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erhbin wrote:我知道您的意思 .....(恕刪) 景深最開始就要定義一個點所成的像,要多大才是模糊,多小才是清楚這會因為你的觀看照片的距離,照片放大的大小而有不同一公尺外看 1mm 寬的點你會覺得很小,所以覺得很清楚拉近到 10 公分看 1mm 寬的點你就覺得非常大,由這些大點構成的圖當然會覺得模糊
superhbin wrote:DC 那樣大概是極限了吧..要淺找 CCD 大的機種就是了.. 就DSLR最普遍了.. 再貼一張作為比較, 這張是Olympus E-330+ 14-54mm F2.8-3.5拍的.最長焦段54mm, 和我的DC FZ3最長55.2mm相差不多, 54mm的光圈是F3.5, 小了一些.所呈現出來的景淺就有明顯差異.所以要拍景淺, 當然就是跳入"錢井深"的行列.往全片幅邁進了 (迷之音, 順便把大眼睛也敗下去吧, 50mm F1.4)不然.....買台類單眼, 用長焦段+大光圈去拍像我FZ3那張半身淺景照也是不錯啦.一般隨身型DC還拍不出這樣的照片勒.
還是有辦法不買DSLR就擁有135片幅、大光圈、廣角鏡頭的。拿來自拍的確也可以得到人像半身全景照喔。以下為範例,因為是自拍所以只有背景不一樣,動作都一樣這個另類解決方案就是去弄一台底片隨身機。輕巧、畫質、容易拍出好照片。負擔絕對比DSLR小的啦By Fujifilm Natura Black F1.9
Silverbirch wrote:這個另類解決方案就是去弄一台底片隨身機。輕巧、畫質、容易拍出好照片。負擔絕對比DSLR小的啦By Fujifilm Natura Black F1.9 這顆大眼睛我也很想要不過現實是慘忍的,FZ3, E-330+兩顆鏡頭, FM2+50mm F1.8, 2顆M42鏡頭 N家接環,已經玩不完了.我不想每次出遊就等於把防潮箱整個搬出去呀~~~~~
josephyen wrote:景深最開始就要定義一個點所成的像,要多大才是模糊,多小才是清楚這會因為你的觀看照片的距離,照片放大的大小而有不同一公尺外看 1mm 寬的點你會覺得很小,所以覺得很清楚拉近到 10 公分看 1mm 寬的點你就覺得非常大,由這些大點構成的圖當然會覺得模糊 不是這樣吧~~~您這樣所指的只是解析力(resolution) , 跟景深無關吧 ..景深外的模糊是因為離焦平面較遠..所所以才模糊的.就像您把手指放在兩眼中間.鬥雞眼看手指(對焦於手指)..遠景就糊掉了..是相同的道理.. 您所說的"景深最開始就要定義一個點所成的像,要多大才是模糊,多小才是清楚"小弟完全不懂您的意思..還是我理解錯誤呢?ps:小弟不是要跟您筆戰.只是想搞清楚是不是自己觀念有誤.麻煩您多多指教..再次謝謝您的回答
superhbin wrote:不是這樣吧~~~ 您...(恕刪) 所以剛開始要定義什麼叫做模糊就是從數學上去判別什麼狀況是模糊,什麼狀況是清楚模糊是因為原本該成像成一個點的像,因為偏離焦點,而成像點會散開變大隨著遠離對焦點,成像點會越來越大,大到一定的程度時,對於人眼觀看來說,就會覺得他是模糊的裁切後再放大到跟原圖同樣大小的話所有成像點都會被放大,因此原本不覺得模糊的地方,你就會覺得模糊了因此景深就算是變淺了我也無意筆戰,只是真的滿難解釋的可以去找景深計算公式,裡面除了焦距、光圈、物距外,還會有一個點的直徑或半徑的參數
說真的,我也覺得josephyen兄的論調有點怪景深是決定於實體焦長與光圈值,同一顆鏡頭假設是100/2.8裝在ff或43機身上的景深都一樣的但ff拍臉部特寫,43機身可能只拍到雙眼,因為焦長要x2,為了得到一樣的構圖必須換成50/2.8這時光圈都開2.8,50mm景深一定比100mm深一般dc的ccd都很小,舉例sanyo mz3雖然換算135規格的焦長是37-111mm,但實際焦長只有7.7-23.1mm你能寄望它有多淺的景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