都是一樣的,但是因為他的片幅改變了,所以景深會跟著改變

如果他的景深都是一樣的,就算把照片放再大.原本看似清晰的地方,應該還是一樣的清晰

我不是在意版主引用的方式不太正確,而是怕會誤導別人
我發現我的原意被錯誤結論,我一定要澄清.這樣的討論才有意義


大片幅的相機為什麼會拍出比較淺的景深,是因為
在相同光圈、和相同拍攝距離時,要拍出一樣視角的照片
他可以用比較長焦的鏡頭拍攝
不是因為他的大片幅



歡迎參觀土香的xuite相簿: http://photo.xuite.net/thoohiun
「放大檢視」和「裁切」並不等同
裁切是裁切(並沒放大)
將裁切下來的部份放大是裁切放大
兩個不一樣
土香 wrote:
我講一個大家都會做的...(恕刪)


土香大大,之前使用 FZ-50 在現在使用 M4/3 放大100%後發現,M4/3真的比較清晰。

表面上看起來似乎都差不多,事實上放大看真的是篇幅越大越清晰。我記得這不知道是那篇文章曾經看過!!

那篇文章還在 "沒有人會材切,放大看" 做爭執!!

同樣光圈 同樣的 ISO 放大看,M4/3的清晰程度真的比較好!!各位如果手邊有消費機,可以試拍比較看看!!

至於裁切的觀點,我個人認為如果拍的清楚萬一有天需要使用到裁切,那也是可以達到要求何樂不為!!

同理可推斷如果 APS-C 跟 M4/3 拍攝,放大看 APS-C會比 M4/3清晰!!
happyspirit wrote:
因為假如只考慮感光元...(恕刪)


大家都忽略了感光體本身的解析度的問題!!

我解釋一下!!同樣畫數 分別坐落在比較大篇幅的感光體,密度就會減低~~~所以雖然景深相同,因為感光體密度的關係,會造成 "景深比較淺" 的錯覺!!

事實上大家都忽略了一個客觀因素,感光體上的感光元件的密度!!

如果拿 FF APS-C M4/3 等同密度的相機來拍攝比較,相同的 條件,景深表現不見得會差很多!!

土香 wrote:
在相同焦距、相同光圈、和相同拍攝距離、相同鏡頭、相同鏡後距時
原本他的景深都是一樣的,但是因為他的片幅改變了,所以景深會跟著改變

如果他的景深都是一樣的,就算把照片放再大.原本看似清晰的地方,應該還是一樣的清晰(恕刪)


景深跟放大是不同的東西,放大清不清楚跟解析度與像素才是有關的~

解析度跟一個單位面積內的分割數量有關,分割的越細感光元件的質量越好,但要看軟體是不是可以把這樣的小格子轉換成圖像資料表現的好, 比如說軟體從最白道最黑~有10個層級,你用在好的解析度,它也只能表現10個色塊


假如討論片幅大小,我會先把片幅的質量先做固定不動,而單純討論大小所照成的差異

但說真的,假設僅把機身片幅大小改變,其他不變,就算片幅質量或解晰度差距很大,景深還是一樣的景深 QQ" ,只是解析差的會被鋸齒化而已QQ...





happyspirit wrote:
因為假如只考慮感光元件大小改變其它都不變,那只是打在感光元件可容納景物的多與少而已,景深都一樣@@" ,景深是一個清晰的範圍 ,和散景的表現是不一樣的東西 QQ




我的基礎功 隨手拍出喜歡的照片^^
J.J.player wrote:
大家都忽略了感光體本身的解析度的問題!!

我解釋一下!!同樣畫數 分別坐落在比較大篇幅的感光體,密度就會減低~~~所以雖然景深相同,因為感光體密度的關係,會造成 "景深比較淺" 的錯覺!!

事實上大家都忽略了一個客觀因素,感光體上的感光元件的密度!!

如果拿 FF APS-C M4/3 等同密度的相機來拍攝比較,相同的 條件,景深表現不見得會差很多!!



我是沒去考慮片幅的解析啦 , 因為片幅解析跟每家的片幅製程有關 , 我是暫時排除在外的~

一開始我是把一般片幅大小影響設計的因素也一起討論

但後來看了土香大的那三段,乾脆直接僅把片幅"大小"變動做景深討論 (這邊的大小是感光元件面積)

這樣的情況下,景深我是認為不鳥片幅大小要給他多大 = = ,景深跟光學路徑與衰減過程有關

片幅大小外的環境變數是一樣的,表示最終投射到感光元件前的瞬間光源資料是一樣的,感光元件只是紀錄到達瞬間時的資料, 面積只是誰紀錄的多一點或少一點....

景深還是一樣的...







我的基礎功 隨手拍出喜歡的照片^^
  • 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