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1117 wrote:
在p版發文,結果幾乎...(恕刪)
flickr很好用啊,用自己的眼睛判斷最準 XD
M.ZUIKO DIGITAL ED 40-150mm F4.0-5.6
M.ZUIKO DIGITAL 14-42mm F3.5-5.6 Ⅱ
有R跟沒有R的表現都一樣,就不特地多加R了.

我個人是EM5+GX1的用戶,原則上兩台我ISO上限都只設1600。我個人經驗是EM5油畫感較明顯,GX1則是不加NR的話雜點較多,不過就縮圖來看當然是EM5比較好。另外大家常會說P家的JPEG比較鬆,我倒覺得是因為P家內定銳化程度較低,其實大膽的把IR開高也是能有幾分接近O家,致於發色當然又是另外一個問題。
在迷戀O家的JPEG一陣子後,我發現一個好重要的事實:其實有內閃真的蠻方便的,即便它出力小

還有如果就X14-42而言,個人是覺得還是配P家的機子好,畢竟配O家的不能關防手震~

DannyHwang wrote:
雖然我是用GX1的,...(恕刪)
DannyHwang wrote:
雖然我是用GX1的,...(恕刪)
其實我心中一直有個疑問,dxo網站我是前陣子才知道的,聽說是個很有公信力的相機感測器評分網站?
這陣子我一直在考慮要入手gf6 epl5 或是nex
本來已經決定要gf6了,直到看到這個網站的評分整個傻眼,
很好奇p家的感光元件真的有差成這樣嗎?s家的隨便一台都70分起跳
p家從gf5 gx1 gf6一直都是55分上下,o家也是從epl5跟em2?開始才有70分的水準,以前也是55分上下
雖說很多人說分數不是重點,但差那麼多真的打擊很大,
這陣子一直在看epl5、nex跟gf56系列拍的照片,實在看不出個所以然來...
唯一看出來就是p家錄影比so家好很多orz
gf6&epl5&nex
AIChopper wrote:
DXO這個評測也很明顯的看出O家ISO灌水的事實(在iso sensitivity),不過GX1也有測光偏暗的問題就是了,當然就寬容度來說EPL5確實是大勝,但高ISO我個人覺得沒差多少...
確實ISO標示有灌水, 但對於興趣不是在於用同樣ISO設定來跟人比純淨度的人, 這個不太是需要關注的地方. 以我而言在意的是它的在我日常會用到的設定下的表現能力. 我是拿f0.95鏡頭當鏡頭蓋的, ISO能開低就儘量低. 在GF1上限是設在ISO400, GX1時是設在ISO800. 買了GX1後一直有種淡淡的悲哀, 看DXO跟GF1一比, 大概除了解析度提升, 其它像是dynamic range, color depth都跟GF1相差無幾, SNR好一些些, 實拍感覺也是這樣.
O家換了sony的seneor, dxo上的測試, 特性幾乎跟nex是很接近, dynamic range是大大提升.
另外說真的, 用m43一定要再買顆大光圈鏡, 不用像我拿個大磚頭f0.95, 但是搞個f1.8以上是一定要. 這樣在一般日常生活環境的拍照, 高ISO用到的機會是很少的, 也不用去在意.
帶著貓騎車 wrote:
以下以NEX5R舉例, 可以選擇其他相機比較, 我個人感覺高分跟實拍, 還是有差距
高分跟實拍本來就是有差距的, 逛逛全福貼圖分享就很清楚, 一堆拍的跟DC拍的沒啥兩樣的. 況且影響圖片觀賞品質的不只是用來取樣的sensor, 機身對影像的處理, 輸出的螢幕也重要, 而主要決定因素是每個人主觀的好惡, 這個是沒辦法用數據量化的, 而且可能也一直再改變.
好的sensor, 我想最大的優勢是讓喜好DIY的User有比較大的發揮空間. 如果是很依賴機身一些自動化功能的人, 挑選機子就不能單只看sensor的效能, 還得把其它部分考量進去. dxo應該是只針對sensor部份作評估, 所以是會與實際使用有不小差別.
廬山煙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及至到來無一事,廬山煙雨浙江潮
以M43常用的12bits Raw格式來看,可以想想4096階的資訊要怎麼塞進256的寬度裡?這256的寬度代表著你我都用的JPG圖檔跟螢幕的限制。
因此可以明顯得知,這過程中有極大的資訊喪失,色階會被壓縮,斷階現象容易產生,除非採用16bits的TIFF/PNG格式,但是螢幕也顯示不出完整的色階(~8EV),更不用說印刷出來(<8EV)
DxOmark動態範圍的數據看爽成份居多...對Raw後製的人意義才比較明顯。
因此如果說,因為感光元件動態範圍更大,所以照片(JPG)動態變更好了,無論是使用相機直接輸出JPG,還是使用Raw檔轉JPG...都是不太可能發生的事喔。

(例如前陣子Pana跟Fuji合作的有機感光元件...動態範圍的部份實在是讓我興奮不起來,螢幕根本秀不出這樣的動態,說真的只對Raw後製比較有幫助...

M43親子與生活紀錄: https://www.facebook.com/M43Happiness
內文搜尋

X