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ya_200x wrote:
感謝各位前輩提供我非...(恕刪)
手機也是定焦沒錯,但幾乎所有手機配的鏡頭都是泛用性最強的等效35,近來等效28也漸漸多了
20/1.7雖然除了對焦速度以外幾乎沒啥可挑剔,但等效40跟手機的使用習慣是有差的,很難直接類比
yaya_200x wrote:
考量預算/體積/重量後,打算先搭配X 14-42mm或20mm f1.7其中一個鏡頭就好
請教以上2顆鏡頭哪一個會比較適合呢?
夢與理想的實現者 wrote:
話是這麼說沒錯啦!但我換了20mm後
變焦的出勤使用率就變低很多了
後來又買了手動鏡,換20mm被打入冷宮
這又是另一段故事了
一步步來,建議你先買變焦,然後可以刻意定在20mm的焦段拍攝
如果你習慣這樣的焦段,那就可以放心的去買20mm
定焦對於取景上必然會有所取捨
但是也因為這樣,在適當的狀況下
表現會相當的突出
要把小孩拍成不糊,牽涉的問題很多
光圈大、對焦快就好了嗎?
光圈大=景深淺,對於動態物體是很容易脫焦的
25mm會比20mm景深更淺,更容易脫焦
不過光圈大=快門速度可以拉快
這也有可能成為一個利點
我的話會偏向用深景深去涵蓋
這樣脫焦慮會大減
我記得松下的Ai寫得不錯
即使不懂那些理論,也可以拍得很好
如果你要更進階
就要思考如何才能顧及大光圈與深景深呢?
請往短焦的鏡頭去選,好比14mm,或是12mm
短焦拍不太出來糊糊的背景有啥好處?
好處就在這裡,因為景深夠深,活用的話還可免對焦直接抓拍
我這張是設定光圈到讓1~3公尺都是清晰範圍
只要任何“目標物”(路人甲)靠近到這個範圍內,我直接抓拍就可以了
20mm比較適合拍可以控制的孩子
或是靜態下的孩子,效果非常好(這張就是20mm拍的)
但是20mm不太適合逆光直接拍攝的樣子,會變像這張白霧白霧的,甚至輪廓出現紫邊
也許是要縮光圈,或是遮光照,或是搭配閃燈...我還在研究
上一張是用側向光就好很多,所以迴避逆光或強光也是一種方式
但也有人活用此特性,拍出夢幻的風格
若是拍動態的話,你可能要去學一下“陷阱對焦”的技巧
這要會這招,哪怕是手動對焦都可以拍的到
好比以下範例:
當時我觀察到這孩子想要跳過去,在那猶豫不決
我就抓緊時間趕緊對著他的身體或是鞋子手動對焦
然後等他跳躍的瞬間再按下快門
這類狀況,有時候甚至不用堅持非得要對人對焦
畢竟他動來動去,不是個很好的對焦目標
所以找尋與他鄰近的明確物體對焦也行,好比孩童腳下水泥磚的拼接線就可以利用
相機的設定可已可慮設在「正中央對焦」
利用先對焦再取景的技巧去拍攝
這張也是用陷阱對焦,遊樂設施啟動前先對好焦
等到啟動後開始旋轉,每當轉一圈快要回到原點時(也就是預先對好焦的那個點)
就可以輕鬆捕捉到畫面了
==============================
GF5已經很輕囉,不過盡量幫它配定焦也好
好多顆薄型定焦鏡可選用:14mm、17mm、20mm
這樣組裝起來就可以保持纖細的體積
等你的孩子再大一點,也可以讓他學習創作與發現有趣的事物喔(這妹妹6歲)
與孩子互動,也是一種拍照的方式,我是利用布偶來互動的
不一定要叫他不准動,給他一個足夠吸引力的玩具,也是一種自然的安定方式
當然還有各式各樣的方法,我還用過一招安定幾個好動小孩的方式
那就是問他們:誰想當大明星啊?想當大明星的乖寶貝來這站好or坐好
就完成了這張照片(20mm)
總之,器材有限~人無限~~
先別想那麼多,培養興趣才是首要
選則一套願意經常攜帶出門的器材組合,就更顯得重要了
其他的,有興趣再慢慢去鑽研就好了
真的決的不夠用了,再換一台也不遲
14-42X與20mm都是M4/3的必備鏡頭
尤其後者更是廣為被推薦
按順序的話建議變焦先
錄影等等的也比較順手
但是一些餐廳內、低光環境下
我可以預告你會拍得很辛苦
這時候20mm大光圈的價值就出現了
不過20mm錄影就不太好用了...(恕刪)
yaya_200x wrote:
以前我只使用過傻瓜數...(恕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