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國外網站測試的LUMIX GX7與PEN E-P5之低光性能比較


happyspirit wrote:
這招太過份了啦! 不...(恕刪)


看看 Panasonic 12-35mm F2.8
Olympus 12-40mm F2.8 的體積...

RX10 三倍變焦 , 放棄望遠端的恆定光圈
廣角端最大光圈如果有 1.8 ~ 2.0 能就要偷笑了
happyspirit wrote:
這招太過份了啦! 不...(恕刪)


最過分的是, 看來E-P6的解析度就會到兩千萬畫素, 真是叫人情何以堪...
廬山煙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及至到來無一事,廬山煙雨浙江潮

focuslight63 wrote:
看看 Panason...(恕刪)

focuslight63 wrote:
廣角端最大光圈如果有 1.8 ~ 2.0 能就要偷笑了


哈~ 也是! 太幻想來勢洶洶的情況了~


DannyHwang wrote:
E-P6的解析度就會到兩千萬畫素, 真是叫人情何以堪...


我的X3解析不怕一般的byer高畫素相機

CCC...
我的基礎功 隨手拍出喜歡的照片^^
通常我們觀看一張照片時(無論是在螢幕上還是印刷成相片),經常會誤以為1:1下的差異會直接影響到完整檢視的照片,但其實在100%像素檢視與100%螢幕(或印刷照片)檢視之間還有數個關鍵的步驟,那就是要處理縮圖的像素捨去(down sample)必定帶來嚴重的模糊化與鋸齒化

因此這就是為什麼DxOmark把照片縮到800MP時所有M43跟APS-C的雜訊表現會那麼接近,那麼縮到大家最常用的FullHD(~200MP)全螢幕(包含4x6",300dpi照片也是約200MP)後呢?

所以大家可以想想看1:1下的差距在轉換成最終可觀賞的成品後,那些差距還剩下多少呢?又是由誰主導呢?(感光元件?鏡頭銳利度?還是縮圖演算法?)
M43親子與生活紀錄: https://www.facebook.com/M43Happiness

kanako0605 wrote:
看起來GX7在高ISO表現上是勝過EP5。不僅ISO1600人像比EP5乾淨一點,ISO3200細節也比較多。...(恕刪)


看起來那台E-P5 的雜訊抑制功能沒關,關掉細節會好很多。

O家的雜訊抑制選項,個人建議是不要開,抹得很難看。
同樣 17mm f1.8,好像真的是 P 家的視角都大一點..

以前總覺得 E-M5, E-PL5 在 low iso 很髒,除噪過的圖片,純色裡面仍像有污塊一樣...
剛剛又把 E-P5 重複長曝幾張,結果雜點位置還真是一模一樣,確定是 sensor 的問題.
第一次碰到這麼誇張的,現在都 2013 年了...

有興趣的人自己下載原圖去看,前三張 30s, 最後一張 5s http://cl.ly/1K3T3I2S0Y0y

這是把圖調亮的版本 http://cl.ly/0k132O0S0F3M


搜尋了一下,站內就有人發過相同的問題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49&t=2957308
tyf000 wrote:
以前總覺得 E-M5, E-PL5 在 low iso 很髒,除噪過的圖片,純色裡面仍像有污塊一樣...
剛剛又把 E-P5 重複長曝幾張,結果雜點位置還真是一模一樣,確定是 sensor 的問題.
第一次碰到這麼誇張的,現在都 2013 年了...


經常用放大對焦的我, 就發現在暗處對焦時, E-P5放大的畫面, 某些固定的點是特別亮, 應該就是sensor的問題.

另外這些天還觀察到幾個E-P5神奇現像, 我發現我的E-P5 sensor是有壞點的(暗藍色的, 似乎在我更新韌體後才出現, 剛買來時是有發現另一個像超級新星的亮點, 會在夜空閃閃發亮), 但這壞點是只有某些場景才會出現, 而且用RAW在olympus viewer 3看的到, 但在lightroom卻看不到. 還有這些壞點用畫素更新是消的掉的.
廬山煙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及至到來無一事,廬山煙雨浙江潮
tyf000 wrote:
剛剛又把 E-P5 重複長曝幾張,結果雜點位置還真是一模一樣,確定是 sensor 的問題


看起來位置的確都一樣。

若是熱噪點,應該每次曝光後熱噪位置都會不大相同。

我有搜到大陸那邊測試也是EPL5有遇過,但G5不會。

所以看起來SONY製感光元件好像都有類似問題出現。

再加上SONY製搭配20mm,高ISO會出現橫條紋,之前站上討論猜測可能是EMI設計不良導致。
奇怪,感光度相同、光圈相同、快門也相同,怎麼相片的亮度差這麼多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