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e920 wrote:我倒是很好奇在可換鏡頭的M9上面, 不知是否有數位修正? 若是沒有, 那些M接環的老鏡套上去的表現不知會如何? 我猜應該不會怎樣在R-D1s也都沒怎樣雖然APS 跟FF的下場可能會不一樣但我猜還是不會怎樣之前用了28/6.3;35/3.5;50/3.5都沒怎樣會有怎樣的 只有G改M的hologon跟biogon這兩顆 加上G-Rokkor 28/3.5三顆都過關的話就過關了
Monte920 wrote:達叔, 別忘了我要在第一時間看到您拍的圖喔! 好期待您的測試啊!! 先敗別再勸進啦昨晚的賣很大特賣會我還真的湊到M9的錢我又沒有說一定會買啊別這樣增加我的煩惱了我畢不了業已經夠頭大了
機身數位修正是大勢所趨,CN的高階機都開始內建了,M4/3系統訂規格的時候就是以機身修正光學為原則,怎麼還有人嫌它是用機身修正呢?純光學修正變形色差當然做得到,但體積和價格就不是這樣了.....至於萊卡對數位修正的態度,等45MICRO上市就知道了,因為它是第1隻掛萊卡的M4/3鏡頭,如果他也有用機身修正就表示來卡也不堅持純光學技術了不過20mm這顆有點貴是真的,其他家類似規格的確便宜上一截
VICCHEN2006 wrote:Leica一直以其光學工藝自豪, 而Panasonic則有使用數位校正....這點對Leica來說應該很難忍受吧...? 只能說...LEICA和ZEISS後來會淪落到出租LOGO不是沒道理的...一鍋用灶用柴燒的飯也許又香Q又好吃 但連工帶料一碗賣要賣你50元一鍋用電子鍋煮的飯大概有他七八成的美味 一碗只賣你10元結果就是醬啦 用戶各取所需了
正解,也許亦是未來的趨勢,藉用機身韌體或後製軟體進行修正.鏡頭一樣賣20000但生產成本卻可以省很多.Pana 的7-14 14-45 45-200 14-140 20 都沒L標,一樣這樣賣雖然很多是搭機賣.單鏡在賣的有些價格也是2,3萬在賣鏡片光學的設計很成熟了.Cosina玩復刻版也很爽!反正銀子到手就是王道!dss wrote:機身數位修正是函數,光學修正也是函數從這個角度看,就看哪個成本便宜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