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感覺M43(O家和P家)領軍開發出來的新市場,已經快要從藍海殺成紅海了...


kevin0921185 wrote:
機械式快門是否就代表拍照時的座動方式?...(恕刪)


那是反光鏡升起/降下的聲音,所以買中古DSLR的人很重視快門數,因為那個是會故障低...
這篇文章很有趣。。。。不過證明一件事情 O 跟 P 家是被夾殺後,共同宣示發展出 M4/3。事後諸葛來說他們是正確的~~~~~~

如果 O P 家的 4/3 沒有快熄火了,M4/3不會誕生,現在變成紅海也算是不錯。。。不過歷史總是不斷重演。。誰會活下來除了強大的財力外,也要有強大的 R & D 跟 產品未來眼光!!

我也曾經期待過 Sigma 的Foveon X3 感光元件,無奈他會有色染的問題~~~~至於問題解決了沒?? 已經不重要了在最關鍵的時刻我買了P家~~~~3 CMOS 很有趣的感光體~~~~或許會唷!!

我也很期待3 CMOS,不過很多商品在過度期待下,開發出來並沒有很好的方式呈現,消費者往往都會打折扣,進而轉向別家~~~~~P 家 4/3 是前例~~~~除了商品售價偏高,商品本身也很多問題。。。。。

後來發現立體感不是只有感光體可以解決,立體感是鏡頭可以解決部分問題,不過我確實在 P 家的家用高階攝影機 (大約五萬),見識到 3CCD 的超立體感!! 可惜用它來拍靜態的卻有說不出的落差。

上網搜尋了 Sigma 的Foveon X3 感光元件,拍出來的作品,立體是有稍稍改善不過似乎不大~~~

我在想 P家既然可以開發出 3CCD 模組,應該也有財力跟能力開發 3COMS 模組,只是開發出來會不會又像是Foveon X3 一樣。。。。。

我猜想 Foveon X3 應該不是感光體的技術問題,應該是 GPU 跟程式出了一個很大的矛盾問題,無法解決~~~~~
搞不好 O 跟 P家的實驗室,已經開始默默的開發起 3COMS~~~~哈哈純幻想!!

如果 3CMOS 配上 大、小25乃~~~~~~那立體感不知道會是如何??? 不知道會不會變成超寫實立體感!?!?

其實目前看起來只有 O 跟 P 有這個體會,互相合作,比互相對抗來的有優勢!! 如果鏡頭要整合先看看 C 跟 N 願不願意冒險~~~~兩家從以前到現在都是競爭對手,如果競爭對手互相合作,那真的是百年難得一見!!!

如果這兩家合作其他小廠商一定紛紛互相聯合合作~~~~~不然獨活不久只是時間問題~~~~~
到時候搞不好相機只有兩種接環~~~~~~

那 Sigma 會爽死~~~~

~~~以上個人觀點~~~
可換鏡有可換鏡的優點
不可換鏡有不可換鏡的優點
不過以輕便的角度來想, 不可換鏡應該還是比較實際的
看過太多路人甲乙丙丁用的輕單眼, 身上並無另外攜帶其他鏡頭
一顆鏡頭走天下對輕單眼使用者而言幾乎是常態, 不知道強調可換鏡的廠商看到這種情況沒有?

Canon的策略理論上是比較靈活的, 但缺點是宣傳上會稍微吃虧一點
(譬如外行人會覺得可以換鏡頭的好像比較厲害)

因為不可換鏡頭, 所以就沒必要限制sensor大小
sensor小一點方便做出大變焦機種, 若G1X的sensor縮小為一吋, 那同樣體積就能有7~8倍變焦
若sensor改成FF, 也許可以做成定焦來賣
搞不好哪天真的出一台FF的定焦隨身機也不一定
X10
X100
XZ-1
LX5
EX1
CX5
G1X
GX1
NEX
NX
請問X有什麼特別的意思嗎?
meridian wrote:
可換鏡有可換鏡的優點...(恕刪)


如果整體風景表現不錯,又不大不重~~~~~~那我一定買一台!!!

目前我最滿意的全風景拍攝,是Canon 5D MKII 如果來個閹割定焦、輕簡版~~~~價錢又不貴 畫質跟 Canon 5D MKII 接定焦鏡的一樣~~~~我一定買~~~

我被他的楓葉全景迷上了~~~~~~無奈又重、又貴、又大~~~~~

不過 前端廣角 Kodak 0.7X 55mm + Lumix G 14-45mm 這樣的價錢拍出來的相片已經很滿意了!!





G2 + Lumix G 14-45mm + Kodak 0.7X 55mm 大約兩萬元以下~~~~因為加上Canon 這個牌子 價錢25000以下我可能會考慮~~~~~

巨爪召集人 wrote:
未必,你覺得是老梗,別人不覺得,GF3很明顯是GF2故技重施,但也是一堆人蜂擁而至,因為很多人不知道GF3之前發生過什麼事情,只覺得新的型號一定好.......當然老手故意去買GF3例外,他們有他們的考量
...(恕刪)


請問老梗是什麼呢??GF3之前發生了什麼事呢??可否請大大說明一下,謝謝!!
G1X不是EVIL吧 他只是一款大片幅的DC 他沒辦法更換鏡頭
怎麼說好呢
現在的市場
感覺上一整個就是百家爭鳴的狀態
DSLR SLT EVIL DC 各種分界會越來越模糊
以後各種其奇奇怪怪四不像相機會越來越多
像G1X明顯是這種產物
功能性跟感光元件非常棒卻也帶了部分遺憾
他的畫質還勝過一些可換鏡頭小片幅相機
看起來畫質跟可換鏡頭似乎又沒什麼關聯了
X-Pro1很顯然他根本不是EVIL (Electronic ViewFinder Interchangeable Lens)
因為他根本就是光學觀景窗
可是他又是MILC (Mirrorless Interchangeable-Lens Camera)
但是他偏偏跟測距連動相機似乎又有那麼一些關聯
以後這些分法也只會越來越混亂
如果哪天CANON出了全幅不可交換鏡頭相機
在底片時代我們都叫做傻瓜相機耶
數位的話會不會再出現一個新綽號勒
到底怎麼解釋好呢
解釋太多分太細何必呢
看自己需求就好了
隨身機市場殺成紅海已經是定局了
不過M4/3我是覺得還是非常有優勢的
畢竟他的鏡頭真的很多樣化
連阿福跟SIGMA都在幫他出鏡頭
再加上原廠鏡頭也很棒
我覺得M4/3真的是很值得入手的好系統
NEX也是很不錯的選擇
現在FUJI跳下來玩M轉接市場
也會對於M鏡玩家有不少吸引力
手上沒M鏡的人估計是吸引力不大
總之市場是越分越細了
吸引的客群也越來越多樣化了
變化--是將來的重點
誰跨足各種需求越多
誰就賣越多
M4/3我是覺得該玩變種的時候了
不要想說一直以現階段玩法這麼玩下去


J.J.player wrote:
不過我確實在 P 家的家用高階攝影機 (大約五萬),見識到 3CCD 的超立體感!!
P家既然可以開發出 3CCD 模組,應該也有財力跟能力開發 3COMS 模組...(恕刪)


Panasonic HDC-SD100就3CMOS

不過當時將近3年前CCD技術超越CMOS很多,所以沒特別亮眼

現在CMOS進步成這樣,應該很有潛力

不用蒐集七龍珠,健達出奇蛋,一次滿足你三個願望
rtf2005 wrote:
請問老梗是什麼呢??...(恕刪)

說起來也不是什麼嚴重的事情,反正還有G跟GH系列,不過那兩個算是一般人很少聽到的系列名稱。

GF1的出現已經是大家都知道的經典故事,無反光鏡的半格機、超音波自動清潔、具有前後簾同步閃燈控制、快門線孔、熱靴、長達240秒的B快門,4/3吋的感光元件具有1200萬畫素、適度配置的按鍵與轉盤、快速便利的菲林模式。

以上是GF1的優點

而後GF2要上市時,諸如許多消費者例如我朋友認為GF2只會比GF1好不會比較差,於是興沖沖的買了GF2,卻發現沒了轉盤、後簾同步、也沒快門線孔,B快門剩下60秒,感光元件一點進步也沒有,菲林模式不知道去哪裡找,不過觸控對焦新穎又好用,也許可以因此原諒他,但不免洩了氣。於是GF2被暱稱為GF1的閹割機。

然後,大家以為沒有閹割機了,沒想到下一台割更多........

GF3出現前的乳摸曾傳出松下預計推出一台非常強大的M4/3機種,大家紛紛討論是GF3,結果光是乳摸間諜照出來就讓大家吐血:熱靴也沒了,除了瘦身電池容量更小,機頂閃燈出力更弱,轉盤還是不見,剩下如DC一般的嬌小身材,當時我跟朋友開玩笑的說如果裝上14-140,放在地上像不像大龍炮?唯獨高ISO好像還可以(但還是不如G3),以及菲林模式低調的回來了。

很多版友應該是直接從GF3直接買入,不知道原來GF1這麼多功能到他手上的GF3時已經被閹割過兩次,就如同上面說過的,一般人的想法是"新的這台不會比上一台差"但這件事情松下在GF上就連做了兩次。很多版友表示自己是新手,這樣的配備應該足夠用了,但很多屬於單眼的樂趣他們享受不到了。但有些版友就是看上其超小型的便利性,在自己有大單眼之餘可以拿支比GF1還輕巧的隨身機。

※有熱靴可以上外閃有時候是很便利的事情,而GF1可以更加便利的曝星軌、溪流、煙火、螢火蟲夜曝、縮時攝影等等,這些拍攝主題對GF2與GF3來說困難度頗高。

OK,這篇回復完全扯遠了。

Canon G1X應該是台強力的好機器,片幅大、不用換鏡頭,而且變焦從28~112mm,大多數情況下夠用了,大片幅的細緻度跟高ISO搭配Canon強大的數位能力,我看M4/3真的蠻危險的........



J.J.player wrote:
如果整體風景表現不錯...(恕刪)


不可能,感光元件越大,鏡頭就會越大,到時候所謂的"攜帶便利性"就消失了,NEX不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 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