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30314 wrote:
我覺得出這台除了搶消費級相機市場外,也是看可不可以讓一些攝小白入坑L接環的市場,要不然這台我覺得還是應該出在M43上,更新一下舊的餅乾鏡或直接配那幾個小變焦,賣個二萬靠低價也是很有競爭力了。
其實M43的片幅已經不太OK了。
錄影上或許有優勢,但如果純打拍照,就可能蠻危險的了。
拿我另外一篇文章的內容來說好了。已經寫了一年多好幾萬字的文章了。
iPhone 攝影時代 | 計算攝影之個人心得
GF9的M43片幅表現~ (這是我出遊隨手拍的場景,想說用手機補拍一張)
(200%裁切比較) vs iPhone12 pro (已經是四年前的比較了)

補上一張銳利化跟HDR化到極限的圖,我們來看看GF9有沒有手震。

GF9是沒手震的,純粹感光元件高ISO掉細節了。
這個比較的照片是iPhone12 pro (感光元件1/1.7”,1200萬像素)
GF9為M43尺寸、1600萬像素。

感光元件大小差異,還沒算上玻璃鏡片跟手機塑膠鏡片的解像差異。
基本上已經是不對等的比較了。
我不覺得M43已經是個好方案了,這就是為什麼pana開始積極地推全片幅了。
別說M43了,甚至APS-C
手持夜景。




上面是RAW裁切比較,左邊富士X-S20+XF 16mm,右邊是iPhone 15 pro
對比單眼的細節就可以知道,手機是實打實的在拍攝上用各種攝影方式去取得細節,而不是憑空猜測的。
只是手機的拍攝是完全"全自動"的。並不需要介入任何繁瑣的設定。
現在應該知道,為什麼全片幅已經是趨勢了吧。
相機廠不得不推阿。再過幾年,手機都不知道玩到什麼地步了。
富士老神在在鎖在APS-C,首先他們有中片幅,其次他們有強大的軟片模擬跟復古外型。
APS-C才有好攜帶的復古時尚精品造型阿 XD
牢牢的鎖住消費族群的拍照情感。
補上APS-C跟M43尺寸差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