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

[請問]該如何解讀DXO網站的數據?

那這樣表示A7S如果低光下拍照可以大贏a6000
但是一般低iso下其實差不多?

http://www.dxomark.com/Cameras/Compare/Side-by-side/Sony-A7S-versus-Sony-A6000-versus-Sony-A5000___949_942_929

我想只要DXO公布
他怎麼解RAW 拍攝環境 誤差範圍 信心水平
自然有更多人可以評斷

從舊的EPM2 ISO得分勝過EM5
GX7的銳利度輸給G1
就是幾個合理懷疑的點

DXO只是一個公布評分的網站
我相信DXO有一定程度的參考價值
但是一樣的,盡信書不如無書。
icekaolb wrote:
你可以做任何假設去質疑,但大部分的人會去參考DXO,這就是人家建立起來的專業。
這讓我想到一位朋友跟我說念碩士沒有用,而我會問他,你是碩士嗎?否則為何知道沒用?
故當你質疑DXO時,你要拿出夠專業的資料來告訴我們DXO的測試有問題,問題在哪。
而不是在那猜測,這一點都不科學。


我只是說明DXO的分數只能對應DXO軟體解的成果,不代表其他軟體解的結果也是如此。

除非DXO的軟體是世界標準,大家都要跟隨他。除非你能提出DXO的結果,是各家廠商都公認準確且可信的,不然只憑他自己在講,就深信不疑嗎?

若有另一家也比照辦理,使用自家寫的軟體,來評測各家的感光元件,若結果跟DXO差異不小,那請問你該相信那一家? 還是相信自己習慣用的軟體出來的成果?

Clarify wrote:
我想只要DXO公布他...(恕刪)


有疑問是好事,你的疑問可以GOOGLE一下,有些問題可能有答案。
如果還是沒解答,建議你寫信去問DXO比較快,猜來猜去有何用?
其次是書是很重要的,他不見得是真理,但至少是前人知識的累積。
要說明他錯,就要拿出更為正確的知識來取代。

kanako0605 wrote:
我只是說明DXO的分...(恕刪)


那當然是比較誰的軟體測出的正確,能通得過考驗的,自然會被推崇。
我也希望多幾家類似DXO的單位。
icekaolb wrote:
那當然是比較誰的軟體測出的正確,能通得過考驗的,自然會被推崇。
我也希望多幾家類似DXO的單位。


那你又怎麼知道,dxo與xxx誰測出來的準? 又是跟誰比較之下得知?

現在是只有一家,你會覺得深信不疑,若有2家甚至5家,每家測的都有一點差異,豈不是都不用信了。


比較RAW檔與比較JPG不同,jpg就看各家廠商的功力,但RAW檔可解的軟體太多了,除非用了好幾套包括原廠或其他像LR或SILKYPIX或其他的一起做個大評測,然後讓大家參考。


可以參考:同一台相機,是原廠軟體解的比較好,還是其他軟體解的好。
也可以用來比較,A相機用LR說不定可以贏B相機用SILKYPIX,但A相機用SILKYPIX會輸B相機用LR也是有可能的。

也許Color Depth或Dynamic Range可以量化來比較,但比較ISO,到底是抹的乾淨比較好,還是抹少一點保持細節與雜訊,這似乎沒有一個標準。比較ISO應該沒辦法拿出分數,但可以拿實拍圖,讓客官自己去判斷喜歡哪一種。

DXO說不定唯一可以確信的就是,同一家製作的同規格感光元件,可以用來比較好壞??
不同家製作的,因為支援度的關係,就未必可信。

說到這個,似乎也有SONY製的感光元件,自家多台使用,也提供給N家使用,但DXO測出來的結果卻不盡相同?

kanako0605 wrote:
那你又怎麼知道,dx...(恕刪)


建議不要用猜的,依你想法把他驗證出來,然後把結果公告出來。
相信大家會樂見。

icekaolb wrote:
我的看法是RAW就算...(恕刪)


富士的X-A1是用一般的感光元件,應該可以測
沒有測個人是覺得RAW有問題

ssword wrote:
富士的X-A1是用一...(恕刪)


據我所知,他感光元件的排列方式是不一樣的。
icekaolb wrote:
據我所知,他感光元件的排列方式是不一樣的。


富士今天發表無反光鏡新機 X-A1,與早前的 X-M1 最大差別是它沒有採用 X-Trans 感光元件,而是採用一般像素排列方式的 1600 萬像素 CMOS 感光元件。
  • 1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4)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