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日中階相機 被智慧機慘電

一寸感光元件以下的相機應該都會被消滅
拍起來跟手機真的沒什麼太大差別...

但是大片幅的感光元件相機並不會消失,而是越來越好
2005-5D
2008-5D2、D700、A900
2009-A850
2012-5D3、D800、6D、D600、D610、Df、A7/A7R

全片幅的需求是越來越高了...
APS的產品線更是多元化




Silent Impact wrote:
我的器材塞滿整個防潮...(恕刪)


不能同意你

我是手機拍一拍轉相機的

對畫質不會妥協的人就會選相機

妥協就會選手機

便利性...有差就有差~沒差就沒差

至於你傳的那幾張,你還是別傳吧

完全不及格

Silent Impact wrote:
APS-C Mirr...(恕刪)


這樣講好了

不考慮轉接的情況下

你有認真考慮過M43機身+鏡頭群

與APSC機身+鏡頭群之間的差別嗎?

另外O家是二線廠商?看來你所謂的一線廠商只有SONY吧
aztec1234 wrote:
另外關於APS-C無反光鏡有多種接環的部分,
底片時代有多種卡口,不代表這樣的市場生態可以完全複製到數位相機市場上

相機數位化甚至變成消費型電子產品後,相機的消費族群跟底片時代的組成是不一樣的,
再加上現在的媒體/廣告宣傳能力,消費者的選擇往往不是選真的比較好的產品,
而是選品牌能見度高的產品,或是週邊資源較多的產品

看看Canon與Nikon可以在DSLR市場有這麼高的市占,
就知道現在的消費者並不想頻繁更換接環系統,尤其是手上一堆鏡頭閃燈的消費者,
新機能不能延用這些週邊才是重點

站在消費者的立場當然是這樣
但相機廠可不會這樣想,除了M43陣營之外
諷刺的是,M43有因此而成功嗎?

C & N有那麼高的市佔
代表的是僅能使用自家接環並不影響銷售
因為他們都有龐大的鏡群以及副廠鏡可以支援
而M43用家還不是只能被P/O家綁著
換系統對所有人而言都一樣
M43成像圈小的限制反而是包袱
P/O兩家如果不是砍掉重練,就只能困守M43

Silent Impact wrote:
站在消費者的立場當然是這樣
但相機廠可不會這樣想,除了M43陣營之外
諷刺的是,M43有因此而成功嗎


我覺得 4/3 陣營的確有成功。
或許營收上面還無法反映成功,但要在 CN 過八成的相機市場站住一塊地,
要有能忍的住十年獲利低迷的股東群才行。

能自創一條路,用不多的資源打第一場仗(4/3)後,
另開戰局再打第二仗(m4/3),並且穩坐 EVIL 界過半江山幾年,並非易事。
(對手可都很有料,前有越級打怪的 5N ,後有來勢兇猛的 Fuji)

而 EM-5 的出世的確是一記好牌。
雖然價格很高,但一來這機子真的很強悍,
二來自己是 EVIL 界一哥,本來就沒有必要把旗艦機賤賣。

要不是 Olympus 股東自己掏空,戰局並不會急轉。
要不是 Olympus 有實力,Sony 難到傻到會在自己財報那麼難看時,還去接他的攤嗎?
而 Olympus 被 Sony 入股後,Panasonic 這邊當然立刻出現大局危機。
股東似乎也耐性不足,放狠話急於看到盈利。

4/3 陣營到今年為止,真的都是以少打多的猛將。
但 2014 年起,恐怕真的是戰局混沌了。
Olympus 股東們真該切腹。
要不是他們,2013 不會看到 Sony 在 EVIL 界過半。
-= 散仙 =-
真是一模一樣的唱衰 m43 老調..
三年前捧 NEX,現在換捧無反 FF

雷小炫 wrote:
這樣講好了

不考慮轉接的情況下

你有認真考慮過M43機身+鏡頭群

與APSC機身+鏡頭群之間的差別嗎?

另外O家是二線廠商?看來你所謂的一線廠商只有SONY吧

為什麼轉接不能列入考慮?
每個人買相機有各自的考量
你要買什麼相機我也管不著是吧?

Olympus幾十年來都是二線廠商
Panasonic以前則根本不是專業相機廠商
要不是跟Leica各取所需,技術合作
也沒有今天這樣的規模
二線不等於不好
我也常買二線廠商的東西(現役的Fujifilm也是二線)
O家以前的光學技術也備受肯定
SONY挾著Konica/Minolta的技術
加上本身的資源,成長很快速沒錯
但若你認為只有這家是一線,視野未免短淺了點

aztec1234 wrote:
老實說,現在APS-C的無反在電子性能上總是有缺憾,
雖然不清楚是廠商為了保護產品還是片幅大了真的比較不好做

故意的...

快門線, b快門, 機身這邊增加的硬體成本, 根本不到台幣2塊錢,有一半的微單,還不是照樣閹割!

Silent Impact wrote:
為什麼轉接不能列入考慮?
每個人買相機有各自的考量
你要買什麼相機我也管不著是吧?

Olympus幾十年來都是二線廠商
Panasonic以前則根本不是專業相機廠商
要不是跟Leica各取所需,技術合作
也沒有今天這樣的規模
二線不等於不好
我也常買二線廠商的東西(現役的Fujifilm也是二線)
O家以前的光學技術也備受肯定
SONY挾著Konica/Minolta的技術
加上本身的資源,成長很快速沒錯
但若你認為只有這家是一線,視野未免短淺了點


好啦我知道你一直以來都在唱衰M43然後捧SONY

NEX都停產了,快去買幾台

不是我認為SONY是1線

"而是你"

更何況你都說Fujifilm是二線了

有什麼好吵的嗎

反正誰一線二線有這麼重要嗎?

作出來是好產品就好

CANON出100D跟EOS-M這兩台產品...恩

我寧願去買二線廠商,至少人家做出來的東西有誠意

Silent Impact wrote:
站在消費者的立場當然...(恕刪)


老實說看到這裡我覺得討論不下去了,
前文我有說到個人立場的問題,詳細地說,你的論調其實都圍繞在一個自己心中設定好的立場上,
論調要成立的前提在於這個設定好的立場是正確無誤的

這是辯論比賽的作法,正方反方各自代表設定好的立場,
交互攻詰答辯防守

但一旦退下了辯論台,難道不會去思考,
這個立場真的完全正確無誤嗎? 每個人心中都有立場,我自己也有,
不過我很清楚沒有完全正確,一定有我沒想到的地方,所以才會加入討論

討論的目的是了解各方資訊,辯論的目的是分出輸贏,
用辯論的方法來參與討論,必然會引發戰火,後面很明顯就是這種狀況

這是討論區,不是辯論區

==

另外,我還是得把你貼在我身上的標籤先清一下,
連著幾篇回應你的文章,除了問題本身之外,還得清一下你貼的標籤,
說真的蠻累的...我也沒有閒到常駐在討論區上隨時回文

我正好有跟一些"有出相機的廠商"合作過案子的經驗,
雖然不見得跟相機有關,畢竟有些是家電廠,甚至很多都是研發階段的案子,
連會以什麼型式出現在市場上都不曉得

但就算不是相機部門,公司的行事風格文化還是可以看得出來,看過愈多廠商,
會有愈多不同的感受,所以我的思維其實不太像一般消費者

我說實話,某些程度上,
你對廠商的看法還比較一廂情願

如同我前文說的,總是有自己碰不到的情況,但對別人來說卻非常重要的,
同樣的,總是有自己沒經歷過的歷練,但對別人來說卻是稀鬆平常的,
所以,我很委婉的說,不要假設別人什麼都不知道都不懂,
或是貼了標籤在別人身上

==

另外,如果支持某廠商可以讓我賺錢的話,
我應該要支持Sony才對,但我沒有這麼做

==

言盡於此,接下來我可能也沒什麼時間回文,
如果我覺得非得回應,口氣就會比較重了,主要也沒什麼時間修飾文字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