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松下鏡頭設計能力來至於萊卡?

這兩句話是精髓,
對於P社來說,還有一樣優勢就是ASPH鏡片的設計製造能力,有幾十年的積累,廣泛涉及到投影儀、攝錄一體機、光碟機光頭、數碼相機用鏡片。。。只是太低調,一般人不知道。好處就是自己設計的極端鏡片,都能想辦法量產化。。

而後者,也能看出傳統攝影廠商和家電廠商的設計理念的差異。。



----
所以鏡頭最難還是于起頭時候設計方向,再來就是設計的出來,做不做得出來問題!

而現代鏡頭則是會變化多端,而通常會在成本與生產考量下,不會採用最佳光學設計。


smallmoo wrote:
記得底片時代,國際就...(恕刪)


有錢能使鬼推磨

要攝了
そんな装備で大丈夫か?呀~伊爹
そんな装備で大丈夫か? 呀~伊爹
P家也算是包山包海的大公司

具有這能力也不意外
早年Minolta 有跟Leica合作的紀錄 從機身到鏡頭

那顆有名的啤酒罐,還有那顆35 1.4G 都有Leica的影子

Sony本來就有鏡頭的Team 而且也受到Z社的授權,後來很多ZA鏡也是Sony自己的設計

當初Sony要的只是原來Minolta的客戶,接環規格,至少比完全自己搞會輕鬆許多

現在Sony早就去Minolta化了...有的也只有接環吧

(KM時代後期就很多騰龍的貼牌鏡了,現在Sony也還在貼)

所以Sony不會完全需要Minolta的光學技術,所以整團跑去Pana不意外就是了

AKG K240mk2 /K240s /K240DF /K240m /K240

ayler wrote:
聽說是Minolta機身Team跑去Sony, 鏡頭Team跑去Pana
Sony後來的鏡頭表現不算出色, 原因就在此


每當看到S眾說,SONY的前身是Minolta,其歷史有多風光多厲害,所以代表SONY的光學實力是很堅強的。

有一點很疑惑,蔡斯目前由Cosina代工(以前也給其他家代工)。現在蔡斯自己也推出蔡斯鏡頭。
這個與SONY自己設計並掛上蔡斯牌子,理論上應該是不能等同看待的吧。
而按照SONY與蔡斯的友好關係,為何不交給SONY代工就好,豈不是更方便。

kanako0605 wrote:
每當看到S眾說,SO...(恕刪)


她們指的應該是繼承很了多M的資源,有很多老東西能用....至於光學能力

Sony本身就有光學的人了,看看從DC時代的練兵...到最後一台R1 那個實力都有一定的能力

當時她們要的應該是願意投資下去的人吧,當市面上C/N/KM/O/PE 都佔據的時後

Sony再有錢要讓原本已經用習慣那些光學廠的人全部砍掉重練除非你真得很強

但是以當時的背景...誰會願意用家電廠的相機 (這也是Pana一開始就拉Leica的主因吧)

至於Cosina代工 為何不給Sony....重點在於Sony也不見得願意接吧,已當時剛進入單眼市場

光是調整Minolta原來的產品來Remark成Sony自己的,然後一堆宣傳,Sony接下相關業務也不見得有好處

另外...自動菜是改以前Contax的自動鏡頭,跟原本給Cosina代工的東西根本也毫不相關

應該也沒理由讓Sony去接手其他的Ziess的鏡頭,

Sony的Ziess都是Sony自己生產掛的是Sony自己的牌子,只是通過Zeiss認證,並不是掛Ziess的廠牌喔

像最近...Ziess也開始生產其他接環的自動鏡了,那些自動鏡就跟Sony一點關係也都沒有
AKG K240mk2 /K240s /K240DF /K240m /K240
Willien Chen wrote:
她們指的應該是繼承很了多M的資源,有很多老東西能用....至於光學能力

Sony本身就有光學的人了,看看從DC時代的練兵...到最後一台R1 那個實力都有一定的能力

當時她們要的應該是願意投資下去的人吧,當市面上C/N/KM/O/PE 都佔據的時後

Sony再有錢要讓原本已經用習慣那些光學廠的人全部砍掉重練除非你真得很強

但是以當時的背景...誰會願意用家電廠的相機 (這也是Pana一開始就拉Leica的主因吧)

至於Cosina代工 為何不給Sony....重點在於Sony也不見得願意接吧,已當時剛進入單眼市場

光是調整Minolta原來的產品來Remark成Sony自己的,然後一堆宣傳,Sony接下相關業務也不見得有好處

另外...自動菜是改以前Contax的自動鏡頭,跟原本給Cosina代工的東西根本也毫不相關

應該也沒理由讓Sony去接手其他的Ziess的鏡頭,

Sony的Ziess都是Sony自己生產掛的是Sony自己的牌子,只是通過Zeiss認證,並不是掛Ziess的廠牌喔

像最近...Ziess也開始生產其他接環的自動鏡了,那些自動鏡就跟Sony一點關係也都沒有



以前在吵鏡頭時,就有一些人專門搬傳承於Minolta所以SONY的光學鏡頭實力很強來回應。
並非指的是資源。

我指的SONY設計掛蔡斯牌子,沒說太清楚抱歉,應該是說型號上有標示ZA以及鏡頭上有藍標,是這意思。
而我也提到蔡斯目前有推出自己的鏡頭(For NEX/富士),但是SONY自己設計掛ZA型號的鏡頭,S眾都當成真正的蔡斯鏡頭看待,這個應該不能等同看待。

關於SONY為何不代工,多謝你的消息。
kanako0605 wrote:
每當看到S眾說,SO...(恕刪)

商業或法律問題是,那誰是老大?

任何合作關係,很自然會有專利權或主導權問題,sony和zeiss也是同樣,如果鏡頭設計專利是屬於zeiss,那麼就算zeiss把這個設計用到其他卡口系統也沒差,如果是sony才有辦法避免拿去外用!

這也是假設您去查這些zeiss鏡頭專利,上面是不會寫zeiss名,而是sony掛名。


像是nikon在1993年發表NIKON AF 200mm F4D micro ED IF]

後來minolta也拿來用在1999年推出Minolta AF 200 F4 Macro APO G





所以sony這些菜頭都是按照sony主導鏡頭設計目標方向,最後專利權也都會歸屬在sony名下,這樣才能避免其他問題。


這個和zeiss主導,只是cosina生產的zm zf/ze/zs/zk鏡頭是完全不一樣。


會這樣做是可以參考當初zeiss與日本合作推contax系統,機身一些設計專利權都是屬於日方,光學設計等部分都屬於zeiss,只是這樣很容易引起後續糾紛問題。





這個模式就和餐廳廚師與老闆之間關係是類似,廚師可以是老闆,也可以只是提供菜單或配方的員工。








diffusionless wrote:
任何合作關係,很自然會有專利權或主導權問題,sony和zeiss也是同樣,如果鏡頭設計專利是屬於zeiss,那麼就算zeiss把這個設計用到其他卡口系統也沒差,如果是sony才有辦法避免拿去外用!

這也是假設您去查這些zeiss鏡頭專利,上面是不會寫zeiss名,而是sony掛名。
所以sony這些菜頭都是按照sony主導鏡頭設計目標方向,最後專利權也都會歸屬在sony名下,這樣才能避免其他問題。

這個和zeiss主導,只是cosina生產的zm zf/ze/zs/zk鏡頭是完全不一樣。

會這樣做是可以參考當初zeiss與日本合作推contax系統,機身一些設計專利權都是屬於日方,光學設計等部分都屬於zeiss,只是這樣很容易引起後續糾紛問題。


謝謝你的回應,了解許多知識。
還牽扯到許多專利與主導權的問題。
常有人質疑 Sony, Panasonic 的光學能力。

事實上這兩家廠很可能早在 50-60年代就有能力製造廣電級的攝影機供
攝影棚使用。到現在這兩家應該也是全球最大、最領先的廣電攝影機製
造商。

不論他們技術來源為何、或說攝影機和相機鏡頭到底有多麼不同,我其
實不太相信,到了21世紀,還會需要 Leica, Zeiss 的技術投入。應該
是品牌價值的成分比較多吧。
  • 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