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Panasonic 是碰到什麽問題最終用上Sony感光元件


dellasus wrote:
對阿,我也覺得很奇怪...(恕刪)


目前仍流傳了幾派說法,
一是Live MOS其實還是CMOS製程,並非只有NMOS,
另一是Live MOS只有NMOS

只有NMOS的話也許比較好解釋動態範圍的限制,
不過我個人比較傾向前者,Live MOS仍是CMOS,
因為以前用Live MOS的相機Sensor有被拆過並Decap,
看起來還是CMOS製程

而GF5的ISO標示部分,我猜你應該是看到ISO 800以上的結果,
不過那其實沒有差很多,因為量測方式的關係,
感光度愈高,Sensor在同樣亮度下達到飽和的時間愈短,愈難精準量測,
在不是非常精密的量測環境下,ISO 1600量到ISO 1817其實是在誤差範圍內

如果Live MOS不是NMOS的話,
這些Sensor的量測數據不見得完全是製程的影響,電路設計上也有關係,
例如雜訊過度的抑制,會把所需要的訊號本身也一起損失掉
Sony家的錄影系統玩的花樣比Panasonic還多... 可是Panasonic比較有下放技術的誠意

個人覺得反正每一家DC的感光元件都是跟Sony拿的, 而Sony還有背照式CMOS在推廣, 照度大且尺寸多樣

或許新機開發過程消息走漏, S家的業務來接洽... 就談成啦

對開發人員來說, 只有降低成本.穩定貨源和如期推出才是真的, 其他都是浮雲~
工廠苦命人の沒力人生... Orz

aztec1234 wrote:
目前仍流傳了幾派說法...(恕刪)


我還有點看不懂G5 的DXOMARK

Low light 有615分,比GX1的703分差了.

但我看SNR18%,G5在表現上與GX1 幾乎一樣,怎麽會在Low light 得分表現差那麼多?
其實也不需要碰到什麼問題才用SONY的CMOS
單純從市場面來考量,若EM5使用SONY的CMOS賣得非常好,深受市場好評
後續中低階機種也搭載同一顆CMOS,大量生產讓這顆CMOS的成本壓得很低
甚至低過Pany自己製造MOS的成本時,為了確保銷售,為了拉高利潤
只要SONY肯賣,採用SONY的CMOS是相當合理的商業考量

O社的動畫codec很弱,使得EM5在複雜場景的動畫表現不佳
如今換上了Penny的處理引擎與調校,應該會有截然不同的表現
但是靜照...嗯嗯!動態範圍或許不變,但色彩表現可能就見仁見智了

ACON99 wrote:
不就是你說啥O家用S...(恕刪)

那還是沒說「Panasonic絕不用Sony感光元件」的保證啊~
要打哈哈混過去有這麼簡單喔?

既然如此
我也可以說有人肖想全片幅,然後配大光圈+超小體積的鏡頭
然後,剛好就是A啥C什麼O那個N這個99這個人說的~

嗯,反正我想不起來是誰
啊~好像在我引言中有出現耶~
ACON99 wrote:
小DC用 1/2.3...(恕刪)

只有S家有發表喔?
其他家怎麼沒出呢?

快點,我好想看某人說的「現在4K已經普及」喔~

ACON99 wrote:
小DC用 1/2.3...(恕刪)

我是市井小民上有雙親下有妻女要養,規格那麼棒也想要開開眼界,請問大大什麼時候開箱啊?

jamistw wrote:
我是市井小民上有雙親...(恕刪)

http://nofilmschool.com/2012/09/4k-at-60fps-is-coming-from-sony/

ACON99 wrote:
http://nof...(恕刪)

4K規格我知道啦,我是說大大您那麼喜歡高規格,請問您什麼時候開箱阿,先決條件也來台84吋的SONY螢幕開箱看看,好想看4K錄影畫質喔,無奈我的24吋螢幕無法顯示那麼高規格的全螢幕尺寸,請問您是用那台螢幕?

地圖上的流浪者 wrote:
那還是沒說「Pana...(恕刪)

還不就是你跟某業代一搭一唱
(搞不好是分身....還是很有愛?~噗)
看看那篇LX7規格文真好笑
我開規格出來了 只會唱衰
一下說P家沒有產線作其他規格CCD
一下說成本問題
就跟你說跟別家進貨
還在說不可能

現在好笑了 RX1 RX100 嚇死人 LX7直接被無視
FF相機連射中
現在連P家旗艦都九成用S家CMOS了
還在裝傻喔......
不要在地圖上混了 直接去找青蛙王練絕招比較快:
"一射入魂!".......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