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舊皮新骨 內建4K錄影‧Panasonic Lumix GH4

sid1980cheng wrote:
gh4售價太高
如果較注重拍照
又非pana不可
其實買畫質相當的gx7便宜多了
不然以此價格
都可以買s牌全幅機了...(恕刪)


錄影本來就是GH4的強項之一,
就算是拿來拍照也有他好用的地方~
那這些全部都抽掉不說~
才來說旗艦機GH4售價太高不是很奇怪嗎?

good69 wrote:
錄影本來就是GH4的...(恕刪)


一般消費者買相機 錄影功能為其次
個人私心來說 還是希望p家旗艦機
能往更大片幅邁進 相信銷量或競爭力會更好
sid1980cheng wrote:
能往更大片幅邁進 相信銷量或競爭力會更好...(恕刪)



其實早在M43草創
Pana慧劍斬情絲43
爾後著重錄影,朝錄影拍照最適解邁進
接著自GH3/GX7/GM1起,切割出三條不同訴求的路線
創新及品質兼顧,真的令人喝采
無悔甘願的作Pana控
M43至此也算發揮的淋漓盡致
只是要從相機這塊賺到錢,似乎是極困難的任務(除C/N家外)
邁向大片幅,但他家也傳出中片幅消息...一切就靜觀其變囉




價格太貴!?
的確3萬多GH3&EM1 小弟還真下不了手
因為4萬的A7破壞市場行情
但A7s 4K錄影還要加貴森森配件,體積也變大
還有台松公司貨免5萬,小弟就忍不住了
個人是挺犯賤的,還覺得這次GH4,台松定價很佛心了
jenhoxen wrote:
哈~~感謝jamis...(恕刪)

說真的不拉擴散片就能ZOOM超過24mm也只有C,N兩家的旗艦燈辦的到而已
一般都是24-105mm而已, 4/3更是悲慘一直都只有24-85mm(12-42mm)
FL580L一次升到24-200mm已經令人非常感動了
以我用燈的習慣來講ZOOM更窄遠比更廣來的有意義

google到來自內地的照片...
看來有附肥皂盒跟Full CTO濾鏡, 還有一顆黑色的IR濾鏡(用於無線閃燈主控)

沒意外的依舊是塑膠靴...

操作介面跟FL360L/FL-600R完全相同, 看來O家應該也會出一雙胞胎(FL-58R?)

確定有反射板(比FL360L/FL-600R那幽默的尺寸又大了一點點...)

就目測來看下半部的機身跟FL360L/FL-600R差不多大, 燈頭倒是大了不少
不過這個體積對上它的出力還是相當有優勢

大隻佬 wrote:
其實早在M43草創P...(恕刪)


pana的相機 在操控性及電子性能表現上
實在可圈可點 體積小 鏡頭群豐富
畫質也都在水平以上
這幾年使用下來還算滿意
但就目前資訊來看
如果想升級全幅也只能琵琶別抱...
sid1980cheng wrote:
其實買畫質相當的gx7便宜多了
不然以此價格
都可以買s牌全幅機了......(恕刪)

產品取向不同,這樣比其實沒啥意義...
✍ɪɢ|https://www.instagram.com/jml888.photography/
sid1980cheng wrote:
pana的相機 在操...(恕刪)


在進入M4/3之前,
不是早就該知道未來想升級全幅的話就只能跳家嗎?

M4/3的發展歷史從來就不是為了當全幅的升級跳板用的,
就算未來O/P兩家會進入全幅的市場,鏡頭產品重新開發更需要不少時間與資本,
況且O/P兩家的銀彈有多到可以開這麼多種不同的產品線嗎? 有的話就不會連年虧損了,
Panasonic還得藉由關閉一些產品線以及賣廠房來讓今年的財報有所起色!

無論從什麼方面來看,未來想衝全幅的人本來就不該選擇以M4/3作跳板,
事前沒有這樣的認知,錢投入M4/3後再去嫌為什麼他們都不做全幅的產品,
其實是本末倒置

另外,GH系列本來就是針對"錄影>拍照"的使用者,
用"一般使用者比較偏重拍照"硬是把GH當作是以拍照為主要訴求的產品,
然後再去嫌GH比較貴,怎麼看都很牽強

如果你是希望Panasonic作出全幅的產品,直說不就行了?
很多人也很希望有這麼一天,但理由沒有這麼牽強


GH4錄影真的超強
我用FHD最低流量50M,畫面就很銳利

其他除了景深有點深、沒超廣角以外,我覺得幾乎完敗市售單眼錄影

kurt_aj wrote:
其他除了景深有點深、沒超廣角以外,我覺得幾乎完敗市售單眼錄影


(小弟錄影外行)即使用上7-14仍沒有超廣角效果嗎,還是指[淺景深超廣角]效果?

kurt_aj wrote:
GH4錄影真的超強我...(恕刪)



gh4錄影的確是蠻不錯的
尤其是4k
用過4k後
真的會有當初看過FULL HD後的感覺一樣
回不去了...
  • 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