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25mm F1.4 vs 20mm F1.7 之M43大光圈對決

FyArT wrote:
測試原文是:In b...(恕刪)


您說的沒錯喔...小弟後來也有注意到..所以有將內文修改成您現在看到的樣子,因為雖然測試者儘量求得相似的放大率,也就是讓兩者的畫面景物大小一樣,不過經過小弟觀察發現25mm的放大率還是稍大些,也就是畫面的等效焦距近些,理論上25mm應該要更清楚些..不過差別太大有點讓人跌破眼鏡就是了..甚至我懷疑測試者水平儀沒有調好..

PS.有關放大率可以參考畫面上的花草跟窗戶的位置。

leomcola wrote:
別忘了25MM對焦速度比20MM快多了
未來的新機, 基本上都會有GH2的AF性能
20/1.7較慢的問題, 也不是什麼問題了

大概只剩錄影AF噪音問題較嚴重吧
市場大還是在美國
18000的25mm F1.4 會讓20mm相對弱勢很多
這兩顆沒必要都有
P也是這樣想 所以才會把kit變成14mm
以免影響到25mm的銷售
20mm我覺得太貴了 要壓到7K以下才合理

至於體積的問題 這就是取向
所以我一直認為GF3出來是很奇怪的
因為太小的機身根本無法真正減少體積
因為後來一定被鏡頭決定了大小
我只能講沒有好的鏡頭是小的輕的
要一直走輕的小的鏡頭這條路 以目前來等於要放棄畫質 跟 方便
說真的要這樣 就直接去買理光的DC就好
等定光圈變焦出來後 一定也是很大隻 都不要買嗎? 那買GF2幹嘛

GF2是給嫌單眼重又要高畫質的人買的
GF本應主打的就是頂級萊卡定焦群 哪有單眼不給玩家衝畫質的
體積已經比起DSLR的鏡頭小了 這不就是它的吸引力

MuYuuSou wrote:
但是25/1.4價格...(恕刪)

tatao wrote:
GF2是給嫌單眼重又要高畫質的人買的
GF本應主打的就是頂級萊卡定焦群 哪有單眼不給玩家衝畫質的


我倒認為GF3的出現一點都不奇怪,
m43的定位一直是在往普通消費者端扎根,同時也稍微上探一下專業市場。
GF3提供更像DC的操控界面,讓用慣DC的消費者不害怕使用。
舉兩個例子:
我表弟平常不玩相機,生了小孩想要選畫質好點的相機拍小孩,
他自己就跑去買了GF2,拍的效果他很滿意,但是他還是認為手動功能太多,
他根本用不到。
我同事最近也生女兒,還跑來問我GF2比較傻瓜還是GF3比較傻瓜?
其實有時候我們都太用專業的角度去看待攝影這件事情,
但是廠商看到的是市場,賣的好賣的多才是他們的目標。

m43的開發原意可以搜尋一下網路的文章,並不是以畫質至上來設計的,
只不過網友們對畫質這件事情很敏銳,
只要是鏡頭可以離開機身的設計就一定要非常強調畫質。
以畫質為前提,
就會出現許多鏡頭太貴...機身沒價值這種論調,
但是不同系統不同設計理念,只用畫質來決定價值,似乎有些不合理。
對於 gf2 + 14mm 的使用者, 25mm f1.4 這價位是蠻誘人的.
有閒錢,會敗一顆~ 期待多些比較圖.

25mm 立體感比較好些,似乎比較銳利一點點.
不過,景深太淺,對焦點不同,感受不太一樣.
想多看看顏色上的差異~
hank_hsiao wrote:
我倒認為GF3的出現...(恕刪)


同意!! 本來設定的客戶就不同,只是GF1的刻板印象讓後面的 GF方向會讓一些人無法接受,如果當初GF1不要做這麼多的單眼功能,那現在GF3也不會被自家雍有者批的這麼嚴重!!

很多人忘記了 國際牌還有 G 跟 GH,就畫質來說 G系列比 GF好功能也不輸單眼的!! 至於GH就更不用說了,他的動態攝影的畫質真的很漂亮!!對焦也很快!!

hank_hsiao wrote:
我倒認為GF3的出現...(恕刪)

我的想法也類似如此!

雖然很多人都不斷談論畫質,且畫質確實也很重要!
但是其實許多人根本看不出來畫質的差異,遑論非檢視原圖。

這個時候鏡頭的規格反而對一般使用者影響更大
1、體積→是否攜帶方便(太多人就只想要體積小)
2、光圈→越大景深越淺、光線不足時越有利
3、廣角→自拍、風景兩相宜

25/1.4雖然有第2點的優勢,但其實差距不大,廣角也沒有20/1.7廣(相差不遠)。
在這樣的價格差距下,個人認為多數一般使用者還是會優先入手14/2.5和20/1.7。

而25/1.4則留給比較要求畫質,且能與價格、體積妥協的使用者。

畢竟主打的使用者群不一樣
http://www.pixnet.net/MuYuuSou
還是先等專業的魔人有更多評測出來比較客觀

M43 最近真熱鬧
gunplar wrote:
原來現在的數位攝影已...(恕刪)


請教gunplar大大 "階調"是什麼東西啊?? 我在數位相機裡面都找不到這個可以調整,是不是可以請gunplar大大教導 "階調" 是什麼??
J.J.player wrote:
請教gunplar大...(恕刪)


依我不負責任的對階調解釋, 大概是指因為鏡頭鏡片透光率以及鍍膜特性不同以及鏡片結構不同, 各鏡頭對不同顏色的明暗表現不同所呈現出的一種特性, 以上是我根據各家鏡頭廣告上怎去強調階調猜測出來的.

不過我還是一句老話, 每個人的輸出設備都不同, 各自在自己家裡看到的跟拍攝者想呈現的會有不少差距. 所以除非是那種專業出版者, 他可以控制進入到輸出的每個環節, 一般使用者計較這個根本是跟自己荷包過意不去, 不要差太多就可. 單看咱們這板的庶民照與隔壁貴族L社區的高檔照, 如果把所有照片混在一起去除內建資訊, 我是很懷疑用"一般等級電腦螢幕"來觀看, 有幾個人真的可很精確的分辨出差異. 在加上天生木眼, 大近視, 帶有顏色眼鏡...
廬山煙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及至到來無一事,廬山煙雨浙江潮
  • 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