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1299129 wrote:M43鏡頭為了輕巧...(恕刪) 任一家廠商都想建立自己的規格。並擴大市場佔有率。減焦增光,為了追求大光圈。拍夜景或室內人像。大光圈真的比較好用。目前科技感光元件 可用ISO 一直提高。說不定光圈大小已經不再是因為進光量。而是為了淺景深。目前手機使用雙鏡頭來處理。說不定以後相機也能夠加入此功能。
不見棺材不掉淚 wrote:目前科技感光元件 可用ISO 一直提高。說不定光圈大小已經不再是因為進光量。而是為了淺景深。目前手機使用雙鏡頭來處理。說不定以後相機也能夠加入此功能。...(恕刪) 光圈f值=鏡頭的焦距/光圈口徑相機就算有10顆鏡頭,實際光圈大小也不會因此改變~另外,感光元件太小,光圈變化對淺景深的影響也會變得相對不明顯...
為什麼要搬石頭砸自己的腳?一般而言...賣鏡頭比較好賺啦,自己辛苦經營一套完整的系統與生態,廠商想賣的當然是現有基礎上的原廠鏡,大概該有的也大多數都有了,何必把原本簡單的事情弄複雜呢!?廠商不是沒出過原廠轉接環(43轉M43),只是片幅大小沒變所以沒有減焦增光的空間,而且那只是過渡時期安撫原43用戶的折衷方案,後來大家接受Micro43精減後的體積就回不去了,怨言逐漸消失,進而支持這個決定,"體積"這兩個關鍵字才是重點!否則先天上片幅比人家小,機身&鏡頭卻差不多大的話...能在殘酷的市場上存活嗎!?你這個問題...應該去問那些同時有出不同片幅系統的廠商,C.N.S都有出原廠轉接環,那為何把這個龐大的商機拱手讓人!?恐怕他們算盤敲敲...,還是"希望"用戶分開買,鏡頭多賣多賺幹嘛客氣!?N家與S家好歹有點"良心",APS-C鏡給接全幅,像C家屁股給你做死門都沒有,即使我屁股切了硬上還是不能AF,反正就是封鎖到底!但FF鏡有沒有限制去接APS-C!?FF鏡貴啊,用戶醬子搞廠商笑著賣,哪個笨蛋會去"封鎖"?我覺得為了多賣FF鏡,應該是有很大的誘因去搞什麼"原廠減焦增光環",不過有可能是評估過後還是覺得"分開賣比較賺",所以就不多此一舉,這些旁門左道就留給雜牌商去賺吧!(以上所言,當然只是個人毫無根據的胡思亂想)
我也希望有光圈更大的變焦鏡目前用18-35 F1.8轉接自動對焦,實在不太能打人像....除非調回單點對焦不然臉部對焦拍回來一堆沒準焦...........更大更好的畫質可以選擇很好啊想休閒時帶個小鏡頭,想拚畫質換個大鏡頭P家操控太好了,實在不想換家轉接後就知道,畫質並不是卡在M4/3的片幅,除了高光容易斷階過曝其實畫質主要還是看鏡頭拍得很開心,回家看過半都失焦.........G8+18-35 F1.8.....
Leonarka wrote:看來相容性有點問題...(恕刪) Kipon的,單點對焦沒問題.....18-35 F1.8,要開到20才不會有明顯暗角更貴的可能比較好,但.....真的太貴了...........有搭配過CANON的鏡頭,感覺對焦狀況好很多尤其是長焦
cdx wrote:Kipon的,單點...(恕刪) 據說Metabones的對焦比較快,也比較準,不過價格也是很貴...我是買NIKON的沒AF18-35真是好鏡頭,我也曾經擁有但賣了,GH3接起來實在頭重腳輕:最近在玩SIGMA的30 F1.4 / 17-70 F2.8-4SIGMA 30MM F1.4 (轉接0.71後約42MM F1.0)原廠20MM F1.7 II實拍比較1 (上SIGMA 30MM F1.4<42MM F1.0> 下原廠20MM F1.7 II 光圈全開)實拍比較2 (上SIGMA 30MM F1.4<42MM F1.0> 下原廠20MM F1.7 II 光圈全開)然後SIGMA 17-70 跟原廠12-35 差異大概是這樣實拍比較 (上SIGMA17-70@17MM F2.8<24MM F2.0> 下原廠12-35@12mm F2.8)廣角我則是用T11-20 大概等效 15.4-28 F2以上都JPG未修,試想一下如果是原廠出的,有防手震+AF有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