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

[請問]該如何解讀DXO網站的數據?

kevin^^ wrote:

因為兩台我都有,有察覺到,RAW檔E


差一百多分並不是狂贏
反而是差異相當小
而你覺得的3200可用
其他人可能1600就無法接受了
我看dxo的iso能力
像gh3, gh4約800
那細節表現能力的極限約800
a7或6d的dxo分數約2400
同樣如上,再上去就破壞細節
d7100的分數約1200
當然這些都要使用raw來詮釋
DxO的ISO給分是sensor能維持"SNR 30dB/DR 9EV/color depth 18bit"的最高ISO值
DxO認為25%的差距只是些微可見(slightly noticeable)
我的相簿 http://www.flickr.com/photos/calatravayang
arclen wrote:
差一百多分並不是狂贏
反而是差異相當小...(恕刪)


原來如此

感謝大家指導

但G3 667分 GX7 718 差不到50分

實際RAW差異卻是很大很大....

不用蒐集七龍珠,健達出奇蛋,一次滿足你三個願望
DXO 評gx7 他們自己都覺得怪怪的
DXO還說大概是GX7用了一片非常強的低通濾波器
導致很多鏡頭測出來解析度銳利度都不佳
甚至比p家最早賣的M43 G1都還差

但是我自己寫MAIL詢問Panasonic原廠以及網路上查到的消息
gx7確定移除了低通濾波器
這是我覺得奇怪的地方..

至於感光能力
測試是有誤差的,一旦測試沒有標出誤差值誤差來源,我是不太相信的
另一個我覺得有爭議的地方是,到底各家的RAW能不能純粹的表達原始感光元件的特性

DxOMark以RAW為量測基礎可謂立意良善
然而現今的RAW檔恐怕不是吾人所想的那麼"原始"
DPReview測試X-E2時即懷疑其RAW檔有做過一些處理
(個人推測這也是DxO遲遲未測Fuji微單的原因之一)

撇開Fuji, 其他各家是不是也對RAW做了一些調整呢?
我相信多多少少是有的

ssword wrote:
另一個我覺得有爭議的...(恕刪)


我的看法是RAW就算被加料,那又如何?
DXO可是用同一把尺量測各家的RAW。
如果真有哪家可以把M43的RAW加料到FF的境界。
那我也只能佩服他真的有本事。

其次是富士的感光元件設計較特殊,我猜可能也是無測試報告的原因之一。
木眼很幸福
盡信數據的比木眼更幸福

tyf000 wrote:
木眼很幸福盡信數據的...(恕刪)


那要看數據是誰出,公信力如何。
至少DXO被認為公信力相對客觀。
icekaolb wrote:
那要看數據是誰出,公信力如何。
至少DXO被認為公信力相對客觀。


DXO是用自己寫的軟體來測各家的RAW檔。
但DXO真的了解各家RAW檔其中的奧妙嗎?或者該說是感光元件的奧妙。

同一個RAW檔,使用不同軟體解出的差異也可以差很大。
何以證明DXO的評測就真正可以代表感光元件的能力?

印象最深刻的是GH1最早評出來分數很差,之後DXO某一次意外重測後,評語改成跟7D差不多水平。

DXO的結果可以說是若都使用DXO自己的軟體來解RAW,結果就會像是他們測的那樣,但也並不能代表那就是感光元件真正的優劣吧?

例如廠商可以針對DXO比較強調的地方去做加強或者是小動作,都是可以間接提高分數的,但應用到實際面,未必差異有如此大,況且對於只拍JPG的人來講,DXO的分數真的只能參考罷了。

DXO可以說是相對比較準確有參考性,但也不代表他是正確不可抹滅的。

評測是評測,大家常用的LR或各家軟體解RAW,就跟DXO的評測一點關係都沒有了,因為結果也會完全不一樣。

kanako0605 wrote:
DXO是用自己寫的軟...(恕刪)


你可以做任何假設去質疑,但大部分的人會去參考DXO,這就是人家建立起來的專業。
這讓我想到一位朋友跟我說念碩士沒有用,而我會問他,你是碩士嗎?否則為何知道沒用?
故當你質疑DXO時,你要拿出夠專業的資料來告訴我們DXO的測試有問題,問題在哪。
而不是在那猜測,這一點都不科學。
  • 1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4)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