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在網上找到的一篇心得(作者不可考)A. 如果不熟悉相機操作, 請用夜景模式拍吧.B. 如果對相機操作有點認識, 可以跟以下的步驟試一下:1. 必需要有腳架2. 模式: 光圈先決模式.3. 感光度: 用ISO 100較佳. 如果相機有更低的感光度, 如ISO 50/64/80, 也可以使用. 但在ISO 50/64下, 相片看來會似CG (Computer Graphic 電腦圖像), 欠了點真實感, 但每個人的口味不同, 請自行嘗試. 另外, 一般相機的半自動模式下(光圈/快門先決模式), 最長的曝光時間可能只得15s或30s. 在使用低感光度及小光圈下, 所需的曝光時間可能比相機的最長曝光時間長, 結果變成曝光不足, 這一點要留意.4. 光圈: f/7.1左右. 光圈太大景深不夠清晰度不足. 光圈太小則星芒效果過強, 減低清晰度.5. 曝光補償: 在平均測光下, 試一下-1EV, -1.5EV, -2EV(這是指夜景, 如果是黃昏夜景, 請用-0.5EV, -1EV, -1.5EV 試一下)的拍三張. 回家才決定那一張最好.6. 白平衡: 一般都會用日光(5500K). 但是, 想拍出來冷色一點, 可用陰天/陰影(6500K或以上); 想拍出來暖色一點, 可用日光燈/燈泡(4500K以下).7. 遙控/自拍摸式: 為免按快門時產生震動, 如相機附有無線或有線遙控, 請用遙控按快門. 否則, 可用自拍模式, 按下相機快門後, 手指離開機身, 等幾秒後便會自動開始拍攝.8. NR(抑噪系統): 如果相機有NR, 必須使用! 否則, 在長時間曝光下(一般夜景曝光時間可達5-30s), CCD會發熱, 必定會產生大量Hot Piexel (熱雜點), 但用了NR後會將雜點除去, 但會略為減低清晰度/損失什Q厭q細節.9. 閃燈: 如果是拍夜景+人像, 可以使用閃燈替近距的主體補光. 遠距離的物件是打不到.10. 拍夜影的時機: 空氣清新, 透光度高的時候(最好是驟雨之後); 太陽下山後, 天空由天藍漸變成全黑之間的寶藍色的五分十分鐘內; 驟雨後的風吹雲動會是夜景的最佳背景.夜景拍攝的先決條件,你必須要有一個三腳架。不管是自己擁有的,或是借來的,總之,有腳架就好辦事,沒腳架就......難辦事。某些數位相機,購買時有標贈無線遙控器,或能另外購買這配件。這小東西,對攝影的方便性來說,是很值得擁有的。部分數位相機,雖原廠沒設計這功能,但能另外購買電子線控器,這東西對於喜愛拍攝夜景的朋友,也是值得投資的小東西。大多數的數位相機,既不能使用無線遙控器,也無法使用線控器,那...自拍器的操作方式,那是一定要熟手的啦。若連自拍器都不會操作,說真的別出門,留在家裡頭看八點檔連續劇算了。三角架之所以重要的原因,在於夜景拍攝值的快門時間都相當長,沒有三角架,相機就會因手持而晃動到畫面。自拍器的操作與線控器、搖控器的最主因,也是在於怕手按下快門的那一剎那,晃動到相機『不信你試試看』,所以這都是一定要的。
沉風 wrote:這是我在網上找到的一...(恕刪) GF1 可以一次拍三到七張的多種EV值的功能。個人覺得這在拍夜景非常好用,不用手調整。所以大家可以多用這種功能。還有上頭那位拍高雄夜景的大大,你的保護鏡要拿下阿,反光挺嚴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