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

Leica DG Vario-Summilux 10-25mm F1.7 新鏡皇

另一等效光圈定義為“整片感光元件能感受光線之總和”

即快門iso一樣的話,全幅@F4 CMOS吸光總量等同M43@F2。
潛出水面 wrote:
這裡等效光圈指的是...(恕刪)

算實際景深就好了,自創一個沒用的名詞幹嘛?

潛出水面 wrote:
這裡等效光圈指的是...(恕刪)

不同意你的看法
光圈既然可以控制進光量,那談到等效時怎麼就說沒關係了?
而且這個「等效光圈」也不是建立在光圈值與進光量,是在景深上才有關係
我懷疑這個說法是自創,並非真正攝影界的名詞
如果觀念好 再加上有仔細看這影片的話
就會知道 悉尼自己也是一知半解
http://www.flickr.com/photos/chickenmore
說等效景深還比較好,等效光圈…
光圈值是怎麼來的?焦長除孔徑,這是一個比值,不會受片幅影響
等效景深實際上也不存在,但是我們拍照不可能不考慮構圖,所以才出現等效的概念…實際上景深是由對焦距離跟光圈還有焦長三個值算出來的,理論上也不會受片幅影響
所以M43上的10-25/1.7等效約為FF的20-50/3.4,還要附加兩者相同構圖才會成立,否則就沒有這回事
潛出水面 wrote:
M43底小雜訊高的...(恕刪)


10年前還只有大43的時候

每次一出新東西就整天有人在那邊嚷嚷等效光圈

怎麼10年後還有人在講這種歪理XDDD

腦子裏面除了景深 其他都不重要就是了XDDDD

奇怪怎麼就沒人去說RX100跟哀鳳的1.8光圈是假的 等效應該多少云云
石英透鏡 攝影Blog http://quartzlens.blogspot.com/

潛出水面 wrote:
M43底小雜訊高的...(恕刪)

別鬧了好嗎,硬拗就沒格調了
genius4444 wrote:
如果觀念好 再加上有...(恕刪)

這裏附一個美國的攝影師對「等效」這些東西的澄清

參考一下,個人覺得他舉例的滿清楚的

airport724 wrote:
另一等效光圈定義為“整片感光元件能感受光線之總和....(恕刪)


哪裡來這種模糊又不精確亂七八糟的定義,
因為定義的方式不正確所以會導致一堆人腦補衍生出各種解釋,
光圈定義很清楚就是孔徑跟焦距的比值,
感光元件的受光量物理上叫通光量--flux,
單位面積上的通光量叫做照度,
焦距就是焦距,等效焦距只是視角FOV的換算法,
crop factor 就把他想像成裁圖,也是用來換算視角,

至於底大景深淺這種說法,是基於"同一視視角"的比較,
底大必須物距比較近,物距近景深淺,
舉例來說好了,
全幅裝35mmF2,
APSC上要退到50mm取得同樣視角,但是退比較遠啦,
光圈要開到F1.4(還1.6?)才得到同樣景深,
所以有人會說F1.4 在APSC的"等效光圈"是F2這種描述,

物理或者數學在推演的時候都有前提,
很多人沒講前提,劈頭就"等效光圈"blahblah"
有的人是清楚但懶得講,有的人是根本不知道有這個"視角相同"的前提在那邊胡扯一堆,

追根究底等效光圈就是一個沒有被精確定義的詞,
才會有各種解釋各種誤傳各種搞不清楚,
沒有人去精確定義他是因為沒必要去化簡為繁,
簡單幾個公制單位就能描述的事情...

這個名詞會出來大概是一開始某些人愛裝B自己發明的然後一直被解釋到現在,
而且我猜30年後一模一樣的問題還會在論壇上流傳然後各自解釋。




assis1123 wrote:
哪裡來這種模糊又不...(恕刪)

每次一提到等效光圈就必定歪樓
還是把焦點移回這顆上來好了
真的沒想到會在S1/S1R的發表會上發表這顆,就連之前的rumors都沒有提到
有時候還是會被松下給擺了一道
  • 1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5)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