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Leica D Summilux 25/1.4 ASPH入手開箱兼小測試

lvin0128 wrote:
在各大論壇對Leica D Lens,
不管是14-50/2.8-3.5或25/1.4評價都很好,
以Panasonic剛踏入DSLR,
沒有Leica的參與,能做出這樣品質的鏡頭嗎?
也許Leica D真的是掛L皮賣P肉,
除非不用自動對焦的徠卡,
不然也只能接受這個事實,
就像蔡司也全是日本製的事實一樣


D 鏡評價很不錯這小弟知道.
身為 R/M 機主, 我只是好奇, 德國 Leica 本廠內的鍍膜配方, 玻璃製作過程 (據說一度度降溫?), 老師傳的經驗
與手工藝, 光軸的精準度, 組裝精度.....等等等, 這些無形的 know-how 創造了光學品質極優異的 R/M 鏡.
換成 P 牌 MIJ 後, 變成生產線大量生產並加入 AF 與防手震功能......這其中 Leica 到底扮演了多少角色?
一直沒有人有機會仔細測過 D 鏡 pk R or M 鏡, 所以才有這個疑問咩~~
可惜我不在台灣, 不然我可以拿 R 鏡與 perahia 兄測測接在 E-3 上的效果, 應該蠻好玩的.
不惑之年移居美國,該買什麼車?
http://www.omuser.com/viewthread.php?tid=48980&extra=page%3D2
香港論壇的比較,
大大參考看看吧,
lvin0128 wrote:
http://www.omuser.com/viewthread.php?tid=48980&extra=page%3D2
香港論壇的比較,
大大參考看看吧


那些香港用字看的好累, 很多語意有看沒有懂... 光看文字, 用變焦 D 鏡來比定焦 R 鏡就是一大不公平了.
再者, 看不到任何照片....似乎要註冊 log in 後才能看的到?
不想為了這個還要再去註冊, e-mail 的垃圾郵件已經夠多了...
真的要測, 就應該用 D 鏡 25/f1.4 ASPH 來比較 R 鏡 50/f1.4 ASPH 才有基本的立足點. 但 R 鏡 50mm 接上
4/3 系統卻又會變成 x2.....若用 5D 轉接 R 鏡來比又會導致 C/O 家機身的差異性, 所以實在很難有客觀與詳細
的比較基準吧. R 鏡在廣角端只有 21 or 28mm/f2.8, 沒有類似的 25/f1.4.
不惑之年移居美國,該買什麼車?
lin8810 wrote:
那些香港用字看的好累...(恕刪)

小弟以為,R鏡跟M鏡賣這麼貴還是有它的道理在的
一分錢還是有一分貨
特別是這些有歷史的大廠
Leica D系列的推出代表Leica的新作
它想跳脫原來高貴的萊卡的包袱
一個「親民」的萊卡(雖然距離還是很遠,不過至少拉近了些)
萊卡參與多少在D鏡的製作上
我想這是商業機密,無從得知的
至於D鏡與R鏡的比較(M鏡除外,它是RF鏡頭,設計大不同)
D鏡是為4/3機身出的,我想R鏡就算轉接也不儘然公平
撇開D鏡到底有沒有萊卡味(每次講到D鏡就一堆這種口水)
至少D鏡在它的同輩裡光學表現是屬一屬二的優異
光這點就值得它賣的價錢
德國萊卡當然表現更好,不過相對,你要付出更多的小朋友
東西越往高端走,C/P值就越差
我也很期待來個D、R、M的測試
不過,就算D系列競陪末座
還是改變不了它還是比同等級的鏡頭光學素質更優的事實
當然,它也比較貴
鏡頭用了開心就好,這顆鏡頭小弟已經出掉了(轉換跑道)
但我還是很希望新的跑道也有這樣一顆鏡頭(不過好像沒有…)
alecto39 wrote:
小弟以為,R鏡跟M鏡...(恕刪)


alecto兄是跳Nikon嗎?
目前確實是缺一顆良好的大光圈定焦鏡


Leica M240,21/1.4,28/1.4,35/1.4,50/0.95,90AA
perahia wrote:
alecto兄是跳N...(恕刪)

呵呵,被您一猜就中了
是跳NIKON,因為被我旁邊的同事毒到了…
N家少了一顆全開光圈就有25/1.4如此紮實解像力的好鏡啊(特別是標準或小廣角)
傳奇銘鏡28/1.4停產了
50/1.4又比不上別家…
之前本來有一股衝動要敗D3
銀子也準備好了
但覺得N和C性質相近
自己喜歡的定焦鏡NIKON又還沒建構完成
所以最後還是買了E-3

或許N家出了24/1.4, 28/1.4, 35/1.4會考慮跳槽吧:)
Leica M240,21/1.4,28/1.4,35/1.4,50/0.95,90AA
perahia wrote:
之前本來有一股衝動要...(恕刪)

小弟就是被D3毒發身亡
咬牙一口氣下單…
雖然不知何年何月才拿得到貨
不過…看著防潮箱裡的兩隻n家大三元跟神燈
才驚覺之可怕
我…我到底做了什麼
那時候一定是被附身了
我想我就大兩元加D3用吧
相較之前的4/3系統, 這樣出門已經是很大的負擔了
定焦鏡就先不要想了
再想就要去賣屁股了
話說回來,L1的設計是經典到不行
我很想把pentax的21/3.2那顆餅乾鏡接上去做snap shot
一定很輕巧又有型啊…
無奈小弟的L1已出售了
alecto39 wrote:
話說回來,L1的設計是經典到不行
我很想把pentax的21/3.2那顆餅乾鏡接上去做snap shot
一定很輕巧又有型啊…


覺得 L1 的設計是經典, 又要輕巧有型, 又要 snap shot.......那敢情好, 請回歸一部正宗的經典有型輕巧,
perahia 兄與小弟皆有的....... Leica MP
不惑之年移居美國,該買什麼車?
lin8810 wrote:
覺得 L1 的設計是...(恕刪)

lin兄深得我心啊
不過,現階段阻擋小弟進入萊卡M機的原因只有一個
沒有全片幅的M系列數位機啊
有生之年,能有M系列的全片幅數位機,我是一定無論如何會敗入一台的
我知道萊卡的底片機很有名
不過以後就算買得到底片,也找不到好店家沖啊
數位化是無可抵擋的,只是底片能撐多久罷了
我自己也是從底片機出身的,深深感到這股潮流的厲害
底片不是一無是處,只是數位化的便利大大加快了底片淘汱的速度
無意筆戰誰好誰不好,只是以後有傳統相機可是沒有傳統底片了…
我想要M9
lin大大的50/1.0看得直讓小弟
不過,恕小弟在這裡大膽預測
以後大光圈的鏡頭會越來越少啊
當初大光圈鏡頭之所以流行
就是在195~60年代底片感光度無法拉高
所以各廠家才拼命做大光圈鏡頭來彌補進光量的不足
數位時代iso越做越高
總有一天小相機可用iso到25600都不難
這遠遠是底片時代無法想像的事情
這麼高的iso,大光圈好像也就不是「一定」那麼必要了
所以大光圈鏡頭倒是可以收藏起來啊
做為歷史的見證
  • 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