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GF2 觸摸中

boss753951 wrote:
如果某些場合不適用
可以不要觸控對焦
他還是有按鍵控制對焦的功能

不過近拍和拍夜景~我用觸控對焦感覺沒差^++^~

就跟半按快門一樣~對到就綠的~沒對到就是紅的~在看你要設成按實體快門鍵還是觸控即拍

呀~依爹


你說中了我要提的,觸控對焦拍攝的功能,其實依然無法完全取代傳統的按鍵對焦與快門的設計,其設計盲點確實是存在,所以有些人在對於宣傳觸控對焦與觸控拍攝有多麼棒的同時,是否也看見這樣不完整的觸控對焦與拍攝的設計,可能在未來對於拍攝照片時帶來的不實用?

我想觸控的設計確實是很不錯的觀點,但一項新設計總是會被USERS以較嚴峻的角度檢視,這功能若作得完美,該給予正面鼓勵與支持,若作得不完美就修正.目前看來,這項新功能並不足以到被評價為完美的程度,畢竟,有人要說它真的多好多棒以推薦他人使用時,我想作為參考購買的我們,也必須真的親眼看見它是否真如此棒,而非僅於網路經驗的文字分享


此外,BOSS兄,我說的不是一般近拍,而是微距攝影.....= =,平時手持都得很小心的拍攝以避免預期景深出現落差了,何況是按下螢幕上的觸控點,勢必造成相機前後晃動,破壞原先對焦好的距離,以致於影響原本要的景深程度與範圍.

若是一般拍攝時使用觸控對焦與觸控快門,試問與一般傳統快門設計又有何區隔?優點在哪裡,以及傳統式對焦設計的速度,是否真的完全比不上觸控式對焦設計?這點可能是一般USERS無法實施經確測試的範圍.





薇風 wrote:
我想,觸控快門與對焦這東西,既然是如某些使用GF2的USERS指出其為無法完全取代傳統式快門的新設計,那是否應該多談談它的缺點,以及何以無法完全取代的設計缺點?不該是避之不談,僅以"A若真不是在所有拍攝場合都適用時,還是有B可以用",如此即否決了之前自身大力推觸控設計的前提,是否還是語帶保留點的好.

我是認為透過觸控在拍攝某些場景時,照片效果的預期訴求必定仍會受到相當程度的影響(像是近拍,或是夜景拍攝,但使用遙控器可不需碰觸機身時則除外),不僅是某位版友提及的前後軸向問題,上下的軸向也是必須考慮其可能影響拍攝時的預期景身位置.

若一項產品只有一點功能被提出其非常優異,例如按下去就瞬間對焦完成,按哪裡就對哪裡的使用經驗,在目前看來,多是觸控的設計被提出來談,似乎沒有其他優點可再被討論;此外,這樣的設計是否都適用在USERS,或是符合USERS的DEMAND.


何不談談它的缺點?



你說的有點像是,以前DSLR並無LV與錄影設計,現在有了,但性能與效果也許不是每牌子都做的好,那啟不是乾脆不做算了。錄影就不說了,拍攝取景,DSLR可以用OVF也可以用LCD取景,LCD取景速度不佳,是否就別設計出來,等有實力做出快速又準確的再來推出。錄影也是,可以錄但錄不久或是發生問題,是否也別出算了。

你所謂的推行觸控,對兩台相機,一台有觸控,一台則無,有的那台絕對是加分。GF1與GF2定位不同,別拿這兩台來說GF2犧牲按鈕什麼的所以大推觸控,G2(第一台有觸控)比起G1(或GH2比起GH1)按鈕有犧牲什麼?沒有,反而按鈕設計更多或更好,但還是加上觸控,因為觸控非常方便。

觸控確實就是觸控而已,觸控對焦,或是觸控快門,或是觸控滑動看照片,這些看起來很基本很簡單,但沒觸控,作法又是如何?不用構圖取景,只要直接選對焦點,這在DSLR上難以作到,拍攝動態的物體,人預測物體的路徑,瞬間點擊拍攝,就像日本的拍窗戶上水滴的廣告,滑下來那瞬間,點擊就拍到,DSLR要怎麼追焦?方式又多麻煩?錄影可AF的機種,沒有觸控,完全對焦點只能機子決定,有觸控可以讓使用者決定要對焦哪。看起來很簡單,只是觸控而已,何不談談沒觸控相比有觸控的缺點?


看了你上面那篇的回覆,感覺你比較偏向於實用性,DSLR都有加上LV與錄影,你說實用性如何?
LV大都是對比AF,比起相位AF都有優缺點,但似乎在速度上只是略輸,就反而變成LV不實用?縱使有其他的優點。如同EVF與OVF一樣,EVF反應速度不及OVF似乎就變成不實用?縱使有其他優點。
SONY的DSLT設計,比起DSLR來說,會有畫質衰減以及無法使用OVF,照你的看法,是不是也不實用?

推行新的技術如果無法完全取代舊的,就變成你眼中的不實用了。
kanako0605 wrote:
你說的有點像是,以前DSLR並無LV與錄影設計,現在有了,但性能與效果也許不是每牌子都做的好,那啟不是乾脆不做算了。錄影就不說了,拍攝取景,DSLR可以用OVF也可以用LCD取景,LCD取景速度不佳,是否就別設計出來,等有實力做出快速又準確的再來推出。錄影也是,可以錄但錄不久或是發生問題,是否也別出算了。

你所謂的推行觸控,對兩台相機,一台有觸控,一台則無,有的那台絕對是加分。GF1與GF2定位不同,別拿這兩台來說GF2犧牲按鈕什麼的所以大推觸控,G2(第一台有觸控)比起G1(或GH2比起GH1)按鈕有犧牲什麼?沒有,反而按鈕設計更多或更好,但還是加上觸控,因為觸控非常方便

觸控確實就是觸控而已,觸控對焦,或是觸控快門,或是觸控滑動看照片,這些看起來很基本很簡單,但沒觸控,作法又是如何?不用構圖取景,只要直接選對焦點,這在DSLR上難以作到,拍攝動態的物體,人預測物體的路徑,瞬間點擊拍攝,就像日本的拍窗戶上水滴的廣告,滑下來那瞬間,點擊就拍到,DSLR要怎麼追焦?方式又多麻煩?錄影可AF的機種,沒有觸控,完全對焦點只能機子決定,有觸控可以讓使用者決定要對焦哪。看起來很簡單,只是觸控而已,何不談談沒觸控相比有觸控的缺點?


看了你上面那篇的回覆,感覺你比較偏向於實用性,DSLR都有加上LV與錄影,你說實用性如何?
LV大都是對比AF,比起相位AF都有優缺點,但似乎在速度上只是略輸,就反而變成LV不實用?縱使有其他的優點。如同EVF與OVF一樣,EVF反應速度不及OVF似乎就變成不實用?縱使有其他優點。
SONY的DSLT設計,比起DSLR來說,會有畫質衰減以及無法使用OVF,照你的看法,是不是也不實用?

推行新的技術如果無法完全取代舊的,就變成你眼中的不實用了。


針對紅字部份,回覆您的觀點如下:


1.您的觀點似乎也是認同目前的功能作得不夠好,但是否不夠好就不要作?我的回答是,也不是不作就算了,因為目前的情況是已作,但部份人刻意突顯此設計可提供的功能並未如實際可提供的功能般,所以你的觀點與他們的觀點實仍有落差

2.依您的說法,觸控的增設目的是"輔助"按鍵?那麼也與我說過的"此功能並非主要,甚至不能取代傳統按鍵設計"的觀點是相同的.

3.你說的水滴舉例,我個人認為不是很恰當;水滴的落下與位置是有經驗的攝影師可預期的,以我的經驗是大約落在1/1000~1/2000秒可抓到,其速度也非常之快,所以拍這種畫面需要先經過計算;依您的意思是,觸控設計也能讓USERS的反應提升至如此高的反應速度?直接手按畫面就能拍攝成功的樣子....如您真有此種經驗,建議您分享,因為那似乎是不太可能透過"先眼看水滴落下,再馬上手觸水滴在螢幕上的位置,即能拍攝成功".

以下關於您的其它觀點,我就不回覆了,因為目前看來,您唯一提出的手觸螢幕拍攝的優異點在於"需要有人能以自身高速並異於一般常人的高反應速度",才能發揮其觸控設計的優異功能,我想應沒幾人辦得到.基於此點,我就不談"沒有觸控設計"的缺點,因為應該是沒有缺點,而多了一項功能時,要被探究的應該是新功能的優點與缺點,以及它的出現,是否與原功能具有類似性,或是具有取代性.

你可能要再整理一下你的文字,有些我不是看得很懂.
附帶一提

如你說的水滴是雨中的情況,此時通常是昏暗的光源拍攝環境,GF2的高ISO雜訊抑制效果能否讓其以這般速度拍攝?其閃光燈的反應速度是否亦能如外閃一般的快?還是也得預閃一下?若有預閃,我想也不用再以水滴作舉例,感覺會越扯越遠.也可能只是讓人再注意到ISO這部份的雜訊.

薇風 wrote:
附帶一提如你說的水滴...(恕刪)


既然你都要說親眼證實
還花那麼多時間寫文章
那怎不去找朋友借來玩看看
憑空在這邊想像
拉一堆理論出來~
說了你又不信
又要雞蛋裡挑骨頭
去玩看看再來說吧!
http://panysgood.blogspot.com/

panypan wrote:
既然你都要說親眼證實
還花那麼多時間寫文章
那怎不去找朋友借來玩看看
憑空在這邊想像
拉一堆理論出來~
說了你又不信
又要雞蛋裡挑骨頭
去玩看看再來說吧!


去相機店玩玩看就可知道,意思是,不需僅在這參考網路經驗分享
我並不是沒玩過GF2,你得先知道這點
所以並非憑空想像,建議你先了解狀況較好

攝影本就是理論在先實務在後,並非雞蛋裡挑骨頭
而是部份人實在將此部機器過於誇大
所以,客觀的請人去親眼看看效果或是操作功能
若無少數人的誇大在先,何來的雞蛋裡挑骨頭之說?






kanako0605 wrote:
日本的拍窗戶上水滴的廣告,滑下來那瞬間,點擊就拍到...(恕刪)


這個小弟有點疑問,就是GF2的快門延遲和對焦速度真的有快到可以準確對焦移動中的物品嗎?
有沒有大大有實測過??

薇風 wrote:
1.您的觀點似乎也是認同目前的功能作得不夠好,但是否不夠好就不要作?我的回答是,也不是不作就算了,因為目前的情況是已作,但部份人刻意突顯此設計可提供的功能並未如實際可提供的功能般,所以你的觀點與他們的觀點實仍有落差

2.依您的說法,觸控的增設目的是"輔助"按鍵?那麼也與我說過的"此功能並非主要,甚至不能取代傳統按鍵設計"的觀點是相同的.

3.你說的水滴舉例,我個人認為不是很恰當;水滴的落下與位置是有經驗的攝影師可預期的,以我的經驗是大約落在1/1000~1/2000秒可抓到,其速度也非常之快,所以拍這種畫面需要先經過計算;依您的意思是,觸控設計也能讓USERS的反應提升至如此高的反應速度?直接手按畫面就能拍攝成功的樣子....如您真有此種經驗,建議您分享,因為那似乎是不太可能透過"先眼看水滴落下,再馬上手觸水滴在螢幕上的位置,即能拍攝成功".

以下關於您的其它觀點,我就不回覆了,因為目前看來,您唯一提出的手觸螢幕拍攝的優異點在於"需要有人能以自身高速並異於一般常人的高反應速度",才能發揮其觸控設計的優異功能,我想應沒幾人辦得到.基於此點,我就不談"沒有觸控設計"的缺點,因為應該是沒有缺點,而多了一項功能時,要被探究的應該是新功能的優點與缺點,以及它的出現,是否與原功能具有類似性,或是具有取代性.

你可能要再整理一下你的文字,有些我不是看得很懂.


我敘述的只是對你的想法,如果有錯可以回應,但看起來似乎你把那些話當成我的看法,所以看來我沒猜錯。
因為你覺得做的不夠好,所以不需拿出來提或者是乾脆別設計出來使用。

所以我舉LV與錄影當例子,或是EVF與DSLT的設計,這些設計你認為可以取代舊有設計?

我沒聽說誰說觸控可完全取代快門或按鈕,但有其便利性是事實。

關於水滴,我也只是舉廣告的例子,至於好不好拍,我想有試過就能體會也並非想像就認為很容易或很難。
不只是水滴,也許拍攝水滴你覺得太嚴苛,那就用觸控拍攝畫面中所能看到的就容易多了。

我提到觸控雖然看似很簡單,但似乎不只是你刻意要提水滴的例子吧,還強調是我提出的唯一優點。
即時改變對焦點不管再拍照或錄影的實用性,沒用過確實很難理解,沒有觸控,拍照也可以達成,錄影達不到,但步驟或是程序會變得麻煩許多。

今天你的觀點是,舊有的東西無缺點,因為沒有新的可比較,當出現新的功能與舊有相比,若新功能有不如舊的那實用性大減,反之,有優於舊有的,你反而認為沒必要嗎。你一直只想著類似性或取代性,但沒人說觸控要取代啥,OVF/EVF或相位AF/對比AF,DSLR/DSLT,這些都很類似,也無法完全取代彼此。

其他的,我只能說,看不懂就算了,因為你的某些想法似乎也很難理解。
kanako0605 wrote:
我敘述的只是對你的想法,如果有錯可以回應,但看起來似乎你把那些話當成我的看法,所以看來我沒猜錯。
因為你覺得做的不夠好,所以不需拿出來提或者是乾脆別設計出來使用。

所以我舉LV與錄影當例子,或是EVF與DSLT的設計,這些設計你認為可以取代舊有設計?

我沒聽說誰說觸控可完全取代快門或按鈕,但有其便利性是事實

關於水滴,我也只是舉廣告的例子,至於好不好拍,我想有試過就能體會也並非想像就認為很容易或很難。
不只是水滴,也許拍攝水滴你覺得太嚴苛,那就用觸控拍攝畫面中所能看到的就容易多了。

我提到觸控雖然看似很簡單,但似乎不只是你刻意要提水滴的例子吧,還強調是我提出的唯一優點。
即時改變對焦點不管再拍照或錄影的實用性,沒用過確實很難理解,沒有觸控,拍照也可以達成,錄影達不到,但步驟或是程序會變得麻煩許多。

今天你的觀點是,舊有的東西無缺點,因為沒有新的可比較,當出現新的功能與舊有相比,若新功能有不如舊的那實用性大減,反之,有優於舊有的,你反而認為沒必要嗎。你一直只想著類似性或取代性,但沒人說觸控要取代啥,OVF/EVF或相位AF/對比AF,DSLR/DSLT,這些都很類似,也無法完全取代彼此。

其他的,我只能說,看不懂就算了,因為你的某些想法似乎也很難理解。



紅字部份:
1.第一句話似乎是你自己加上去的?我想我的重點一直在於"人"將之功能誇大的問題,以及質疑此功能在目前來說並不可能完全取代傳統設計,並非是說其設計沒必要,你可能要看清楚再回覆

2.你說的便利性我認同,但此便利性與拍攝的實用性,有連結嗎?上面部份文裡,我有回覆我的觀點,請參考.

3.之前水滴的舉例您提的不恰當,我想我也說明了何以不恰當,因為那的確已超出它能提供的極限.

4.若新功能的目的僅是輔助,何需將之與舊設計相比較?除非它的目的是用來取代,而不是輔助.



我希望這是一個良性的討論,您這次的回應其實已經算挺客觀,比起有些人來說.也很歡迎私下討論,也希望有些人不要講話那麼衝,保持良性互動即可.


薇風 wrote:
去相機店玩玩看就可知...(恕刪)


少數人?
誇大啥?
一觸即拍很好用
這句有啥好誇大的?
不然還能說啥?
http://panysgood.blogspot.com/
  • 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