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Panasonic GX7 與 Sony A6000 簡易心得(已重新潤文並加入更多心得)

byrianshih wrote:
畫質差不多?
可以po幾張GX7的高iso照來分享一下嗎?...(恕刪)


首篇我有說了:至於高ISO 3200,在麥味登吃飯時隨手拍來比較看看,在兩台LCD上比較看起來差異不大。

要看更高ISO的話,A6K表現更好是理所當然的吧,如果想知道差距多少,直接去DPReview看就可以了,謝謝。






http://www.dpreview.com/reviews/image-comparison/fullscreen?attr18=lowlight&attr13_0=sony_a6000&attr13_1=panasonic_dmcgx7&attr13_2=sony_a6000&attr13_3=panasonic_dmcgx7&attr15_0=raw&attr15_1=raw&attr15_2=raw&attr15_3=raw&attr16_0=1600&attr16_1=1600&attr16_2=3200&attr16_3=3200&normalization=full&widget=1&x=-0.06829576107710902&y=0.06240956509234025


01也有評測可以參考:
高端性能 精巧外型‧Panasonic Lumix DMC-GX7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50&t=3643935

原廠一直強調GX7感光元件的製程,所以在進行各級ISO時更讓人期待,從上圖我們可以看到
GX7的工作值少說在ISO 1600,而ISO 3200~6400之間視為堪用值我想也沒有太大爭議,而這樣的表現其實於APS-C片幅的微單眼或是DSLR也越來越接近了,就算ISO 25600也看不到色彩雜訊的產生,原廠在這方面肯定下了不少功夫。



極速對焦 精準操控‧Sony A6000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54&t=3811804

A6000在ISO 800以前卡通人物臉上的網點印刷皆非常的清晰,ISO 1600開始看得出來有輕微塗抹的痕跡,但依然可視為工作值,因為右列的毛球細節還是非常的豐富,可接受的堪用度大約在ISO 6400。



個人平常使用最高只會用到3200而已,更高ISO幾乎沒用過。
這兩台小弟剛好也都有,個人主觀看法如下:

對焦方面 各有擅長,不多說。

錄影方面 我喜歡錄mp4檔,可直接傳到ipad,這方面GX7的畫質非常好。

EVF方面 GX7的EVF與機身螢幕上有很明顯的色差,這點我很訝異,會讓人對顏色判斷錯誤。

JGEG畫質 個人只會拍JPEG直出,GX7直出的JPEG塗抹感非常重,個人不太能接受,不確定是Panasonic CMOS的問題還是機身調教的問題。

A6000可以裝不同的原廠新的程式,有擴充功能的感覺,增加一部分的可玩性。
介面部分是青菜蘿蔔,您說的很多a6000都有,再多摸兩下吧。
很多硬體部分S家牙膏擠的比較嚴重,相較之下P家上進多了。
另外,a6000要使用af-c連續對焦模式,才能真正發揮。 當然GX7應該還是較優
https://www.flickr.com/photos/ryosyen/
當初選微單時

鏡頭考量外


原本也有想說換一家好了

但後來考慮了一下又縮回來

因為我對閃燈使用需求算多

P家閃燈 周邊支援度又比SONY少 ,所以就做罷了...



剛看了一下之前M01的GX7測試

介面切換秒是跟光圈延遲、觸控對焦慢速不知道有沒有韌體改善?
rex ren wrote:
EVF方面 GX7的EVF與機身螢幕上有很明顯的色差,這點我很訝異,會讓人對顏色判斷錯誤。


GX7的EVF是以Adobe RGB 色域為基準的,所以會跟LCD有差異。但是經過調整後,個人感覺是差異不大了。

許多評測指出,GX7錄影時的高ISO能力會更好一點。我偶爾用到錄影功能,但室內婚宴錄過一次,手持拍攝滿穩定畫質也滿不錯的。


日分月秒 wrote:
介面部分是青菜蘿蔔,您說的很多a6000都有,再多摸兩下吧。

另外,a6000要使用af-c連續對焦模式,才能真正發揮。 當然GX7應該還是較優



不好意思,你指的是我提到的,長曝倒數、降噪處理倒數、電子水平儀、靜音快門、機身防震、超級選單。
這些A6000都有嗎?
我是以我常用的功能來比較的,若A6000也有就太好了。


umax wrote:
剛看了一下之前M01的GX7測試

介面切換秒是跟光圈延遲、觸控對焦慢速不知道有沒有韌體改善?


你是說:調整曝光參數時,顯示畫面明顯跟不上撥轉盤的速度 這點嗎?
後轉盤如果非常快速的調整的話,是會有一點延遲的沒錯。除非一口氣要調整很大,不然一般調整是沒這問題。

至於觸控AF,我使用起來一觸即拍,非常快速,我想這跟鏡頭速度關聯比較大吧。


kanako0605 wrote:
要看更高ISO的話,A6K表現更好是理所當然的吧,如果想知道差距多少,直接去DPReview看就可以了,謝謝。


幫補一個imagingresource的ISO比較

http://www.imaging-resource.com/PRODS/sony-a6000/sony-a6000-image-quality.htm

照慣例新機要來芒一下 by Bobby0101, on Flickr

Untitled by Bobby0101, on Flickr

Untitled by Bobby0101, on Flickr

痞痞的 by Bobby0101, on Flickr

一起來刷牙吧! by Bobby0101, on Flickr


小弟我前陣子入手A6000+24ZA,跟GX7+15mm比較後發現:

1、100%放大檢視下,(jpg直出)高ISO跟低ISO都是前者較優。

2、準焦率後者較高

3、都是拍小孩子的實用器材

4、24ZA名不虛傳,貴得合情合理。

5、A6000沒有電子水平儀,只能用水平儀熱靴蓋補救(反正Sony也costdown掉熱靴蓋了,就買吧),但較不好用+破壞整體外觀美感

6、Sony的AWB在室內時是裝飾品,請無視它

A6000跟24ZA讓我了解S家的強。因為跟GX7重疊性太高,準備捏著LP換A7II+55ZA



同樣擁有這兩台機的路過一下。
a6k高低感是強一點,也只是一點點,不過在大陸那邊倒是發現個問題:AFC高速連拍用的多會導致快門揚塵,灰塵貼到CMOS上面影響小光圈畫質。
雖然APS的感光度表現比較好一些
但是真正實拍還是要加上鏡頭的
如果鏡頭的同樣體積或價格下,m43可以得到比較大的光圈的話,那就可以得到比較低的雜訊或比較高的快門速度了
說到快門速度,或是安全快門速度,這時又得把防手震系統的性能拉進來考量
哈哈…兩台都是高CP值的好機,只是在綜合表現的評價上,A6000比較受各大網站青睞;

假如24MP的高ISO表現與16MP平起平坐的話,那至少就贏了50%;片幅優勢還是在的!

再加上DR的差距…APS-C的優勢又可以再拉開一些。

其實關於這兩台的討論早已汗牛充棟,不予贅言,只就個人觀點提出最詬病的部分,有錯請指正:

GX7該給都有給,但就是沒有自動最低快門,用A模式自動快門偏高(所以ISO也偏高),

不會像其他家(有自動最低快門者)除非達到快門下限,才會去加ISO值!

至於A6000…就是大家都很儍眼的…竟然電子水平儀也被CD掉了(A7000的伏筆?)!

事實上許多玩家入手Sony就是看上那片表現優異的CMOS,所以其他部分不太強求,

什麼什麼NFC丶Wifi根本沒用過,沒有觸控也可以忍受,但最基本的電子水平儀都沒有的話,

每次手持都要浪費時間去align格線(還不準)…就一肚子火!

拍風景或建築差個幾度就差很多了,回來修正還得自行想辦法找參考線…真是夠了!!

還有1.44MP的EVF(成本上來講不算缺點)…假如以轉接為主的話,對遠景會有點小吃力,

因為即使放到最大也不夠"細緻"(低光更慘),得憑經驗判斷是否完全準焦!
  • 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