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vin0128 wrote:請問ME-1的作用是...(恕刪) ME-1是OLYMPUS出的觀景窗放大器裝上去可放大1.2x但不是每一台DSLR都可用....目前最合身的除了O家機身外...應該是L1了
jrychan wrote:目前用L1 + ME...(恕刪) 我自己是還有保留CANON的相機,但主力是4/3。裂像屏目前的用途有二個部份,提供你參考一下:一、在手動對焦時,較方便對到焦,不需要依靠合焦指示燈。二、配合自動數位鏡頭時,要是出現假合焦或迷焦時,你一眼就看的出來了。但是裂像屏不便宜,自己磨的話是省了2/3的錢,可是這樣拆拆裝裝也是很有進塵的危險,當初我也很想自己磨,但想到4/3的「洞洞」都好小,所以就買現成的,回來也不用在那邊磨來磨去了。LIVE VIEW拿去手動對焦,特別是用長焦鏡的話,效果會比裂像屏來的準,畢竟有四倍跟十倍,但若你是和我一樣喜歡觀景窗的話,那又另當別論了。
jrychan wrote:目前用L1 + ME...(恕刪) 不好意思,如果你常用的是50mm以下的鏡頭,配合裂像屏去手動合焦,光圈都在2.8~3.5左右的話,那合焦的速度與成功率都蠻高的,5.6~8的話就更準了,但長焦鏡的話,越長焦的、目標物越遠的,合焦的成功就更需要練習與當時的光線充足了。
現有手動50mm x 2 以及czj 135/3.5,所以才會想到說去改用APS-C的尺寸會不會比較好用.話說回來, 我是比較想要出掉135/3.5因為手動長焦真的成功率不高(沒防手振不上腳架).同時, L1似乎不太低調, 所以正在考慮是否換機或是增加小機一台.Contax的鏡頭好像只能轉接Canon或4/3所以我想說是不是換一台350D或E410, 然後改裂像還有, 除了要賣東西的時候要拍照有時要用到廣角, 不然那隻Leica14-50出場的機會真少...所以既然連14-50都冷凍了說實在的換哪家也沒差
jrychan wrote:現有手動50mm x...(恕刪) 我這兒還有一粒OM 135mm f3.5的,光度夠的話,是還可以不上腳架對焦拍攝,只是我練習的過程蠻辛苦的,如果我說我把自己弄的像十多年前服役時的那種射擊預習,不知道會不會很誇張?但事實上,我常常用此鏡頭是低於1/60在拍攝的,只是我也很清楚這樣太辛苦了,情況可以的話,我一定會上腳架。之前也有一粒菜頭135的,但不知道為什麼,我拍出來的顏色總是會偏淡跟偏紅黃色系,還來不及賣掉它時,它就從防潮箱跟地球接吻了…我大部份的情況也都用定焦鏡,但kit這支出遊或方便度來說,也算是非常之高,我是覺得L1長的很低調了,甚至還有人會覺得我是拿傳統單眼…,特別是老伯伯。後來會選擇用L1接老鏡,是為了它是當時4/3系統唯一可以可以支援手動老鏡合焦指示燈的,加上它可以支援這些老鏡頭的測光,而改裂像屏就是以前用FM2時的習慣,加快我手動對焦的速度,事實上,我換的這片K3對焦屏的亮度,並沒有L1原本的那一片來的明亮,但看在可以加快我的對焦準度與速度上,我覺得這樣的投資會減少我眼睛脫窗的機率。當然裂像屏用在新的數位鏡頭的好處也是有的,MF的部份就不用說了,AF時,有無準確對到,一眼就會看的出來,要微調時也很快速。曾經我也很OOXX對於4/3系統這種小對焦屏感到很頭大也很不適應,甚至有一陣子我情願用底片機去拍,因為大小差很多,看了也很痛苦,只是我一想到花在底片的錢、沖洗的錢、底掃的時間及設備,還有掃成數位之後,多少都會跟照片看起來有所差異,於是我才下定決心,選好一家系統之後,就去適應它的特性。與其用APS-C,那不如忍一點,備好銀彈用去買更大片幅的135數位機,現在CANON與NIKON不是都有了嗎?只是那個售價…………。
kanae wrote:我這兒還有一粒OM ...(恕刪) k大說得太好了…小弟就是忍不住全片幅跳去n家了…目前只好跟35-100說再見不過p家L1的用戶感情都很好哩…想來會看上L1的都是愛上它獨一無二的調性啊
alecto39 wrote:k大說得太好了…小弟...(恕刪) 早就發現a大偷跑去n家了…因為我有發現a大解決E-3的消息………………看了很多文章所述的表現,你選擇N的FF是一個蠻強勢的選擇,小弟也祝福a大的這個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