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Leica D 25mm vs Leica DG 25mmvs 福倫達25mm

多謝樓主的測試
看來目前只有Sony的感光能解放這些大光圈鏡頭..
wolf308 wrote:
擔心手上的G3機身無法將小奶的實力完全發揮...(恕刪)

我也是用G3
不確定G3可不可以將小奶的實力完全發揮
不過跟14-42mm kit拍起來的感覺實在差太多了
五分奉上

這篇文章真的太強大了~!!!

真的是赳甘心~~!!
:) 好久沒回來這棟樓了,
補個幾張照片

E-P5 + Leica D 25mm f1.4 大奶

人像全身散景~







43的Leica D 立體感還是很棒^.^ 還是最愛這一隻鏡頭

lowlence wrote:
:) 好久沒回來這棟...(恕刪)


樓主您好:

看您連最新的E-P5都有,可不可以請教一下與E-M5的畫質有沒有甚麼差異?
因為我有考慮購進E-P5,但以USER的角度實際使用的感想發表還不太多,所以想請教一下。

另外您一開始提到焦長50mm較接近人的視角。那是以全幅相機換算出來的,雖然m4/3換算焦長需X2,但25mm的視角並不會因為焦長換算後,視角也跟著改變,仍然是25mm的視角,所以您可以找一棵老鏡(如OM F1.8 50mm)來轉接,或以變焦鏡調到50mm來比較一下他們的視角的差異。

謝謝!!

hi_eric wrote:
樓主您好:看您連最新...(恕刪)


你弄錯了,不會變的是焦距,視角會隨著片幅而改變
我的相簿 http://www.flickr.com/photos/calatravayang

Horology wrote:
你弄錯了,不會變的是...(恕刪)


其實我想應該是說:

焦長及視角均不變才對,只是因為片幅的關係,所以讓取景後成像的大小類比於全幅機的兩倍焦長的成像,不過實際的視角與焦長其實都沒有變。

不曉得這樣說有沒有錯?
hi_eric wrote:
其實我想應該是說:

焦長及視角均不變才對,只是因為片幅的關係,所以讓取景後成像的大小類比於全幅機的兩倍焦長的成像,不過實際的視角與焦長其實都沒有變。

不曉得這樣說有沒有錯?...(恕刪)




Horology wrote:
你弄錯了,不會變的是焦距,視角會隨著片幅而改變



Horology 說的簡單明瞭,他是對的。
鏡頭上的實際焦距及景深是不會改變的,
而sensor的大小會影響視角範圍。

hi_eric wrote:
樓主您好:
看您連最新的E-P5都有,可不可以請教一下與E-M5的畫質有沒有甚麼差異?
因為我有考慮購進E-P5,但以USER的角度實際使用的感想發表還不太多,所以想請教一下。

另外您一開始提到焦長50mm較接近人的視角。那是以全幅相機換算出來的,雖然m4/3換算焦長需X2,但25mm的視角並不會因為焦長換算後,視角也跟著改變,仍然是25mm的視角,所以您可以找一棵老鏡(如OM F1.8 50mm)來轉接,或以變焦鏡調到50mm來比較一下他們的視角的差異。...(恕刪)




我想有出入的地方是「視角」、「焦段」兩個字義

M4/3 不會因為sensor比較小的關係,
而焦段 (你所指的焦長)就會變兩倍 (所以我講的都是視角兩個字,不是焦段或焦長),
25mm的鏡頭一直都會是25mm的景深,不會變50mm的景深,
只有因為sensor大小的關係,M4/3他的視角成像變成50mm的視角。


簡單的說
焦段 (或焦長...what ever 不重要):直接影響景深的深淺度
視角:可視角度左右的範圍角度

等效相同視角的鏡頭,景深會受到sensor大小影響會不一樣。
而很多人誤會M4/3焦段會變兩倍,其實只是因為他的視角範圍角度比較窄,
不是他的焦段變成兩倍。

ex: 延伸資料
視角是成像左右的角度,原始資料來源



另外E-P5 的ISO 100很乾淨,許多額外的功能wifi、或是1/8000的快門.....
巴拉巴拉很多,官網都有介紹,至於哪個好 ? 這個要看各取所需。

E-M5是會讓人拿了安心的機種,
畢竟也算是耐侯相機的一種 (把手也比較好握)

E-P 系列本來走的就比較像精品路線,
但是他多的規格E-M5都沒有,可以去看E-P5的大樓,
我就不再贅述



我打到最後面才發覺,
其實把hi_eric的文章中的「視角」改成「景深」兩個字,
整串文章的字義就對了。

lowlence wrote:
Horology 說...(恕刪)


謝謝您的回覆。

看完您的說明,我想同一個效果,但我們解釋的角度和基本假設不一樣,所以得出不同的結論。
我理解您的說明,其實和我說得可能是同一件事,但不同角度。

您是以焦長或焦段改變後,得出他的視角會改變,我的假設前提是在相同的焦長/焦段,對應同一個焦平面時(感光元件),若我們只取其中中間一部分的畫面來看,會好像覺得視角是變小的,但其實空間感是一樣的(影像中各個不同位置的物體相對的距離感)。

理由是:因為25mm的焦段,其實不管是用在全幅機或是M4/3的機身,雖然因為片幅的關係,好像有焦長轉換的現象,所以在較小的片幅上,感覺是看到的東西變少,所以您說是視角變小了。但是實際畫面上的空間感是一樣的,我的所謂視角一樣,其實指的是這樣的現象,我把他說是視角一樣,也許用詞不恰當,不能用視角來解釋,會產生誤會。不過用另一個相反地極端來看,其實若是300mm的長焦鏡頭,不管用在全幅機或是M4/3,他空間壓縮感是一樣的。所以我想表達的是這樣的一個關係與感覺。

另外謝謝您對E-P5的說明,不過我最想知道的是他的成像畫質與E-M5是否有差異?至於操作與規格比較容易在網路上查得到,但畫質我比較喜歡參考USER個別的意見,比較不喜歡參考一些實驗室的數據,畢竟日常生活的實際拍攝結果才是比較貼近一般人的使用情況。





我的假設前提是在相同的焦長/焦段,對應同一個焦平面時(感光元件),若我們只取其中中間一部分的畫面來看,會好像覺得視角是變小的,但其實空間感是一樣的(影像中各個不同位置的物體相對的距離感)。

這個空間感是指透視吧?空間透視應該只和拍照目標的距離有關,和焦距、視角沒關係吧~
  • 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