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

M4/3的淺景深

我沒有拍人,只有拍狗
所以只有這種淺景深的照片....

E-P1



再淺的話,狗都不像狗了....
不知道這樣的效果景深有算嗎
GF2無後製
F1.6

F1.4

R6.2 wrote:
wingman wrote:
手邊有一組照片,就順...(恕刪)


LEICA DG SUMMILUX 25mm F1.4 ASPH

人像的景深表現:

#1


#2


#3


#4


#5


















===========以下是CANON 50MM F1.2 L 在F1.6下的表現===========



一樣是等校50MM 的交段,M43確實沒什麼淺景深。
這樣可以嗎?

GH1 14-140 140端 快門1/250 iso1250


GF1 20mm F1.7
我不是大大 想大大或是看大大的話請去廁所!謝謝!
國際GF系列的20mm F1.7就很不錯了,景深效果很明顯
一個感覺就是M4/3系統大概就是半身人像有辦法,全身還要景深就很難
提供參考~


kyosuke0924 wrote:
在其他版有看到他人發...(恕刪)
也弄一張 個人拍的景深~

C家:35mm F1.4

環境:雜亂桌上,日光燈下

無後製~




~輕描淡寫~
樓上很多專業的大大都講得很委婉, 用了很多技術性的講法.
但恕小弟直言... 知道攝影原理的人就知道4/3系統淺景深就是罩門.
要淺景深,請往更大感光元件的DSLR去發展.

小東西拍淺景深,跟半身人像淺景深,跟全身人像淺景深完全是不同一回事!
同樣光圈焦段, 感光元件愈大景深愈淺. 樓上有幾位大大拍得很好, 也很努力,
只是跟全片幅甚至跟APS-C片幅比, 就是會差這麼一截!(就是如果用大片幅相機
拍會更糊,景深更淺,被攝物更突出) 這是物理上的問題,無解的...

我幾個星期前才幫我弟買了GF2, 所以我對4/3系統並沒有特別的偏見.
只是如果跟更大片幅感光元件的相機比起來, 就是有天生的限制(淺景深,
高ISO). 端看使用者的需求不是嗎?

另外淺景深+中央構圖很容易給人"照片拍得很好"的假象. 那不叫攝影,
個人覺得叫"用固定方法拍照"! 這樣的照片,看久也是會膩的. 所以對我
來說淺景深從來不是選擇相機的決定性因素.
與失敗為伍者,天天靠盃都是別人的錯。 與成功為伍者,天天跟失敗切磋直到不再出錯。

bluesystem wrote:
外淺景深+中央構圖很容易給人"照片拍得很好"的假象. 那不叫攝影,
個人覺得叫"用固定方法拍照"! 這樣的照片,看久也是會膩的. 所以對我
來說淺景深從來不是選擇相機的決定性因素.


就像是女生把妝化得很濃.眼睫毛弄得很長.戴上角膜變色片


bluesystem wrote:
樓上很多專業的大大都...(恕刪)


這位仁兄 說的挺中肯的!

對我而言 拍照就是分為:
1. 構圖 & 美感 (軟體)
2. 機身條件 (硬體)

如果拍攝者的 構圖&美感 很棒的話~
我想什麼樣的機身與鏡頭 都可以拍出讓人眼光注目與值得回味的好照片!

但如果只是相機本身條件好的話,像你所說的中央拍攝法+景深或優秀的後製 那久了的確會看膩!!

當然,不可否認!
全幅以上的相機+理想的鏡頭,可以創造出很多好的效果 這也是一般消費機很難達成的。

但又假設用全幅機的換了消費型 DC
那再沒有機身好的條件下,是不是就拍不出來了呢!? (這是我一直以來很久的疑問)


會不會有很多人,在軟硬體之間迷惘了呢!?

~輕描淡寫~
感謝版上大大們的詳細解惑

其實自己也是在版上逛了很久,希望能買到心中所需的單眼

因為一直以來就是用小DC在玩,而單眼的魅力之一就是淺景深

所以我一直以為淺景深只是鏡頭的問題而已

才會最後決定20mm跟14mm這兩顆定焦鏡

卻忽略了機身本身的系統影響也很大,加上看到有大大說到

買了G3之後對它的淺景深很失望而換5D2,所以才又興起我的疑問

現在經過版上大大的說明之後,看來要再重新評估一下D5100跟600D了

  • 2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