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

Panasonic Lumix DC-GH5S 超高ISO王者 專攻錄影市場


疯哥 wrote:
如果没有友商参照,...(恕刪)


不好意思,友商沒有人用在該場合,
不是「沒有問題」,是「沒人用」

其中之一的場合是拉力賽擺在車內拍駕駛座

疯哥 wrote:
哪里看到文章里有限定只是M43的高ISO王者,全画幅的不能拿来对比吗?A7S2和A7M3不光ISO高于GH5S,宽容度也大大好于后者,这不是给个4K60p和10bit就能解决的事儿,规格可以很容易给,核心技术不在松下手里就没办法了。


你知道一台7000美元的Sony業務級攝影機片幅也只是super 35的尺寸嗎?
https://www.bhphotovideo.com/c/product/1082825-REG/sony_pxw_fs7_compact_4k_xdcam_with.html

A7S2和A7M3不光片幅比super 35大價錢也便宜, 那sony還出這麼貴片幅又小的機器來幹嘛? 重點是還有傻子會買耶

每回看到這種片幅至上論來談錄影就覺得無言...

aztec1234 wrote:
1. 真正以錄影為工作的,打燈是免不了的,尤其是Log拍攝要是曝光不足,管你是不是a7s拉曲線拉曝光都是大災難

實際上要用高ISO硬拼的機會不多,而且還要考慮高ISO時DR會衰減的問題。我沒看過有任何團隊是可以打光時不打硬要用高ISO硬拼的

2. GH系列從來就不是以Youtuber為導向,至少官方從來沒這麼說過。GH5與GH5s甚至是Panasonic吸取各影片工作者反應的意見得到的產物,詳情可看Image resource還有EOSHD的訪談

3. A7系列8-bit 4:2:0配S-log3只能說是個災難

4. 跳家與否要看你的圈子,我是看過不少GH5的用戶

5. 又不能比10-bit 4:2:2,又不能比4k 60p等等,把GH5/GH5s的優勢拿掉再說不如買A7,這跟把A7是FF的優勢拿掉要求只能開APSC Crop比有什麼不同?

6. 電影攝影機為什麼沒換A7? 大多數電影攝影機都是Super 35mm片幅,比FF小不少

7. Sony FS7這台的Super 35mm跟GH5s那片片幅大小很接近


哈囉,我也是PANA本家上來的,不是為反對而反對,但器材畢竟只是一時,一個好的攝影師不會只用一個器材,對我而言我覺得GH5S的售價與定位很尷尬(不是GH5喔)

1.錄影當然要打燈,但不是所有的情況都允許,另外應該要思考的是S機種能帶給你什麼用途?當然不是更高的ISO,而是畫面的純淨度,但是GH5即便S版,同ISO的畫面躁點還是跟A7系列有差距

2.GH5絕對是很多Youtuber(這邊甚至可以泛指個人工作室)的首選,這我想不用官方或是誰說明,畢竟市場就可以反映出來,而我上面說的是GH5S的價格與他的用途,依照Youtuber需求,大概會考慮GH5而不是GH5S,而像你說的"真正以錄影為工作的"也不會有太多人使用GH5S,畢竟這個價位帶選擇也不少,400M的需求就如同我說的一樣。

3.A7系列8-bit 4:2:0配S-log3只能說是個災難 ->基本上以測試的角度來講,的確8bit有它先天條件問題,但是一般這個問題是可以避免的,一個後期不會把色彩拉到斷層再來嫌素材差,真正有差的只有在KEY的時候,要說成災難也太言過其實。

4.5 就見仁見智了 基本上我不是說不能比,但實際上M43天生感光元件的問題,純淨度就是輸FF,在後期也會是一個問題。選擇在個人。

6.我們現在討論的是單眼錄影而不是攝影機,攝影機的構造跟單眼不同,要求的取向也不同,不懂這有什麼好比?

7.其實我的結論很簡單,在預算範圍內選擇器材,有預算就上攝影機,要機動或是輕便就是單眼,但是GH5S目前價位帶,首選不會是GH5S,除非你要400M或10BIT素材,但因這樣的要求去選擇GH5S?而到底有多少人需要呢?

最後提一下,我沒有說GH5S都是缺點,像是高速錄影跟10BIT就是優點,只是整體而言我"不看好"而已。











地圖上的流浪者 wrote:
除了片幅以外,我實在看不出來α7s還有什麼值得購入的理由(恕刪)


確實如此,這一年多來共購入兩台GH5以及六顆鏡頭,一台A7lll以及四顆鏡頭

如果不是為了全幅景深效果,今年根本不會再購入A7lll。

ki_min wrote:
(不過小編很困惑,那到底規格表上面寫的ISO160是怎麼來的?又延伸ISO80是怎麼得來的?小編花了整整一夜在Google這看似兩種不同ISO的差異。比較有相關的說法是從DPReview的編輯得來,他說錄影產業用的叫做"Native ISO",相機產業用的叫做"Base ISO",兩者不是相同的概念。但至於兩者的關聯性我是真的沒有看到在討論這個主題的文章。請問這裡有沒有對此瞭解的大大可以替我解釋Native ISO與Base ISO兩者的關連性與差異?)


根據我的理解,Base ISO是一個固定值,而Native ISO則是一個範圍。

如文中所述的GH5s,在Base ISO為400時,Native ISO為160-800;而Base ISO在2500時,Native ISO為800-51200。在Native ISO的範圍內,ISO的提高或降低都是由調整感光元件上的放大器電壓來執行;超過Native ISO範圍,如GH5S的ISO80,則是使用ISO 160的信號,透過軟體降低亮度來達成(因為機身降低亮度使用的是壓縮前的Raw信號,所以效果理論上比後期用調光軟體調整更好)。而Base ISO則是Native ISO範圍內動態範圍、躁點表現都最好的一個ISO值。
GH5S我是一發售就預購了
也買了A7III (但不是錄影主力)

GH5S 高ISO顏色還是相對鮮豔, A73高ISO抹得很漂亮但顏色比較淡, 而且1080P A73畫質還是不行.

4K60P 可以同時縮放(or旋轉之類的)跟慢動作一起, 不像Sony的4K30P只能縮放不能慢動作, 除非用1080P但畫質差很多! 少掉4K那種細膩度
GH5S的240fps低光雜訊還是很多就是了, 這個只有FS5/FS7等級的慢動作才比較乾淨 (FS5可以看我之前發的開箱文作參考)



Mark0527 wrote:
確實如此,這一年多...(恕刪)



Top Gear 有用GH4錄影不知道你知不知道



疯哥 wrote:
看来你还不懂专业二...(恕刪)



我也是C/S/P三家繼續用, 各有優缺點啦
GH5S也是我的個人主力機

xx12345 wrote:
這台GH5S我在台...(恕刪)

疯哥 wrote:
索尼有粉丝是因为有...(恕刪)

有無實力跟有沒有請工讀生當打手是兩回事。

三星在手機廠也很有實力,他請鵬泰也一樣代表有問題。
在中華民國,這是違法的。

附帶一提,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討論區這種現象也很常見,
如色影無忌富士討論區內就有一篇文章,討論完全沒有富士,只單純貼SONY新聞的。
這樣的文章可以在專版活那麼久也是奇葩。

01手機板也有幾位逢SONY必捧的,該不會有人認為SONY的手機很有實力吧?
我自己有XZP我都不敢這樣說了。


tyf000 wrote:
閒閒補充一下 Sony...(恕刪)

如前面所說,去SONY手機板大概就會遇見了..
每一台新機都有興趣,大多數都會開箱,一律只有正面新聞...XD

疯哥 wrote:
索尼有粉丝是因为有...(恕刪)


實在很少看到有那麼露骨的示愛,還要在他牌的帖內說別人的機子走不下去。
開眼界了。

疯哥 wrote:
正好有经验,索尼的HDR...(恕刪)


Sony的DV防抖的作法不同於相機,請不要相題並論
Sony的作法是整個鏡頭與感光元件包在一起的模組一起移動去補償,這作法在可換鏡頭相機上是做不到的,因為鏡頭裝上後很有可能重心在機身外

如果不懂原理就不要輕易說出「別家都不會」

  • 1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