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乳摸] Panasonic DC GX9 (FT4)


地圖上的流浪者 wrote:
我覺得可惜的一點是...(恕刪)


有點像Olympus的OM-D產品線的情況

E-M10系列已經更新到第三代,E-M1更新到第二代,
結果元老級的E-M5至今沒有消息 (也許明天就有Rumor打我臉XD)

E-M5 Mark II當初Olympus是以"偏向錄影與拍照兼顧"的用戶為號召,當時也的確放了不少錄影相關的功能,
當時的E-M1與E-M10正好也缺少那些

但這些在E-M1 Mark II上都更趨完善,而E-M10現在也有4K了,
E-M5的下一代要如何做出區隔,也是相當有難度

GX系列現在似乎是類似E-M10的路線,
GX8那樣的機種面臨的狀況,也許跟E-M5現在類似,
而Panasonic也不像Olympus可以賣PEN-F這種以外型為賣點的機種,來吸引底片時代PEN系列愛好者





IR has published a review:
http://www.imaging-resource.com/PRODS/panasonic-gx9/panasonic-gx9A.HTM

With the optional grip, it looks a bit more like GX8.




aztec1234 wrote:
有點像Olympus...(恕刪)

我一向很少吐槽Panasonic的新機,但這次這一台不得不讓我吐幾句
弄個和GX85差不多的規格然後放個EV轉盤就叫GX9,這實在讓我無法接受
這顯然是為了CP+而趕鴨子上架的吧

GX8推出的時候,一度很高興的認為RF造型的GX系列終於也享有專業級的待遇了
結果後面出的GX85拔掉那些GX8的部分功能有小失望一下
防塵防滴、EVF翻轉、EV轉盤都拿掉了,有進步的是防手震和USB充電(?)吧
但這回GX9只是充其量加回EV轉盤而已...

我覺得GX8和PEN-F還是有點不太一樣
是賣外型的話,其實GX7那種造型就很好了,當初要抉擇時還差一點購入GX7的說
(後來是選GH3)

總而言之,看看今年Q3 Panasonic會不會再出GX系列的新機
否則是打算跳過這台了

地圖上的流浪者 wrote:
我一向很少吐槽Panasonic...(恕刪)


PEN-F的賣外型其實很恐怖...因為是賣這麼高價還很多人買單 (PEN-F發表時單機身的價格是1499美金)
而且是台就規格來說與當時O家其他機身相比並不特別突出的機種 (跟當時E-M5 Mark II比起來,只有用了20MP sensor這件事比較不同)

這就是為什麼Panasonic不可能玩相同模式的原因,
因為沒辦法光靠外型開高價,Panasonic沒有底片時代累積的用戶群,也沒有米谷美久的招牌可用

其實我是覺得這台如果當初Rumor是說"GX85的後繼機",
可能不會有這些反彈,因為期待值會降低很多

但因為名稱是用單數,導致變成了"GX8後繼機"這樣的期待,
然而這台的售價與當時GX85發表時的售價是一樣的,Sensor則是20MP那片

====

而外型圖片流出那天我記得我有說,
以這個大小尺寸來看,應該不會有防塵防滴

因為這是一台內部相當緊湊的機身,而且Panasonic還很罕見的在Press release裡寫到,
在某些環境下連續錄影可能會過熱,需要關機等冷卻後才能繼續錄,代表散熱已經快不行了

除非做得跟GX8差不多大,那就有機會

是擠牙膏沒錯,但價格就擺在那,
對我來說如果它今天建議售價跟GX8發表當時一樣高,或是靠韌體升級就可以了,反而會是我無法接受的點
像GM1S與GF8,明明是靠韌體升級就能達到的事偏偏要推新機
而GX8發表時,單機身建議售價1199美金,這台GX9如果賣這價才是真的找死

把名字遮掉,純就功能面來看,它不值得賣跟GX8當時相同的價格
價格很重要

我不怎麼在意它到底該叫GX9還是GX95,廠商命名規則變來變去我自己是麻痺了,
GF9在國外叫做GX850/GX800,但價格就很忠實的反應它的定位

====

我印象中往年Panasonic其實CP+都沒有太多動作,
Photokina的動作比較多

====

至於GX還會不會有高階機,我認為目前有點難,
簡單來說吧,假設有好了,沒有達到跟G9相近的性能,我想對GX高階機有期待的人是不會滿意的

這樣的GX的高階機,價格就會向G9靠攏,
那麼跟G9擺在一起,最終結果會是什麼?

買G9的人多,還是買GX高階機的人多?

現實面而言,買那一台的人比較多其實不是重點,重點是只要有一台因為另一台的影響賣不出去,
被影響的那一台就會增加庫存,就是燒錢

而且G9還是目前Panasonic高層所打算的,仿照Sony A7系列把GH分為不同用途的產品線的政策下的產物,
把G9的地位轉讓給GX高階機是目前的Panasonic內部不可能做的決定

話又說回來,那些是消費者可以接受只有G9上有,GX高階機上沒有的性能?
這個一定也是有得吵,除了機頂螢幕外我想不出來那樣東西沒放到GX高階機上不會被罵
aztec1234 wrote:
PEN-F的賣外型其實很恐怖...因為是賣這麼高價還很多人買單 (PEN-F發表時單機身的價格是1499美金)
而且是台就規格來說與當時O家其他機身相比並不特別突出的機種 (跟當時E-M5 Mark II比起來,只有用了20MP sensor這件事比較不同)
這就是為什麼Panasonic不可能玩相同模式的原因,
因為沒辦法光靠外型開高價,Panasonic沒有底片時代累積的用戶群,也沒有米谷美久的招牌可用
其實我是覺得這台如果當初Rumor是說"GX85的後繼機",
可能不會有這些反彈,因為期待值會降低很多
但因為名稱是用單數,導致變成了"GX8後繼機"這樣的期待,
然而這台的售價與當時GX85發表時的售價是一樣的,Sensor則是20MP那片

是啊,所以我才說這台命名方式有問題,應該是GX95才對


aztec1234 wrote:
而外型圖片流出那天我記得我有說,
以這個大小尺寸來看,應該不會有防塵防滴
因為這是一台內部相當緊湊的機身,而且Panasonic還很罕見的在Press release裡寫到,
在某些環境下連續錄影可能會過熱,需要關機等冷卻後才能繼續錄,代表散熱已經快不行了
除非做得跟GX8差不多大,那就有機會
是擠牙膏沒錯,但價格就擺在那,
對我來說如果它今天建議售價跟GX8發表當時一樣高,或是靠韌體升級就可以了,反而會是我無法接受的點
像GM1S與GF8,明明是靠韌體升級就能達到的事偏偏要推新機
而GX8發表時,單機身建議售價1199美金,這台GX9如果賣這價才是真的找死
把名字遮掉,純就功能面來看,它不值得賣跟GX8當時相同的價格
價格很重要
我不怎麼在意它到底該叫GX9還是GX95,廠商命名規則變來變去我自己是麻痺了,
GF9在國外叫做GX850/GX800,但價格就很忠實的反應它的定位

我有看到你說的那篇
那時我就不太期待這台會加什麼好料,只是把當初沒講的失望給講出來而已

至於定位,我只希望做得和GH5差不多、加強拍照、改善快門微震、維持側翻這些就好
防震少一級也沒關係,不要求要和E-M1和G9一樣那麼變態
但這防震還是和GX85一樣只有四級...


aztec1234 wrote:
我印象中往年Panasonic其實CP+都沒有太多動作,
Photokina的動作比較多

是的,但是就算是CP+,過往的Panasonic也不會因為這個而搶著出新機
就連GF系列也沒那樣搞過
今年的Photokina適逢Lumix G系列發表十週年,儘管這次的GX9讓我失望
至少希望Panasonic還可以端出好料出來吧

aztec1234 wrote:
至於GX還會不會有高階機,我認為目前有點難,
簡單來說吧,假設有好了,沒有達到跟G9相近的性能,我想對GX高階機有期待的人是不會滿意的
這樣的GX的高階機,價格就會向G9靠攏,
那麼跟G9擺在一起,最終結果會是什麼?
買G9的人多,還是買GX高階機的人多?
現實面而言,買那一台的人比較多其實不是重點,重點是只要有一台因為另一台的影響賣不出去,
被影響的那一台就會增加庫存,就是燒錢
而且G9還是目前Panasonic高層所打算的,仿照Sony A7系列把GH分為不同用途的產品線的政策下的產物,
把G9的地位轉讓給GX高階機是目前的Panasonic內部不可能做的決定
話又說回來,那些是消費者可以接受只有G9上有,GX高階機上沒有的性能?
這個一定也是有得吵,除了機頂螢幕外我想不出來那樣東西沒放到GX高階機上不會被罵


其實以我個人而言,我並不想讓GX後續機和G9一樣,因為那是砸自己腳的手段
GX高階目前的特色都是獨特且G系列後來才加入的,然而G9的出現已經有了變數

以我個人觀點來說,GX高階機應該是GH5的小一號又或是拿掉較高階錄影功能的GH5
要錄影自可找GH5或GH5s,要拍照找G9,想兩者兼顧又不想拿太大台的,這台GX高階機或許就是正解
然而,像GX85或GX9那樣,我認為尚不夠格
http://www.photobyrichard.com/reviewbyrichard/panasonic-lumix-gx9-review-the-best-street-photography-camera/
Richard Wong對GX9的評測,RICHARD可以說是松下的御用評測了,每次都出的相當快,大概也最能貼近松下官下的想法,裡面開頭講了GX系列與GX8,用GOOGLE機翻成中文如以下
「在與很多讀者以及松下交談之後,似乎很多人抱怨說GX8變得過於龐大而沉重。他們也不喜歡完全清晰的屏幕(註:應該是翻轉屏吧),因為很多GX用戶都購買了相機拍攝街道照片,而且很少拍攝視頻。對於街頭攝影來說,向上或向下傾斜的屏幕會更好。換句話說,GX8不是很多人想要的相機。
所以如果你是GX7的擁有者之一,因為其中一個原因拒絕升級到GX8,你會很興奮,因為新的Lumix GX9更像是GX7的繼任者,而不是GX8。

如果官方的想法是把GX定位在便於街頭攝影而不是錄影的話,回歸GX7這樣的小型化,確實比較好。

t30314 wrote:
http://www...(恕刪)

這些理由我怎麼覺得用在當初的GX85是最剛好的?
如果「體積」是街攝的首要考量,那比GX85更大的PEN-F怎麼就沒人鞭呢?
這次的GX9,從GX8角度來說是降級,從GX85角度來說是小改款兼小升級
至於能不能取得和PEN-F差不多的成績,就看那些人的臉色了
地圖上的流浪者 wrote:
那比GX85更大的PEN-F怎麼就沒人鞭呢?...(恕刪)

GX85跟PEN-F體機跟重量都差不多吧!
不過PEN-F沒加手把很難拿(個人覺的是O家中最難拿的),除非都用很輕的鏡頭

GX8確實變重變大不少
也少了文青的感覺
實際拿過手感也沒很好
之前本來已經決定要買GX8了
GX85出來後馬上就改買GX85

如果將來出更高階的GX系列
對消費者來說有更多選擇當然更好
會有這麼熱烈討論應該是許多人對GX9寄以重任
將來會怎麼發展就靜觀其變了



這支售價已經出來了, 1000美金, 大家覺得怎樣

the_magician wrote:
這支售價已經出來了...(恕刪)


請寫詳細一點
DC-GX9M ( + Lumix 12-60mm f3.5-5.6 ): US $997.99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