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

全幅與4/3的未來

ziv0225 wrote:
此全幅與"沙文"全幅...(恕刪)

咦???
120不是叫中片幅嗎??

嗯…來亂的…^^"
全幅的好處對我來說就是我在底片機上用習慣的鏡頭,
到數位機身上也能很習慣的使用而不需要去管焦段換算的問題.

至少不用再為了廣角再去弄一顆DC鏡...
(目前來說, 弄DC鏡可能比較便宜... )
4/3 ccd 就是只能做那麼大
在高iso 抗雜訊就比人弱一點
不過拍起來....似乎比別家多了一點立體感?
拉少 wrote:
但大家都忽略了進光量的問題,4/3之所以要"故意"縮小感光元件的重要原因就是要達到充分的受光,因為4/3的卡口並沒有比APS-C或FF相機來的小,因此進光量是相同的,此時越小的感光元件就越能充分受光
舉個例子來說吧,在不考慮畫質下手機在昏暗的環境也能拍出亮度不錯的照片,但DSLR卻需要超大光圈的鏡頭才能拍出一樣亮度的照片,為什麼?因為DSLR的感光元件比手機大太多了....需要更多的進光量才能呈現
因此4/3將感光元件給縮小已達到更充分的受光,這就是為什麼4/3的相機拍出來的照片能有更好的飽和度


這個部分拉少你說的應該有很大的問題
4/3的感光元件是為了垂直入光的問題才這樣設計,同時卡口也是
垂直入光是為了顧及邊角失光與畫質,達到全畫幅相同的品質(好比16-35 L I 邊角失光嚴重 換上aps-c邊角失光就不見一樣的道理)
卡口大小是為了可以容納更大的底鏡達成垂直入光的需要

第二個問題
感光元件大小不影響曝光時間長短或是照片亮度
如果說你說的成立 那小相機(一般DC)的曝光能力不就一定比數位單眼強大(無論是哪個片幅尺寸)
明顯不是這樣
任何一台相機的曝光在相同環境 以相同的曝光設定去曝光 理論上都是一樣的(當然 如果像是 先天ISO原廠預設100為125 就沒辦法...)

至於照片飽和度... 我想在數位的時代 韌體與轉檔軟體的影響比原始相機設定值影響還大 這就不討論了...
敝人淺見,全幅(FF)最大的好處就是,每的錢都有價值了,現在用的K100D 加 S 17-70,廣角端在非全幅機上變成 25.5 了,我要的是 17丫,不是 25.5。

意思是,在買鏡頭時,明明它就是一個超廣角~小望遠,結果卻變成「小廣角~中望遠」,這實在是很討厭~(我想,全幅的好處就在這吧)
http://peterlai0223.blogspot.com/
rexlaser wrote:
4/3的感光元件是為了垂直入光的問題才這樣設計,...(恕刪)

垂直入光當然是一個因素,但我所說的也是正確的毆...
http://www.olympus-europa.com/consumer/dslr_7045.htm
越高的畫素=>越大越快的記憶卡=>電腦處理圖片的速度需要越快
雖然科技是越來越進步,可是大家($)趕的上嗎?趕上了之後呢?
然後呢......?
堪用,適用,合用,好用....我覺得比較有意義些
ps.純紓發,請勿筆戰..
各位想太多了...

換個規格才有市場...
--
18yes wrote:
敝人淺見,全幅(FF...(恕刪)
你拿到全幅的Pentax底片機上就可以享受有一個黑黑圓圓成像圈的17廣角端了...

S17-70明明是DC鏡

拉少 wrote:
但大家都忽略了進光量的問題,4/3之所以要"故意"縮小感光元件的重要原因就是要達到充分的受光,因為4/3的卡口並沒有比APS-C或FF相機來的小,因此進光量是相同的,此時越小的感光元件就越能充分受光
舉個例子來說吧,在不考慮畫質下手機在昏暗的環境也能拍出亮度不錯的照片,但DSLR卻需要超大光圈的鏡頭才能拍出一樣亮度的照片,為什麼?因為DSLR的感光元件比手機大太多了....需要更多的進光量才能呈現


小弟甚少發言
但對於這種違反物理現象的論述卻要說說話

假設
總光量=曝光時間*sensor 尺寸
何來"越小的感光元件就越能充分受光" 之說
至於手機照相乃是信號放大的緣故

thermal noise = KT/q

當q (能量)越少 雜訊則越高

小手機用小尺寸塞入高畫素 自然有效感光面積比例減少 , q 會降低 , 雜訊高不足為奇
至於您舉的例子
可以說是貽笑大方了
  • 1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